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首店撬动千万级客流,东郊记忆变身成都“首发经济”新高地
自带“爆款制造机”属性的“首发经济”,被写进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化身撬动城市消费新潜能的头号推手。
“2027年底全市落地各类首店累计达6500家、高能级首秀首展等首发活动超1000场、打造首发经济地标载体100个……”,近期成都发布的“首发经济三年行动计划”让各方参与主体积极加码“抢首发”。
作为“成都文化旅游新地标”,东郊记忆一直是成都“首发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项目新版图“3号仓”带着一众首店与「一梦华胥:中国皮影光影艺术秀」、「锦官入梦·蜀韵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等六大首展齐亮相,助力项目春节8天假期总客流量超60万人次、消费营收同比增长超10%、12家商户销售额夺得品牌全国TOP1。
东方正火团队接手运营东郊记忆的4年间,成功引入了超80家首店,呈现了数十场首展/首演/首秀。首店存活率高、首展延续性极强的背景之下,东郊记忆已是新锐国潮品牌青睐的破圈“窗口”、国际文创交流活动首选地之一,且正在成为成都“首发经济”进阶新引擎。
PART01
东郊记忆4年“首店生态”迭变 构建“打卡即消费”的引力场
自2021年6月焕新亮相至今,随着项目运营愈发成熟,东郊记忆首店吸附力不断增强。
一方面,每年新增首店数量渐多,且首店“国际化浓度”升高。不少知名海外品牌/公司将东郊记忆作为进入成都乃至中国的第一站。如世界知名数字设计公司d'strict在此落地中国内地首家常设展览馆“浪美术馆(成都)”、国际知名演出娱乐公司IMC Group Asia开出创意演出场馆“BPM SPACE”全国首店、刘慈欣科幻著作《三体》全球独家版权方授权落地全球首个《三体》常设展馆“建发·三体沉浸式艺术展”。
如今,东郊记忆引入的80余家首店包括19家全国首店、20家西南首店,形成了“音乐展演”、“数字文创”、“国潮时尚”三大首店矩阵。
另一方面,成为了成都“创作型品牌”首店热门集结地,这些首店产品内容风格独特、注重设计审美、擅于社群运营(如主理人品牌)。
鲜明的“首店生态”,折射出东郊记忆整体运营方东方正火基于对当下商业及消费趋势“分辨率提高、社群化加深、内容战略转型”等的精准判断。
关于这点,在我们与1807、蜀宴赋、几度三酉、粉谷、三体5个首店品牌的深度访谈中,得到了更具象与丰富的解读。
1807复合式总部概念店:由零售店升级为综合性街头文化基地
1807创始人与成都成华区缘分深厚,2015年在居民楼里创立品牌、2023年在东郊记忆落户全新总部空间1807复合式总部概念店,达成了品牌重要里程碑。品牌可说是跟着区域一起成长,共同打造区域的年轻氛围感。
作为园区头部品牌,1807带着旗下众多支线品牌一同进驻东郊记忆,不仅升级零售店为总部——创新性融入复古理发店/音乐工作室/咖啡店、汇集各支线产品、联名国际时尚品牌,还联合旗下品牌举行“在园区各门店消费可在总部咖啡店换取饮品”的活动,极大带动了各门店消费。
其中,由旗下品牌313球鞋俱乐部升级而来的ChrisLV studio,全新定位球鞋博物馆,参照美国fight club设有超大的鞋墙引发了打卡热潮。目前店内日均客流5000人(节假日客流最高可达2万人)、提袋率高达20%。
“东郊记忆的独特历史和文化氛围激发了我们对消费者心理的更深入理解,特别是在商业和消费者体验方面。它作为红光电子管厂旧址,物业形态和街头氛围与我们的品牌形象非常契合,其历史和转型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它无限的可能性。”
往后看,1807“将在东郊记忆孵化品牌旗下的高端系列服装,计划创新1-3个独立品牌开出独立门店,继续在这片氛围中造势”。
蜀宴赋:全国首家全景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
蜀宴赋,是全国首家以蜀地文化为背景的全景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结合先秦、两汉、唐宋、明清六朝六代特色文化,通过乐宴舞秀、光影餐秀、汉服走秀还原古人迎宾、献宾等“用餐三礼”,配以与朝代相呼应的菜品、器皿、妆造服务,营造了“一朝步入画卷,一宴梦回千年”的氛围感。
稀有的沉浸式古风宴饮体验,让蜀宴赋开业即火。自2023年7月8日开业以来每月接待游客超1.2万人,2024年总接待顾客量超15.4万人次,其中省外客群占比达70%(港澳台及海外客群占比超10%,节假日占比可达25%),门店已成国内外游客来成都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蜀宴赋以‘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核心,东郊记忆工业遗产载体属性特别符合品牌定位,可精准触达到我们的目标客群,且园区运营团队专业、对品牌的扶持力度也很大,特别适合品牌落地首店,快速打开知名度。”
