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化妆品 > 正文

部门裁员50%?欧莱雅回应!

青眼号外
摘要:近日,有媒体报道,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计划裁员,裁员比例或高达50%,主要原因系近两年中国旅游零售渠道业绩不振。欧莱雅回应:不实。

作者 | Momo

近日,有媒体报道,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计划裁员,裁员比例或高达50%,主要原因系近两年中国旅游零售渠道业绩不振。

针对上述消息,青眼号外第一时间向欧莱雅中国求证,对方表示:“报道中提及的受影响员工的比例有误。我们始终致力于支持员工,并积极为受影响的员工寻求内部机遇。”

01

被传裁员50%?欧莱雅回应:不实

据公开报道,两位接近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人士透露,该部门计划裁员裁员比例或高达50%,主要原因系近两年国内旅游零售渠道业绩不佳。

不过,报道显示,另有接近欧莱雅人士透露,目前裁员尚未开始,部分被裁员工将被给予n+5(工作年限加五个月)的工资补偿。

对于此次裁员的传闻,青眼号外第一时间向欧莱雅中国进行求证。欧莱雅中国方面回应表示,“报道中提及受影响员工的比例有误。我们始终致力于支持员工,并积极为受影响的员工寻求内部机遇。”

“欧莱雅旅游零售业务正积极推进转型,旨在加速业务增长,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目前旅游零售美妆市场变化迅速,旅行者数量大幅增加,人们对于旅行和美妆的需求也持续高涨。我们基于该市场态势进行此次转型,旨在提升我们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响应速度,为消费者构建更敏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欧莱雅中国对青眼号外表示,欧莱雅集团对旅游零售美妆行业的未来发展满怀信心,新模式也将助力其不断创新、突破零售局限,重塑消费者在美妆消费旅程中的体验。

根据企业官网显示,欧莱雅集团旅游零售业务主要涵盖市中心免税店、机场、邮轮和边境商店,其中机场是“关键销售点”,其销售额在旅游零售业务总销售额中占比超过50%。

▍截自欧莱雅官网

事实上,近两年来,欧莱雅亚太区旅游零售部门也变动不断。去年7月,欧莱雅集团宣布由Jesús Abia接替张涛出任欧莱雅旅游零售部亚太区总经理一职。据悉,Jesús Abia于2010年在西班牙加入欧莱雅集团,随后加入欧莱雅旅游零售团队,先后担任美洲区域经理、亚太地区市场总监等职位。

对于这一人事调整,欧莱雅集团旅游零售部表示,Jesús Abia对旅游零售生态系统的深入了解,将对加强欧莱雅集团在亚太地区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零售并非是欧莱雅集团首个被传出裁员的业务部门。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称,欧莱雅中国被爆裁员,裁员范围主要集中在大众化妆品部门,且已暂停内部招聘计划。不过,欧莱雅集团对此并未作出回应。

不到半年,相继有两大业务线传出裁员消息,欧莱雅正面临怎样的挑战?

02

亚洲旅游零售下滑10%,海南市场系主因

事实上,旅游零售业务也曾是欧莱雅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据欧莱雅集团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该分支业务为欧莱雅集团贡献了超过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7.12亿元)的销售额,2019年该业务占欧莱雅集团全球销售额的9%左右。

彼时,在时任欧莱雅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的Jean-Paul Agon看来,旅游零售业是欧莱雅集团“强大的增长动力”。

不过,随着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的飞速变化,欧莱雅集团的旅游零售业务开始逐渐承压。

例如,欧莱雅集团在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提到,代购业务放缓对旅游零售渠道造成一定压力,尤其是自2023年5月中旬海南加强代购管控后,相关销售明显下滑。

另据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门在上半年整体受中国大陆和旅游零售市场疲软拖累,尽管该渠道业绩第三季度有所回暖,但海南市场仍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据欧莱雅集团公布的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亚洲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3.2%,成为集团内唯一下滑的区域市场。而欧莱雅集团也将这一业绩下滑的主因,归咎于中国大陆美容市场负增长,以及海南地区旅游零售销售压力增加的影响。

▍截自欧莱雅集团2024年财务会议相关文件

2024年的财报会议上,欧莱雅集团首席财务官Christophe Babule进一步指出欧莱雅的亚洲旅游零售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下滑3%,全年下滑幅度扩大至10%,主因为海南离岛免税和韩国免税渠道表现不佳

▍截自欧莱雅集团2024年财务会议相关文件

除此之外,Christophe Babule还表示,随着旅游零售业务连续两年下滑,在集团整体中的权重也迅速下降那些一直在下降的市场——比如海南销售额不到集团总体的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雅诗兰黛集团在其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也特别提到,亚洲旅游零售业(尤其是海南地区)正持续面临挑战,中国消费者情绪的持续疲软成为主要议题。

除此之外,资生堂集团旅游零售业务的表现也不尽人意,2024年整体下滑18.6%至10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27亿元),成为表现最差的业务板块。

可以看出,对于国际美妆集团而言,旅游零售业务的增量正在逐步放缓,甚至成为业绩的“拖累”,新一轮的业务转型已迫在眉睫。

03

裁员潮已蔓延至整个产业链

事实上,不论是旅游零售业务表现不佳,还是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都表明全球美妆行业正在经历收缩与调整的阵痛期。

青眼号外注意到,进入2025年,已有多家国际美妆巨头相继传出裁员的消息。据青眼号外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美妆十强”企业中就已有三家被传出有大规模裁员计划。

除欧莱雅集团外,今年1月,有外媒报道称,资生堂已于2024年12月关闭了旗下元宇宙项目并实施裁员,不过具体受影响的员工人数和职位暂未公布。

同月,法国奢侈品巨头香奈儿宣布,计划在美国裁减70名员工,占当地员工总数的2.5%。香奈儿方面还表示,该决策是在公司采取一系列限制支出措施之后作出的,旨在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经济挑战。

今年2月,雅诗兰黛集团在其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宣布,将加快推进“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PRGP)”,其中包括裁员5800至7000人。这一裁员规模被认为是雅诗兰黛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意在配合新任CEO推动集团重振销售。

与此同时,裁员潮还在向产业链上游蔓延。

今年年初,知名原料供应商陶氏化学宣布将实施一轮降本增效措施,预计裁员1500人,以应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并维持长期竞争力。

实际上,回顾2024年,美妆行业的裁员浪潮已然掀起。据青眼号外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至少有15家企业公开宣布进行裁员,累计被裁员工高达2.5万人,涵盖雅诗兰黛、资生堂、The Body Shop等品牌端,赢创、巴斯夫等上游原料公司,梅西百货、丝芙兰等零售端,乃至MCN机构缇苏等,波及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在全球经济承压、美妆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包括欧莱雅在内的美妆头部企业正面临转型阵痛。从裁员到高层更替,从品牌端到原料端,这场由业绩压力引发的“浪潮”已逐步蔓延至整个产业链。接下来,美妆巨头们如何在变局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或将决定未来的市场格局。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