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上海市场的月入千万加盟老兵,为何将目光转向长周期品牌 | 共赢合伙人
编者按
见时代之风,论经营之禾。繁华的商业舞台上,品牌的光芒璀璨夺目,而大多数品牌背后都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他们就是——品牌合伙人。
赢商网重磅推出《共赢合伙人》专题,将对话100位超级合伙人,记录和了解他们从选择项目到与品牌实现共赢的过程。
这是《共赢合伙人》系列的第2位访谈对象。
作者 | 王梓旭
编辑|童洁
除非特别标注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徐拉风是一位在上海加盟领域有着超过十五年实战经验的投资人,巅峰时期他手上有超过60家店,月流水超过千万。
从2009年涉足加盟业务领域至今,徐拉风的投资组合涵盖了茶饮、咖啡、火锅、便利店等多种业态,他经历了市场早期相对宽松的成本环境,也直面了近年来租金、人力等成本显著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
在他看来,当前上海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已是典型的“存量博弈”,新品牌的进入往往是在抢夺现有市场份额,而非创造增量需求。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上海一个品牌火爆的周期非常短,很多品牌可能在高光一年甚至半年就面临增长乏力或下滑的挑战。这种快速迭代的市场特点,直接影响了他的品牌选择策略。
徐拉风表示,对于那些已经大规模铺开、度过爆发期的品牌,他会非常谨慎。因为市场趋于饱和,此时进入需要极其优质的点位和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才能保证盈利,机会窗口已经收窄。
那么,当下他是如何判断市场机会、评估品牌价值,以及如何应对环境变化带来诸多考验的?以下为品牌数读与徐拉风的访谈实录。
1
巅峰期月流水破千万
品牌数读:你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加盟行业的,当时有什么故事吗?
徐拉风:我是2009年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的。最早是做水吧,第一个正式签约加盟的品牌是快乐柠檬,当时其实最想做的是CoCo,但品牌要求直接拿下整个区域的代理权,对于刚入行的我来说有点难度,所以最后选择了单店加盟的快乐柠檬。
之后也陆续尝试了其他业态,比如火锅、便利店、甚至照相馆,涉猎比较广,但主线还是围绕着连锁加盟,到现在已经有十五六年经验了。
品牌数读:您加盟过的品牌和规模大概是怎样的,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徐拉风:涉及的品牌比较多,其中水吧(茶饮、咖啡)是重点,比如快乐柠檬、一点点、茶百道、瑞幸、库迪、林里、柠季这些都做过。此外,也做过比如大龙燚火锅这类重餐,吉祥馄饨等中式快餐;还有零售业态的全家便利店。
巅峰时期,加上亲戚朋友的店,大约有五六十家,月流水合计能达到一千多万。现在因为市场调整,规模有所收缩,目前大概还有十几家店在运营,主要以柠檬茶为主。
品牌数读:早期开店为什么比较成功?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徐拉风:主要是抓住了好时机和市场红利。2010年前后奶茶刚兴起,市场需求旺盛。我的第一家快乐柠檬开在中山公园附近,当时租金非常便宜,一个月才一两万块钱,而现在同样的位置没有五六万根本拿不下来。
恰逢2010年上海世博会,生意特别好,月销售额能做到四五十万以上。那时候人工成本也低,营销费用几乎没有。可以说,低成本、高需求加上好的时间点,当然也有运气成分,这些共同促成了早期的成功。
品牌数读:你认为开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运气占多大比重?
徐拉风:我个人觉得,开店成功需要几个关键步骤都做对。首先是选对赛道(品类),其次是把握好进入时机,最后是精准选址(具体到城市、商圈、楼层、铺位)。这三步都走对了,才算有了基础。
但即便如此,我感觉运气成分至少占一半以上。不过,运气不是凭空来的,是你把前面这些基础工作都做扎实了,才有资格去“拼运气”。
2
加盟一个品牌要算几笔账?
品牌数读:在确定了品类之后,你如何筛选具体考虑加盟的品牌范围?