蜀宴赋主理人杨孜表示:“我们会采用应季迭代的方式,以1.0、2.0 、3.0 、4.0 、5.0 、6.0的方式持续更新我们的演出、我们的服务、我们的硬件、我们的餐饮。”
几度三酉:首个中国酒轻饮品牌,当代微醺新选择
几度三酉Chin Chin,创立于2024年,作为首个中国酒轻饮品牌。将中国酒传统风味融入街头饮酒消费场景,以酱酒为基底搭配多元原料风味,探寻不同风格味道的碰撞。
首店虽仅亮相几个月,创造单日最高接待近500人次、翻台率500%、单日排队时间最高超2小时的成绩。
并且在几度三酉品牌基础上,主理人聚焦中国传统酒文化,以酒为媒链接新生活方式。持续挖掘更多酒类生活方式,包括创意轻饮、贵州在地风味融合菜、茅台宴、清吧等微醺生活场景。
“东郊记忆作为成都新一代流量王,是集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园区,其用户画像、社交空间属性皆与品牌高度重叠,是我们落地首店的首选”。
“未来,我们将持续研发多元口味产品,让年轻人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酒类,来感受酒精带来的微醺的快乐。让一杯杯不可思议的中国酒酿轻饮,出现在你我周围,为每一次不可思议干杯,推出更多符合当下年轻人喜好的以酒为核心的社交场景。”
HONGU PINK粉谷:鼓励消费者从“买包包的人”变成“造包包的人”
HONGU PINK粉谷,是主理人基于父辈经营20多年的中国传统皮具品牌HONGU红谷的经验,结合多年海外求学经历感受到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多元素文化融合的认知,推出的全新的轻潮时尚品牌。
粉谷是红谷的迭代和创新,基于“Z世代消费者渴望将时尚单品转化为彰显个性的移动画布”的洞察,以“可编辑时尚”为核心理念,设计出可通过自由组合徽章、织带、挂饰等元素创造具有个人情绪表达的专属包包。
粉谷首店在东郊记忆落成的半年内,反响热烈。开业首周日均客流突破1500人次,提袋率超10%。基于首店尝试的初步成功,今年2月粉谷在东郊记忆3号仓落成H.Pink LAB粉谷实验室店。
据粉谷介绍,东郊记忆客群与粉谷的目标客群高度重合,其“文化共生体”的场地特质与品牌“用户即设计师”的共创模式、提倡“将城市空间从承载简单的消费功能转变为文化发生场景”的运营哲学与品牌鼓励消费者从“买包包的人”变成“造包包的人”均完美契合,项目为其创新试点提供了最佳土壤。
“未来粉谷将持续围绕‘打造先锋产品线’、‘深化艺术基因’两大核心方向突破,计划推出跨界联名系列及沉浸式艺术快闪,依托东郊记忆强大的文化属性,联合成都本土艺术家/IP推出更多在地文化共创产品,升级客群体验感。”
建发·三体沉浸式艺术展:全球首个《三体》常设展馆
建发·三体沉浸式艺术展,是全球首个基于作家刘慈欣科幻著作《三体》设置的常设展馆。2500㎡的场馆用7个大型空间、6个彩蛋场景,结合视、听、沉浸、体感四大感官维度真实还原故事13个场景。
开展第一年,建发·三体沉浸式艺术展接待总计近20万人次,暑期和国庆节高峰日均接待逾千人。
“成都在科幻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活跃的氛围,而东郊记忆保留了大量的红砖厂房、管道、机器等工业遗迹,这种独特的空间和风格与《三体》所具有的科技感、未来感以及神秘氛围能够很好地融合。此外,东郊记忆年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超千场,展览策划运营经验丰富,能为‘三体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强大的客流吸引力有利于提升展览影响力和知名度。”
“我们公司旗下的其它IP正在和园区密切沟通暑期氛围的打造,下半年或将联合举办科幻粉丝节。”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东郊记忆基于“青年文化消费场景”的定位,精准吸附了一批创作型品牌首店,由此组成的个性化社群生态圈,构建了“打卡即消费”的超级引力场。
而透过上述5大典型首店的“未来计划”,可明显感知的是东郊记忆之于创作型品牌首店的吸附力还在进一步增强。“国际大牌+创作型品牌”的多元首店矩阵,正在东郊记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正向生长力。
PART02
东郊记忆4年“首演首展”活动大赏 独有展演生态扩大竞争力
如果说门店是砖石,那么营销活动就是水泥,两者组合才能造起一座高楼大厦。近年,东郊记忆每年举办各类活动上千场次,就数量与规模而言堪称成都商业项目之最。
