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过去所有童装零售空间?巴拉巴拉第8代形象店搞定新生代
当你在店里逛的时候,会因为什么买买买?是目的性消费,还是折扣的吸引,或是为了解压、寻求满足情感上的释放。《2025到店零售3.0趋势洞察报告》指出,近七成受访者在线下消费时不再重视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消费情境与消费体验。
一锤子买卖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的线下商业也开始不再围绕产品的“成交”,而是侧重于持续为消费者创造可感知的价值,像是观夏、潮宏基、HOKA、始祖鸟等零售品牌都在“卷体验”,不同场景和体验的“非标门店”也更加突出。
线下门店成为“社交货币”,如:许多品牌在店内设置打卡点,吸引消费者自发与他人分享,形成品牌传播。作为23年来坚持与中国家庭同行、陪伴中国儿童成长的巴拉巴拉再度对消费需求代际变化、品牌战略升级进行了思考与提炼。
于2025年5月8日发布的巴拉巴拉苏州大悦城店,不仅是其首家第八代形象店,也是今年五一假期结束后童装界的一桩大事。这个空间,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未来家庭的购物场景?巴拉巴拉这次带来全新形象店的出发点又是什么?
01.
更全面、更多元化的
体验式童装消费场景
巴拉巴拉首家第八代空间形象店,围绕体验和提升店效,从场景打造、设计语言等角度,打造了一个未来家庭的购物新场景。其中,显著的变化就是空间从零售模式向沉浸式体验空间转变。
该店的“T台秀道”,相比巴拉巴拉过去的第七代形象店、乃至其他童装品牌,设计语言表达更为细腻,不仅让消费者在店内产生“即买即秀”的体验感官,同时进一步深化到店购物消费效率。
T台秀道
但“T台秀道”所营造的日常亲子互动模式只是巴拉巴拉追求门店创新的解法之一。巴拉巴拉告诉我们,为了提升门店坪效,优化门店的综合服务体验,门店还做了全新的尝试,如:可移动货架。
在我们看来,这种可移动货架更像是灵活的动态场景生成器,解决了传统服装陈列的局限性:
其一,陈列场景及时调整,传统陈列区依赖季度性商品更新,更新频率普遍较低,并且导致场景单一,而可移动货架通过模块化组合,支持实时动态调整;
其二,这种动态调整能力,提升单店货架周转效率,并且按需展示了不同风格穿搭组合,实现“货架即场景”;
其三,高频次的陈列变化和多维度的风格组合,为消费者的场景交互体验创造新鲜感。
这些也反映了巴拉巴拉的品类重点和门店策略的变化——从覆盖全品类到以核心品类为主,代表了中国童装品牌向零售精细化运营阶段升级,其本质在于品牌通过三方面提升门店效能。
一是,精准SKU管理,优化商品结构以提高消费决策效率;
二是,场景化空间布局,在有限门店空间内构建完整消费场景,增强停留时长与连带购买;
三是,情感化体验设计,通过主题陈列和互动营销强化用户情感联结。
巴拉巴拉介绍,在场景化空间布局上,店内围绕日常休闲、高光时刻、城市户外三大核心场景展开。同时,针对更多家庭细分场景,店内重点在陈列上突出了鞋品、Home、婴童等品类。
“场景和品类的细分,让我很有代入感。比如说户外场景会让我突然觉得下一次去海边就可以这样穿搭。而且,店里还有很多小细节让我有很强的分享欲。”巴拉巴拉品牌会员代表说。
巴拉巴拉苏州大悦城店试衣间
与此同时,巴拉巴拉在空间感知与AI交互领域实现了两大创新升级。首先,打造社交化试衣间,通过在店内设置“T台自拍角”与社区分享功能,将传统单一功能的试衣间转化为社交体验节点满足消费者的互动分享需求。并且,打造智能导视系统,依托数字互动屏实时推荐个性化穿搭方案,该区域未来还将持续升级,推出更多前沿交互功能。
很有意思的是,与其他童装品牌强调标准化门店的策略不同,巴拉巴拉在“千店千面”策略下,通过品牌符号拆解创新空间体验差异,将主LOGO拆解为半圆弧形、波浪形、矩形、品牌色等核心符号,通过艺术化组合形成不同门店的视觉主题,例如,互动区,采用弧形线条沉浸式童趣空间;商品陈列区,通过品牌色块切割构建多层次视觉系统。
