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开个咖啡店,硬刚瑞幸和库迪
即便咖啡赛道卷生卷死,尤其在三大外卖平台的推波助澜下,价格一度下探到两三元一杯,但依旧阻拦不了怀揣创业梦想的“咖啡主理人”,想要入局分一杯羹的心。
甚至,“口出狂言”想要硬刚某幸和某迪!
以低至5元的单价,硬刚库迪和瑞幸
这个创意话题的提出者,是一位小红书博主。
据他自述,选址在重庆,不打算加盟其他连锁品牌,完全由自己独立运营管理。
并坦言,对店面没有过高过空的浪漫幻想,主打“求真务实”,一切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平价和美味,传递出“专业”、“安心”和“物美价廉”的感觉。
图片源自小红书博主:@白无泪
因此,在门店定位上,选择快取模式,当然也会增添几个供堂食的文艺桌椅,这也就决定了其产品定价不会太高,单品最高售价不会超过15元,最低则是5元。
同时,得益于以前的烘焙经验,也会在店内适当搭配一些烘焙产品进行售卖,但不超过五款。
他表示,尽管定价不高,但会尽可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如咖啡上的雪顶准备用动物奶油。
在袒露完自己的想法思路后,抱着最诚挚的态度寻求广大网友客观且切实可行的建议。
有人在他的设想上进一步优化,如提出可以去乡镇上试试,避开瑞幸和库迪,最好附近有高中,既确保人流,又匹配了附近的消费水平。
并以身边朋友和自己的经验建议,可以用动混奶油或稍微便宜点的动物奶油,不一定非得追求原料的高价,“乳含量低不了几个点,但成本却能有效控制住。”
还有网友真心鼓励:“若能做到极致性价比,在上海也有人跟你一样的想法成功了。”、“座椅留两个就行,我发现凡是留2个座位的咖啡店生意都不差。”
面对库迪和瑞幸俩“大佬”,大多数人予以“劝退”
但浏览超1600条评论下来,这样支持的声音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在“劝退”,有人直白,有人委婉。
我回家拿三万两银子,咱们对着砸,你确定要和资本对着干吗?
人家烧了多少钱才混到如今的地位,你摸摸钱包看看够不够。
更甚者,直接言简意赅:“建议别开。”
一网友留言:“上一个说要硬刚某幸某迪的,现在已经出去跑外卖了。这俩巨头能有今天,前期烧钱烧的你难以想象。再说产品的价格和盈利,你最低5元的单品,得用多差劲的原料才能保证盈利空间?在此前提下又拿什么质量与同行业竞对?”
但即便如此,该博主依然坚持。
他认为,5元的价格可以选择不盈利走量,同样也能选择较好的原材料。“你怎么知道我5元卖的是什么,万一只是挂耳呢?”
同时,他表示,自己应对同行的竞争方案无可奉告。
在1元的库迪面前,如何硬刚?
直到不少消费者直接贴出自己的购买订单截图,该博主的一腔热血才得以冷静下来思考。
其中不乏3元的喜茶多肉葡萄、2.79元的CoCo羽衣甘蓝......库迪和瑞幸就更不用说,到手价也都不超过3元,如一杯橙C美式可低至1元。
尤其是库迪的价格,在京东的大力补贴下,几乎成为外卖大战的最大受益者,消费者花费四五元乃至一两元的价格买到一杯饮品已是常态。“就说怎么和库迪打吧!”
博主见此有些惊讶和不可置信,在他看来,五六元便宜的不可思议,哪怕是超市瓶装的咖啡系列饮品都接近10元,而库迪还是现磨。
并直言,一直都知道它便宜,但平时基本不喝库迪,没想到竟然比矿泉水的价格还低。
有网友进一步凡尔赛科普,自称已经喝腻了,蜜雪冰城也才1.5元一杯,一个月下来根本喝不过来。
还有学生称,自己大学的库迪店自取一两元,加上配送费也不过三四元就能送到教学楼。
因此,有人发出灵魂质问:“跟某幸某迪拼价格?我没有看错吧?跟他们拼品质可能还比较靠谱一点。”
而除了价格外,瑞幸和库迪目前所依靠的以“万”为单位的门店数,以及构建起来的供应链优势,更是品牌的护城河。
正如一网友所一针见血指出:“人家价格低是因为供应链成熟,成本低,个人品牌不可能拿到那么低的价格。”
要知道,不论是瑞幸还是库迪,都已形成稳固的供应链体系确保门店物料的供应和成本的极致压缩,从而能在9.9元的价格区间内实现薄利多销。
如2024年年产能超3万吨的瑞幸咖啡(江苏)烘焙基地在苏州昆山开业投产,库迪今年也是动作频频,先是宣布与临沧市政府签署战略协议,围绕咖啡全产业链发展布局,随后又传出在安徽当涂的国内第二个咖啡豆烘焙厂投产的消息。而这些还仅是两个品牌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部分之一。
在一众网友的条条分析和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该博主原本坚定开咖啡店硬刚库迪和瑞幸的心也有些动摇,尤其是看到库迪两元多的咖啡,他陷入了沉默。
或许,有同样开咖啡店想法的不止博主一人,有的想走低价,有的想拼质量。但在存量竞争的咖啡市场,不论是哪一条路,都已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咖啡店趟过,可能存活下来的又有多少?
当市场红利不再,开店不再是仅凭着满腔热血,而是选址、定位、价格、品类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加持,甚至还需要一点气运。若你再问,现在还能开店吗?我会说,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