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最强CBD的商场们,就是这么硬气!
在浦东的商圈版图中,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的起点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早于浦东开发。1991年,浦东商业建设联合发展公司成立,联合市、区两级商业主管部门,以国企为主导启动新上海商业城开发,奠定了商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基因。
三年后,“张杨路商业购物服务中心”正式定名为“新上海商业城”,引入香港华润集团与上海华联商厦合资的时代广场。
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的现代化、国际化由此起笔,并于1995年开出浦东首个大型购物中心——第一八佰伴。
步入21世纪,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高速发展。正大广场开业、国金中心IFC启动建设、新梅联合广场竣工,商圈商业存量突破50万㎡。同时,伴随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的封顶,商圈形成了“高端零售+商务办公”双轮驱动模式。一个国企主导规划、外资推动升级、市场驱动创新的典型商圈进化样本,已然而出。
从浦东开发初期的基建先行,到金融城崛起后的商务驱动,再到存量时代的文旅融合,百联股份、陆家嘴集团、华润集团等央国企始终扮演“压舱石”角色。而随着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将继续以“高精尖商务+高品质消费”为核心,站立于全球商业潮流一线。
01.
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
商业底色
据赢商大数据统计,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目前商业存量项目数量18家,存量面积约127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9.65平方米。商圈内零售及餐饮业态比例近80%,来访客群的家庭结构中年轻客群和年轻家庭占比超过75%。
在寸土寸金的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据赢商大数据统计,不仅近五年无新增商业,未来三年也没有新项目入市。这意味着,整个商圈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内部PK白热化,外部抢客多样化。
“零增量”硬约束下,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的生存法则已从“跑马圈地”转向“贴身肉搏”。唯有将存量空间的每一平米价值极致化,找到独有优势,才能在虹吸漩涡中守住滩头。
在赢商网近日多次实探中,可发现商圈内各标杆项目正通过精准定位和创新运营,成功打造了鲜明的商业标签:
老牌百货逐渐式微,但第一八佰伴通过精准调改实现韧性增长。成功源于对本土消费习惯的深度把握——通过高频次业态重组与场景迭代,在保持传统客群黏性的同时植入年轻化元素,形成"年终消费地标"的独特标签。
华润时代广场另辟蹊径,依托建筑空间特性打造“粉丝经济”阵地,以垂直化应援文化生态,精准切入年轻消费群体,化身“浦东最宠年轻人的商场”。
陆家嘴L+mall在运营七年之后,调整零售结构、优化多元体验、细分垂类业态,转型成浦东“文化新高地”,构建覆盖全龄客群的体验场景。
另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商圈奢侈品牌的虹吸效应,已倒逼张杨路商圈加速业态重构,传统"高消费能级"标签正被重新解构为"全客层覆盖能力"。
当前,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呈现"传统标杆稳盘+新兴势力拓圈"的双轨并行格局,进化方向已从单纯硬件升级转向内容生态重构。这种转变既是对消费趋势的主动响应,也是存量时代商业体突围的必然选择。
02.
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 四大商场众生相
第一八佰伴:
年终嘉年华日销超7亿,老百货撬动上海老钱与新贵
上海,中国近现代百货业态的发源地。第一八佰伴自1995年开业以来,一直是浦东商业的地标之一。2024年最后一天,商场上午9点至次日凌晨2点的销售额突破7.63亿元。
百货式微的当下,第一八佰伴如何屹立不倒?
第一点,持续调改。2016年,第一八佰伴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不停业改造,包括裙房露台、新增母婴室、卫生间等设施,同步调整零售业态占比,增加餐饮娱乐业态。2024年又对外立面、大弯壁、广场绿化等进行重塑、焕新,改造二楼观景平台及旋转楼梯,为建筑注入艺术、时尚的灵动感,使之内外更加通透、提升游逛体验。
第二点,做强目的型消费体验。大幅提升一楼的美妆品牌矩阵,巩固八佰伴美妆品类在上海市场的头部地位。目前,香奈儿CHANEL、雅诗兰黛EsteeLauder、兰蔻LANCOME、迪奥Dior、海蓝之谜LA MER、肌肤之钥CPB、修丽可Skin Ceuticals等美妆大牌,均在一楼设有专柜。
