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项目 > 购物中心 > 正文

柯南展+天元艺术中心启幕,深圳卓悦中心重构"都市生活新叙事"

赢商网 罗嘉欣
摘要:6年深耕,卓悦中心用“稳”的底盘与“进”的姿态,在CBD核心区写就了一份商业体“从成熟到生长”的教科书式样本。

来源 | 赢商网

作者丨罗嘉欣

暑期商战白热化阶段,深圳卓悦中心以一场现象级IP活动率先破局——7月5日,「名侦探柯南连载30周年纪念展」深圳站(中国大陆收官站)在北区「天元艺术中心」开幕,首周末观展人流突破5000人次,成为暑期商场客流新引擎。与这场现象级展览同期开放的「天元艺术中心」,由福田区人民政府打造,卓悦中心运营。这座特色鲜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加盟”,也标志着卓悦中心正从“成熟商业体”升级为“城市生活综合载体”,从“购物场所”转身为都市人“停留、探索、联结”的全新场域。

这场转型的背后,是卓悦中心6年深耕的稳健基底、多维护城河的生态竞争力,以及指向未来的“城市共生”想象。当商业体跳出“流量”维度,真正融入城市肌理,其价值,才刚刚开始显现。

01

6年深耕

福田CBD核心的"稳健生长底盘"

自2019年开业至今,卓悦中心以年销售额超60亿、年客流超4000万人次(2024年)的成绩,成为深圳福田CBD商圈的一张商业“金字招牌”。6年深耕,卓悦中心用“稳”的底盘与“进”的姿态,在CBD核心区写就了一份商业体“从成熟到生长”的教科书式样本。

其“稳”,始于区位底盘的“流量转化力”。

卓悦中心的“稳健基因”,首先根植于福田CBD核心区的黄金区位。项目无缝衔接地铁1/2/10号线(岗厦站+岗厦北站),日均通勤人流超20万人次;周边市民中心、深圳音乐厅、莲花山公园等城市级公共空间环伺,形成“地铁上盖+城市公共空间集群”的稀缺组合。

面对这一“城市会客厅”的天然流量池,卓悦中心以“场景适配+业态精准”策略,将高频通勤人流转化为高粘性客群。其中对CBD商务白领群体的深度覆盖,更成为其流量转化的“核心密码”:

·“早C晚A”的全时段渗透:在地铁动线核心区密集布局“茶饮+轻食+网红咖啡+简餐”业态矩阵,精准承接白领“早咖啡提神、晚小酌放松”的生活方式,构建通勤族的“日常消费圈”;

·商务白领的“品质生活圈”:针对周边30万商务白领,打造“午休经济+下班社交”场景链——午休时段,黑珍珠餐厅、高端日料与商务茶歇空间满足“1小时快速用餐”的效率需求;下班时分,高端美妆与潮流业态融合,让精致生活从“偶尔仪式感”变为“日常习惯”。

其“进”,成于持续焕新的“场景升维力”。

主动求变,是卓悦中心保持活力的核心。6年来,项目始终以“刷新消费体验”为目标不断焕新,以2024年为例,卓悦中心全年焕新83个品牌,其中34家为首店,涵盖地方特色菜系、时尚品牌等,通过首店矩阵强化差异化竞争力。

近期北区升级更以“天元艺术中心”为突破口,不断延展商业空间的功能边界——艺术展览空间承接柯南展等现象级IP活动,黑珍珠餐厅与艺术主题餐饮则以“美食+美学”的复合场景,重构消费体验。早期北区以传统零售为主,难以应对存量时代“场景竞争”;而随着天元艺术中心开放,北区今年亦将积极调改引进更多特色品牌,为持续向上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种“稳底盘+强迭代”的平衡,为卓悦中心从“成熟商业体”向“城市生活载体”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竞争力拆解

文化、客群、区位的生态闭环构建

在存量竞争加剧的商业地产赛道中,卓悦中心的“抗周期韧性”并非偶然,而是通过“文化赋能、客群运营、区位协同”三大维度构建起的“多维护城河”——每条“护城河”既独立强化特定优势,又相互联动形成生态闭环,最终将物理空间转化为“有内容、有温度、有粘性”的商业生命体。

//文化赋能:从"短期活动"到"长期内容生态"

