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终于“上岸”!资本对餐饮的态度变了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01
四年五递表,
执着上市背后的增长焦虑
终于等到今天!
2025年5月16日,绿茶集团今日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距离绿茶餐厅向港交所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已经过去了4年时间。
绿茶集团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为7.19港元/股,不过随后跌破了发行价,收盘价为6.29港元/股,跌幅为12.52%。
如今,绿茶已经开出了489家餐厅,覆盖中国内地21个省份、四个直辖市及两个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招股书也披露了最新的开店目标,绿茶于2024年开设了120家新餐厅,并计划于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
从近三年的营收数据看,绿茶餐厅收入逐年上升。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绿茶集团的收入分别约为23.75亿元、35.89亿元、38.38亿元;同期,其净利润分别约为0.17亿元、2.96亿元、3.50亿元。其数据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猛猛开店”,比如在2024年就新开了120家店,占现在总门店数将近1/4。
但从翻台率等数据看,整体情况并不乐观。
此前,绿茶餐厅的联合创始人王勤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绿茶餐厅的翻台率有自己的下限和上限:在保证厨师、员工正常工作状态下,一天翻台率4次是下限,7次是上限,这样既能保证餐厅盈利又能保证顾客体验不会下降。”
其招股书直接敲响了警钟,近三年绿茶“上座率”连续下滑,2024年翻台率下跌至3次/日。餐厅的运营压力,已经不容小觑。
02
绿茶“一波五折”的上市史
上市四年,世事变迁。绿茶餐厅可以说是最执着的上市选手。
起点是2021年3月,绿茶集团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流动负债总额"错写成"流动资产总额",因财务数据乌龙未能如愿。同年9月,招股书失效。
随后的2021年10月,2022年4月,2024年6月绿茶集团又相继递交了3次招股书,却一再折戟。
直到2024年12月,绿茶集团第五次递交了招股书,并于2025年4月通过港交所聆讯。今年5月8日,绿茶集团开启招股,并于5月16日成功登录港交所。
4年5次递表,绿茶终于敲好了港交所大门。但如今,餐饮环境已然大变换,上市与“救市”本该早早开启。
招股书曾提到,绿茶集团计划在2024年至2027年间新开675家门店,这个数字将推动绿茶进入千店品牌的行列。
但直到2024年底,全国门店数才艰难攀升至465家,新店105家,有83家是近乎年底开业的,像极了打工人到了deadline,疯狂赶工的样子。绿茶集团的扩张蓝图,并未如愿展开。
以直营为主的绿茶集团扛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人力、租金成本都居高不下。再加上绿茶的SKU有100多种,其原材料成本及效率都很难往下压。
种种压力之下,近年来绿茶集团的利润忽上忽下,惊险异常,2020年亏损5526万元,2022年暴跌至1657万元,2023年又回到了2.96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曾经的网红菜品消费者渐渐不买单了。绿茶餐厅曾靠面包诱惑、绿茶烤鸡打下一片天,如今面包没有诱惑了,烤鸡还被消费者吐槽是预制。2024年,绿茶新品贡献率不足15%,不知是底盘够稳,还是创新力度不够。
03
增长的中式餐厅,
“困在过去”的杭帮菜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4年,在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按餐厅数目计排名第三,按收入计排名第四,但市场份额仅为0.7%。
大盘数据上看,无论是中式餐厅还是休闲中式餐厅,走在逐年走高。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国内中式餐厅市场总收入在2023年达到29316亿元,预计在2025年达到32822亿元。
但,中式餐厅的集中度很低。在2023年,前五大品牌约占休闲中式餐厅市场总收入的4.0%。
绿茶身后,是持续发力的湘菜品牌,如兰湘子、费大厨,再之后还有新崛起的一大批江西小炒品牌。
10多年前,绿茶餐厅连同外婆家、新白鹿、弄堂里、老头儿油爆虾,占据着各大商场的黄金地段,开启着浙江餐饮的辉煌时代。但10年过去了,这个赛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预想的是,如果没有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持续发力,绿茶休闲中餐第四的位置可能保不住了。
4年时间,绿茶所面对的餐饮环境也变了,似乎也错过了“跑马圈地”的时期,从规模竞赛到品质竞跑,绿茶所面对的挑战更多了,未来3年每年150多家的开业计划,不知会不会重蹈覆辙,像2024年年末一样,“疯狂赶工”。
04
餐饮上市潮背后,
资本市场逻辑变了
最近半年,除了绿茶餐厅,还有小菜园、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等企业相继上市遇见小面、老乡鸡也在筹备港股IPO。
餐饮行业迎来了一波轰轰烈烈的上市热潮。
业内人士表示,这次的餐饮上市热潮很大的功劳来自于蜜雪冰城。
今年蜜雪冰城刷新了港股 “冻资” 纪录,成为港股新一代 “冻资王”。上市后,蜜雪冰城的股价更是一路飙升,截至发稿日,总市值1803亿港元,已经超过了海底捞和百胜中国。
蜜雪冰城把餐饮市值的天花板打上去了,也让更多的餐饮品牌看到了希望。
此外,这轮上市潮,某种程度上也是2021年前后餐饮投资热潮的延续和结果。
2021年,餐饮行业在一级市场的热度空前火热,全年共发生178笔投融资事件,披露交易金额超210亿元。从绿茶餐厅的融资史来看,在相近的几年也发生了一笔融资事件——2017年获合众集团7063万美元投资,估值2.35亿美元,用于供应链升级与区域扩张。
如今,这些企业面临投资机构的资金退出压力,上市成为必然之举。
再加之, 受政策、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近期港股复苏明显。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分析:“港股经过近一年的反弹,目前市场关注度、估值均有提升,此时融资可以获取更高的估值和融得更多的资金。”因此,许多餐饮企业都瞄准了时机在港股上市。
随着这一轮上市潮的进程推进,餐饮投资将彻底告别“广撒网式”投资模式,开启“精耕细作”的时代。
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中国餐饮投资进入了新阶段。未来,中国餐饮投资市场很可能会延续这种审慎理性的估值体系,那些能够持续产生稳定现金流并保持合理增长的企业,将继续获得与其基本面相匹配的估值水平。”
05
结语
从 2010 年代的 “商场餐饮黄金时代” 到 2020 年代的 “资本化浪潮”到今天的“品质长周期”,绿茶餐厅的上市之路见证了中式餐饮行业的十年变迁。
当 “网红滤镜” 逐渐褪去,摆在绿茶面前的,不仅是资本市场的考验,更是一场关于规模与质量,品牌焕新与老化的深度博弈。在竞争白热化的餐饮赛道,真正的挑战,永远始于敲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