这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巴拉巴拉在用户心智中,并不在于多么擅长去表现产品的多元与时尚。相较而言,它更擅长用活泼、有亲和力的品牌元素,与消费者建立对话。
另一方面,门店也正在变成了社群聚集地或是体验馆。如: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始祖鸟博物馆,店内设有山地课堂活动区域、限时展览空间等,与“鸟粉”互动交流;lululemon则常以门店为中心举行社群活动。
对于如今消费者更追求体验经济的零售生态,巴拉巴拉除了在店内设置与其他童装品牌相似,设立了乐高游戏区,还引入了时下热门的潮玩游戏体验(如:抓娃娃机等),不仅让门店成为“游戏乐园”,更是让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自发去理解和感受品牌“玩乐即教育”的价值内核。
游戏区
或许这也就解释为什么巴拉巴拉在此时推出全新形象店,它不仅是为了呈现一个全新的巴拉巴拉,更是为了及时与消费者互动和对话,打造一个童装零售空间的新解决方案——亲子关系的“第三空间”。
02.
探寻消费需求变化下的新解药
第八代形象店只是索引
然而,关于线下体验场景的模型构建这一课题,在《体验思维》一书中曾提到:商业创新的核心问题已经从“如何将产品卖给谁”转变至“如何为谁打造有价值的体验”。这意味着,品牌需要转换视角,从核心人群的角度去思考商业空间的未来方向:他们想实现什么目标?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如何才能被他们记住?
也就是说,对巴拉巴拉而言,线下空间承担起了消费情感体验的延续作用,是用户需求呈现的载体。洞察这一转变的本质是当代家庭育儿理念的变迁、儿童决策权提升以及场景社交裂变的多重影响。
在高质量育儿时代下,新生代父母的“有效陪伴”需求明显。《2025春夏童装童鞋品类白皮书》显示,小红书平台上,新生代父母聚焦亲子教育、手工制作及户外穿搭内容,已经形成了“友伴式父母”“家庭好买手 ”等核心营销人群矩阵。
同时,儿童参与购物的决策权,相比过去几代有所提升。以《中国3-6岁儿童人群需求与行为洞察》披露来看,59%的3-6岁育儿家庭表示,“相较于小孩3-6岁之前,有比较明显消费关注领域变化”。他们对服饰穿着等消费领域,更具备自主表达权,这倒逼着巴拉巴拉升级线下空间。
此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交裂变驱动传播方式转变,线下空间也成为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UGC内容源头,消费者通过分享店内互动打卡内容,形成“体验-传播-引流”闭环。
其实,近两年来,巴拉巴拉就不断尝试打造一个全新的、集社交、零售属性于一体的新生代家庭体验中心。在第八代空间形象店之前,2023年巴拉巴拉在温州的首家城市旗舰店就已做了不少尝试。而今,第八代空间形象店从空间叙事(如:场景分区、互动打卡、游戏体验等)重新解构的品牌符号记忆,形成了一套更为完整的系统和语言体系,将单次消费转化为长期情感连接。
巴拉巴拉苏州大悦城店启幕活动现场
另一方面,从童装业态看,巴拉巴拉成为行业引领者,是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原因体现在,相较于成人时尚品牌在体验式空间的打磨与深入,童装店的强交互体验场景并不凸显。在巴拉巴拉之前,传统童装店更注重产品陈列和基本销售,体验、情感连接、场景设计等内容基本缺失。
当消费市场步入“心智争夺”的深水区,巴拉巴拉的实践也印证了一个真理:童装品牌的终极竞争力,不在于商品陈列的密度,而在于能否将“最懂成长的儿童时尚”品牌定位深刻印在家庭客群的消费心智中,形成无可替代的品牌记忆。
“这家店只是开始,未来品牌将继续升级和优化品牌定位,以更真诚的态度与消费者沟通,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巴拉巴拉如此说。
03.