区别于传统商业“靠IP活动赚快流量”的模式,卓悦中心的文化运营早已跳出“短期热闹”的局限,转而通过“IP破圈+载体沉淀+政企联动”三重策略,打造“可生长”的文化内容生态,成为区域内稀缺的“商业+文化”复合型空间。

■IP活动的精准破圈

以近期引爆深圳的柯南主题展为例,项目是围绕家庭客群(亲子教育)、年轻白领(社交打卡)、柯南粉丝(情怀消费)三大核心圈层,设计差异化体验,不仅吸引消费者“目的性奔赴”,更通过流量外溢助推商场其他业态消费提升。

这种“展览导流+消费闭环”的正向反馈,在卓悦中心的日常运营中被反复验证。2024年项目带来20余场独家首展(YSL LIBRE自由之水华南首展、POP MART MEGA×COKE奥运快闪全国首展等),直接推动国际美妆、科技潮玩等核心品类商户销售额增长。

典型如“观唐·悦赏”盛唐主题展(全国首展),11天吸引百万客流,关联商户销售额环比激增210%,印证了IP活动对商业转化的强拉动性。

天元艺术中心的长期沉淀

面积约1600㎡的“天元艺术中心”是福田区文化体制改革结出的硕果,也是卓悦中心构建“长期内容生态”的关键载体。这座可容纳多元艺术内容的展馆,在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同时,着力“艺术赋能商业”,未来还将通过常态化艺术展、跨界文化沙龙、沉浸式演出等多元形式,将“艺术体验”从“偶尔打卡”转化为“日常浸润”,精准呼应CBD高知客群对“品质精神消费”的深层需求。卓悦中心作为福田CBD商圈稀缺的“商场+艺术中心”组合体,未来也将成为高知客群接触国内外先锋文化的核心据点。

政企联动放大“城市级”影响力

卓悦中心的文化生态能实现“从1到N”的生长,离不开对福田“节日大道”公共文化属性的深度绑定。作为国内首个以“节日文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街区主会场,项目通过“高频次、强主题”的城市级活动矩阵,将商业空间转化为“城市公共事件发生地”。

从“深圳迎春花市”(连续五年主会场,2025年中央大街展出面积2.4万平方米,联动国际美妆打造“品牌花园”,首日客流超25万)到“深圳福田咖啡生活消费节”(连续6届,2025年吸引海内外8个国家185家咖啡品牌,贯穿中央大街的沉浸式场景吸引超120万人次)再到“四海一家大巡游(连续3届,2025年吸引15万人现场参与,带动沿线主要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32.63%)”……逢重大节假日的城市级活动为项目持续注入流量与话题。这种“政府搭台、商业唱戏”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卓悦中心的城市影响力,更让其文化生态获得“官方背书”的权威性,推动活动从“商业自嗨”升级为“全城参与”。

//客群运营:以“CBD精英生活方式”为锚点

卓悦中心的客群运营,本质是对“CBD精英生活方式”的精准洞察与深度服务。其核心客群画像清晰——25-45岁高净值人群(以金融、科技从业者为主),消费需求已从“商品购买”升级为“体验获取”。项目围绕“适配CBD精英客群”核心,构建了覆盖“职场-生活-社交”的全场景业态矩阵,以“高端潮流零售+全时段餐饮”组合满足多元需求。

·国际一线高化旗舰店(如ARMANI全球旗舰店、VALENTINO BEAUTY华南首店、CHANEL香水与美容品专门店等)与高端腕表集合店(TIME VALLEE深圳首店)、X11潮玩动漫博物馆、华为智能生活馆等,覆盖商务白领时尚趣味生活场景;

·天屿水·茶蔬、珍庭潮州菜等黑珍珠餐厅与一坐一忘、野刺梨、RUXU入续糖水铺与包、窑滚Maison Kamado等众多首进深圳餐饮,构筑超过100家的“品质+效率”餐饮矩阵,强化场景消费粘性。

在这样的消费场域中,天元艺术中心的存在与规划,恰如一颗“文化铆钉”,将商业、艺术与社群深度铆合,成为CBD精英生活方式的关键支点。

未来,随着天元艺术中心与政府公共文化资源的深度联动,其价值将从“项目级配套”跃升为“城市级文化地标”。这种“商业空间承载城市文化、精英客群滋养文化生态”的模式,不仅为福田CBD填补了“商业+艺术”的体验空白,更让卓悦中心从“满足需求”进阶为“定义需求”——当其他商业体还在争夺“流量”时,卓悦中心已通过“文化赋能+场景融合”,构筑起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精英人群“工作与生活缓冲带”的首选地,也为福田CBD的“品质升级”注入了可持续的新动能。