基于焕新前园区已举办国际展演、秀场、发布会、音乐节、Livehouse、戏剧演出、游戏漫展等类活动近10年,东方正火接棒运营后,凝练前者精华,围绕“展”、“演”两大方向原创多种规格形式的活动,强化自身年轻、文创标签的同时,构筑充满想象、彰显成都时尚力量的“天府时尚秀场”。
在“创我时尚”的经营理念下,东郊记忆在“首展首演”上抛去其它商业项目通用的公式,更注重通过与品牌、企业、政府等共创,挖掘项目“在地文化”,凸显自身形象标签。
首展方面,东郊记忆邀请全球艺术家共建“公共艺术计划”,通过平面插画、装置、数字艺术、音乐等多元形式,重塑日常的艺术表达,赋予公共空间新的生命力。
这一原创IP创立至今已举办三季,依次合作插画师杨东明的「雪怪」IP,打造「雪怪」主题艺术装置;联动鹭潮·鼓浪屿美院展开《挨家挨户Door To Door》艺术装置展;合作艺术家青山云推出融合园区特色建筑展览「春日植觉·我们的花园」。
据悉,接下来的公共艺术计划第四季将联合跳海与LIMIT举办展览「一颗蛋的频道」。
首演方面,东郊记忆引入西南首个专注演奏巴洛克音乐的室内乐团“圆周率乐团”、华语区大型青春女子偶像团体SNH48官方姊妹团“CGT48星梦剧院”(注入四川本土文化)、聚集众多戏剧艺术人才的“繁星戏剧村”等演艺工作团队,一方面进行个性化演出,另一方面丰富每届「东区嘻哈大会」、「东区新年音乐季」等原创IP活动。
今年清明假期,东方正火联合圆周率室内乐团开展「处处是舞台·春日音乐会」首演。乐团带着古典音乐独奏在园区多点位与观众近距离互动,松弛感拉满。应游客期待,目前“处处是舞台”变成了每周的常设活动。
多年高频次共创型“首展首演”积累下,东郊记忆已形成独有的展演生态,极大增强了项目在运营层面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3月,园区再添两大国际演艺新伙伴,将与IMC Group Asia打造BPM LIVE SPACE项目,每周将进行2-3场海外艺人零距离演出。
同时,携手时代如歌打造“国内首个沉浸式音乐剧街区”、“全国首个音乐剧记忆长廊”,整合伦敦西区与百老汇等国际国内头部资源,开创“首店、首演、首馆、首展”音乐剧+全新模式。
PART03
4年持续迭代,东郊记忆成了成都“首发经济”新引擎
4年时间,东郊记忆从曾经的红光电子管厂、音乐公园成功蜕变为由新国潮、原创力、青年+构筑的国际时尚产业园。在这个过程中,其收获了“缩小版的成都”、“幸福文化的传承者”、“青年创业热土”、“成都潮人秀场”等多个头衔。
“2024年小红书平台曝光量超15亿”、“2024年总客流量达1700万人次”、“春节期间品牌销售额全国TOP1门店数同比增长超70%”、“节假日日均客流稳定在10万人次左右”……
无疑,出圈的东郊记忆,正以产带商、以文带商、以旅带商的全新商业模式,成为当下成都“首发经济”升格的新高地,而这背后是城市战略、商圈协同和项目运营三方合力的结果。
城市端:国家中心城市战略下的创新支点
随着成都“三城三都”建设推进——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以东郊记忆为代表的核心商业载体,必然成为城市商业升级新坐标,消费升级试验场。
《SOUND郊响·东郊记忆2024时尚报告》显示,东郊记忆外地游客和年轻人游客已占比过半,2025春节期间20-35岁游客占比更是达到30%。项目已经成为成都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游客的时尚产业新高地、城市形象新窗口和文化旅游新地标。
商圈端:城市级商业生态的协同进化
通过文化场景再造、消费流量重构和产业要素重组,东郊记忆正在将杉板桥从传统社区商业带升级为“数字文创+体验消费”的成都新消费极核。
这种升级模式的关键在于实现了“工业遗产IP化-商业空间场景化-消费客群社群化-产业要素协同化”的四维价值转化。东郊记忆商圈发生的变化,在圈内房价两年“三级跳”的结果中得到印证。目前,不少本地人调侃杉板桥已经变成“国际杉”。
项目端:专业运营团队深度链接成都潮人
作为工业遗产再生的超级IP,东郊记忆有独家的空间叙事重构——“工业遗存+数字展演”模式、沉浸式场景实验室等,亦有创新的内容生产机制——“策展型商业”运营体系、头部资源聚合平台及用户共创生态。
运营团队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流量主力店、主力展/演/秀的引入,让东郊记忆在社媒持续出圈,为前来游逛的年轻人制造稀缺性与新鲜感。
细究成都最新发布的“首发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培育国潮文创、智能生活等新消费品牌,推动主理人品牌“走出去”,将蜀锦、蜀绣、川剧等成都文化元素融入特色街区建设等发展方向,皆与东郊记忆的首店首展首秀“招牌内容”高度契合。
城市战略定位、商圈生态赋能与项目创新运营的三维共振,东郊记忆的“首发经济”势能必将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