徐拉风:一旦锁定了品类,我会深入研究这个赛道里几乎所有的品牌。会从多维度去考量筛选范围。
一方面,我会聚焦市场验证情况,看这个品牌在其他与上海类似的市场(比如杭州)是否已经成功验证过。因为在相似市场有成功先例,能增加在上海运营成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品牌团队背景也在筛选范围内,我会去了解品牌创始人、股东以及核心运营、开发团队的背景。如果团队成员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有过成功的操盘经验,尤其是我们认识并且合作过、一起赚过钱的,那信任度和成功概率会高很多。我认为“能赚到钱的人,他大概率还能赚到钱”。
品牌数读:筛选出品牌范围后,确定加盟具体品牌时最看重什么?
徐拉风:确定加盟具体品牌时,最核心的是盈利能力与投资回报。我会仔细算账,总投入需要多少钱(包括加盟费、保证金、装修、设备、首批货款等),预估能做多少销售额,多久能回本。品牌方需要清晰地告诉我门店模型以及如何支持我达成这个目标。
同时,还会评估它在上海可能维持高热度的周期有多长,因为上海市场更新迭代快,周期通常会更短。而品牌形象与产品会看,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国内餐饮市场,产品和形象太易被模仿复制,难以构成真正壁垒。
品牌数读:在选址时具体有哪些策略?
徐拉风:我选址的核心是看性价比,也就是这个位置值不值这个租金,不是人越多越好,也不是地段越核心越好。我有两种主要思路:
第一种是按预算选,比如我设定租金预算是3万块钱,那就在这个预算范围内,去找客流量和目标客群最匹配、最能出业绩的那个铺子。
第二种是按客群选,比如我确定需要一个100米内有5000固定办公人群的地方,那我就在符合这个条件的区域里,去找租金最便宜、最合适的那间铺子。总之,你得有一个锚定的标准,要么是预算,要么是客群,在这个标准下找最优解。
3
上海市场的存量博弈
品牌数读: 在你看来, 这十几年 上海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徐拉风: 首先 成本急剧上升。租 金 涨幅惊人,比如我经历过日月光一个铺位从两三万涨到近十万。人工成本也翻倍了,从以前的三千五到现在普遍六千五到八千,而且社保等管理也更规范严格。此外还多了外卖平台抽成、线上营销推广等 新的成本项。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还有很多特殊竞争者。很多品牌来上海开店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单店盈利,而是为了打品牌、树形象,他们愿意不计成本地拿下最好的位置,这无形中推高了整体市场的租金和竞争门槛,让以盈利为目的的加盟商压力倍增。
竞争激烈程度增加。商业网点密度大大增加,同质化严重,上海不缺品牌,也不缺投资人,大家基本是在存量博弈,争夺有限的客源,很难有大的增量。
品牌生命周期缩短是上海市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个新品牌或品类爆火的时间非常短,可能就一年、半年甚至更短。比如煲珠公去年一下子开了很多,但很快就出现闭店情况,想在上海穿越周期非常难。
品牌数读:面对这样的市场, 你 现在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徐拉风:更加谨慎是肯定的,尤其是在疫情之后。
侧重“翻牌”而非开新店。我们现在很少会去找一个全新的、租金很高的陌生位置去开店。更多的是利用手上现有的一些基础还不错的门店点位,进行品牌的更换或者业态的调整(比如奶茶店改柠檬茶,或者餐饮铺改成零售、服务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和初始投入。
接受长周期,拒绝持续亏损。可以接受比以前更长的投资回报周期(比如两三年),但前提是这个店必须是能够自我造血、有正向现金流的,绝对不能接受那种需要我持续往里投钱补贴亏损的项目。
对于那些已经过了高速扩张期、市场趋于饱和的品牌(比如现在这个时间点再去开霸王茶姬或喜茶),我会非常谨慎。因为这些品牌通常意味着更高的进入成本(好位置难拿且贵)和更激烈的同品牌竞争,除非手上有特别好的、别人拿不到的资源,否则我更倾向于去寻找更新的、有潜力的品牌。
相较而言,我会优先关注那些加盟门槛比较高、审核严格、不轻易对外开放加盟资格的品牌,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或者是倾向于比如全家便利店这样非常稳定、能穿越周期的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