//区位协同:深港融合的"消费枢纽"潜力

卓悦中心的深港消费枢纽地位,不仅源于物理区位的"先天优势",更通过"场景适配+服务深耕",将"交通便利"转化为"消费粘性",成为深港两地客群的"双向情感联结器"。

项目无缝接驳地铁1/2/10号线(20分钟达深圳湾口岸、1小时覆盖香港新界)、600米直达福田高铁站(广深港高铁14分钟抵香港西九龙)、4线交汇岗厦北站综合枢纽的立体交通网络,叠加市民中心、莲花山公园等公共空间聚集效应,成为深港客群“天然入口”与“城市会客厅”。

针对深港客群的“跨境消费痛点”(如行李携带不便、支付习惯差异、语言沟通障碍),卓悦中心以“细节创新”构建“港式服务生态链”,如打通境外支付链条,推出华南首个商场内免费超长寄存服务(12小时),设专属寄存区并配备粤语服务人员,解决港客“拖箱逛街”难题;节假日推出港客专属优惠券等,这些服务细节让深港客群从“偶尔消费”变为“日常依赖”。

文化赋能提供内容内核,客群运营锁定服务对象,区位协同延伸地理价值——三者联动,当商业空间成为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客群情感的连接者,其竞争力便超越了“流量”本身,成为不可复制的“生态护城河”。

03

未来想象

当商业体成为"城市生活的中间站"

在存量竞争与城市更新的双重背景下,展望未来,卓悦中心正以“复合式商业地标”的姿态,围绕三大方向,重构商业与城市的共生关系。

//文商旅资源"超链接":从"逛商场"到"体验城市"

依托于天然的区位优势,卓悦中心可进一步联动1公里内的市民中心(政务)、深圳音乐厅(文化)、莲花山(公园),打造"文商旅消费圈"。让商场从“消费终点”,变成串联城市多元场景的"中间站"。消费者走进卓悦中心,就是开启一场“感知城市”微旅行的“起点。

政务场景:毗邻市民中心(深圳政务核心),消费者可在购物后便捷办理政务事务,实现“商业+政务”的无缝衔接;

文化场景:联动深圳音乐厅(高雅艺术殿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将艺术展览、演出信息融入商场导览,吸引消费者从“看展”延伸至“消费”;

自然场景:与莲花山公园、深圳中心公园形成“商业+公园”联动,规划“公园漫步-商场休憩-艺术体验”的复合路线,满足都市人对“自然+商业”的双重需求。

深圳福田中轴线 图源:视觉中国

卓悦中心毗邻的亚洲最大地铁站-岗厦北 图源:视觉中国

//城市级事件发生地:从"区位C位"到"生活C位"

在深圳福田CBD“商业密度天花板”的竞争场域中,商业项目的核心已从“物理区位争夺”转向“场景价值构建”。

卓悦中心的商业价值,还在于其向上生长,还可通过“商业+交通+办公”的无缝衔接与高频次城市级事件,成为都市白领“工作与生活的缓冲带”,真正实现从“空间核心”到“生活核心”的跨越。比如构建10分钟“状态转换区”,实现职场到生活的自然过渡;依托天元艺术中心文化基底与中央大街空间优势,构建“艺术IP+时尚事件”的城市级事件矩阵,将商业空间转化为城市文化、时尚、思想的发生地。

//深港融合"实践样本":从"消费驿站"到"情感联结地"

依托区位优势,卓悦中心已构建起“深港30分钟生活圈”的物理基底。“逛卓悦中心”正从单一消费行为升级为“读懂深圳”的城市旅行起点。

未来,卓悦中心可围绕“深港消费枢纽”定位进一步深化,如通过引入更多港式品牌、策划深港联展强化文化共鸣,完善跨境交通体验、优化细节服务提升便利度与情感温度。未来,这里不仅是港人“采购补给”的驿站,更将通过“一杯奶茶的温度、一场展览的共鸣、一次服务的贴心”,成为两地居民“共享生活”的“第二生活圈”。

当商业体跳出传统“购物场所”的单一角色,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串联多元场景、回应居民需求,其价值便超越“流量”本身,成为城市发展的“共生体”与“见证者”。而卓悦中心的下一个6年,正沿着这一方向,稳步前行。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