“1+N+X”策略
持续激发潜在消费力
不过,要真正做到“与消费者并肩”并不容易。
在中国近5亿的家庭中,他们来自不同城市和地区,受不同成长环境和理念影响,有着不同的消费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何把这群消费者转化为品牌成长动能,还将继续考验着巴拉巴拉的渠道策略与品牌营销能力。
作为已经在全球坐拥4500多家门店的巴拉巴拉,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渠道穿透力。在门店形象上,巴拉巴拉此次通过极简美学设计语言重构视觉体系,将传统童装门店升级为兼具艺术质感与功能性的时尚体验空间。这种创新,推动着品牌从渠道规模转向渠道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巴拉巴拉明确表示,未来将继续根据深化渠道分层策略以应对消费差异,如:一二线城市,更重视品牌的形象塑造与影响力渗透,着重覆盖第八代形象店的覆盖力度;三线及以下城市,则更偏向从提升门店坪效出发,根据门店的具体落位和店铺面积,不同程度呈现第八代形象店的精髓。
同时,巴拉巴拉还将根据城市文化、当地消费特性结合,拆分穿着场景,开设独立门店,如婴童店、户外店、高光店等。
这也就形成了巴拉巴拉“1+N+X”的渠道策略:“1”以第八代形象店作为核心载体,承担品牌使命;“N”对应渠道分层策略;“X”代表场景细分下的独立店矩阵。
巴拉巴拉苏州大悦城店发布活动现场
当然,“1+N+X”的策略,不只是渠道层面,以巴拉巴拉过往的营销动作来看,从营销策略角度看,“1+N+X”又可以是:
■“1”即以“Every Child Is Unique”的品牌理念为核心,通过以奥特曼和三丽鸥Ip主题为首的儿童城市乐园快闪活动、再度联手国家级媒体——新华社共同推出的《中国小朋友》成长故事片等不同主题活动共同在消费者心中统一心智;
■“N”则是结合渠道策略的,在多场景进行多场景精准触达,如:线上渠道,联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引发全网消费者的反馈和讨论;线下场景,与各大地产商保持高频互动,利用门店的落位优势和购物中心的属性特点,与地产商共同创新活动体验来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
■“X”又体现在创新的营销手段,不论是以裂变机制激发老客带新,还是异业合作扩展客户圈层,巴拉巴拉未来将继续打造场景体验、情感共鸣与销售转化深度串联的创新营销活动,激发潜在消费力。
巴拉巴拉往期营销案例之《中国小朋友》
而在营销这门学科里,巴拉巴拉是一位“优等生”。在我们看来,随着内容、体验的沉淀和发酵,巴拉巴拉将在未来某一时刻以新的方式再反哺给其他品牌和地产商。
如今,巴拉巴拉也用实际成绩展示了中国童装品牌的线下空间未来发展的路径。据品牌方透露,苏州大悦城店在五一期间的业绩表现远超场内同行。
这也为行业发出了一个讯号。以体验为起点的互动空间,让消费者与品牌形成“共生关系”,中国童装品牌的未来绝不再是以效率和规模为目标,而是更加走向“非标”路线,这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下颇有几分珍贵,珍贵之处在于这是新的发展样本:与消费者并肩,持续为他们创造可感知的价值是品牌唯一解法。
这种能力,并非自然生长出来的,是巴拉巴拉23年来持续迭代门店模型,探索和优化门店的服务与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出来的。这也意味着,巴拉巴拉乃至整个中国童装市场的新旅程已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