二楼到四楼为女士时装,五楼为男装箱包,六楼汇聚珠宝运动和潮牌,七楼家电及居家生活,八楼为儿童母婴,九楼集合了高端餐饮、大众餐饮品牌,十楼为SFC上影百联影城和体育俱乐部。
公开资料显示,第一八佰伴2024全年,重装焕新品牌29家,新品牌引入32家,其中上海及浦东首店13家,迎合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此外,第一八佰伴的年末嘉年华,因吸引力强劲的折扣、缤纷多彩的活动,成为很多上海市民的跨年必备活动。配合这场盛会,第一八佰伴还会适时推出免费快递、免租充电、货品搬运、高德出行福利、支付红包、“夜猫福利”等特色新服务。
从精致百货逐步升级为更具场景化、体验式的品质生活方式体验场,第一八佰伴撬动的远不止上海的老钱们,还有一波年轻“贵族”。据悉,年轻客群已占岁末嘉年华消费群体的半壁江山。
国金中心IFC:
瞄准甲级写字楼塔尖精英人群,顶奢、高化双向拿捏
国金中心IFC以“顶级奢侈品+全业态体验”为核心定位,项目一期2010年开业,二期2013年亮相,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商场部分约11万平方米。
为强化项目差异性特点,IFC不断强化重奢、潮奢以及国际香化三大板块业态占比。自2015年首次启动大升级后,近年阶段性调整步伐加快,持续推动店铺升级,强化高端氛围。目前,项目汇聚HERMES、LV、CHANEL、DIOR等超260个国际品牌,其中首次登陆上海与内地的首店及唯一店占比超过五成。
有意思的是,由于被全国顶尖的CBD环绕,IFC几乎抛弃了近年来受中产阶级热捧的山系和户外运动休闲品牌,全力主攻重奢服装大牌、珠宝饰品、顶级名包名表等面向精英客群的优势业态。
最能彰显IFC奢华感的L1层,聚集了众多顶奢品牌,除了LV、CHANEL、Christian Dior三大重奢陆续跨层扩铺成旗舰店外,大部分品牌的位置都未发生变化。不过通过少数品牌店铺的切割、合并和移位,一楼的钟表珠宝阵容进一步增强,引入了Buccellati布契拉提、RICHARD MILLE理查米尔等奢牌腕表品牌。
项目的LG2层则汇聚了超过40家的美妆品牌,集齐了雅诗兰黛、欧莱雅、资生堂及LVMH四大国际美妆集团,品牌数量、品类级别在上海都遥遥领先。
实探的过程中,惊喜发现虽商场内餐饮品牌数量不占优,但档次在线,多为品牌首店及特色餐饮品牌,如首次进驻国内的美国著名扒房莫尔顿牛扒房Morton's The Steakhouse、中国首家精致创新淮扬菜嫣花叁月、全国首家Trattoria del Bistecca·1565意大利餐厅、创意料理新贵柿合缘·新京菜等,抓住顶级精英的“精致胃”。
2024年,国金中心IFC销售额达218亿元,位列全国第三。核心品牌表现亮眼,CHANEL、LV销售额年均增长超20%;部分小众奢侈品牌如Delvaux因消费疲软撤出,但顶奢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陆家嘴L+Mall:
浦东的“文化新高地”,与国金中心IFC互为补充
虽与国金中心IFC虽同处陆家嘴商圈,但陆家嘴L+MALL与前者的定位截然分化。
IFC凭借重奢矩阵与生态运营稳坐“高端消费”王座,而陆家嘴L+MALL则以文化赋能与空间创新重塑“城市地标”内涵。二者共同构成浦东商业的“双引擎”,分别满足顶级客群与新兴中产差异化需求。
陆家嘴中心L+MALL商业面积11万平方米,主体为地上7层、地下1层。项目于2025年启动全面品牌定位升级,聚焦业态焕新、空间重构与文化赋能三大维度,朝着"浦东都市生活多元地标"转型。此次调改通过构建垂类消费矩阵与轻质文体娱业态,打造覆盖全年龄层的复合型生活场景,逐步演变为融合文化、艺术、运动与设计的都市生活平台。
空间布局方面,三至四层形成差异化定位:三楼聚焦设计师品牌矩阵,引入Welden Space、Nuterm等户外及新锐设计师品牌;四楼则布局生活方式体验场景,落地超级猩猩健身空间、桧小懒沉浸式家居馆等社群型业态。
与此同时,主力店老佛爷百货同步启动优化,于2025年4月转型为中国首个全品类多品牌概念店,紧凑化布局打造策展型零售场景,与项目整体文化调性形成协同效应。
品牌迭代策略上,项目自2024年起实施渐进式调整。零售层面引入EP雅莹等高辨识度品牌提升品类吸引力,餐饮板块新增贝果树纽约贝果博物馆、OTF加州餐厅、鮨和歌omakase、MIMIOK等特色商户强化体验优势。文化运营层面,持续挖掘IP商业价值,2024年通过中法建交60周年"奥斯曼大道"主题空间、夏日"中世纪·法韵节"等国际品牌快闪活动,以及六周年庆《灵蛇花园》敦煌文化特展、五楼中庭音乐剧《辛吉路的画材店》首秀等演艺活动,构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的内容生态。
通过精准的业态组合与文化赋能策略,陆家嘴中心L+MALL在保持商业功能性的同时,强化空间场景的文化叙事能力,形成兼具消费价值与精神共鸣的都市商业新范式。
华润时代广场:
“浦东最宠年轻人的商场”,巧攻粉丝经济
1997年开业的华润时代广场,是华润内地首次落子的商业项目,与第一八佰伴一街之隔。开业初期定位高端,吸引了众多国际顶级品牌、浦东首家星巴克、麦当劳等。
站在20年新起点,2017年华润时代广场开业以来最大规模升级改造,由日本设计师Nendo佐藤大主导设计,以“美丽剧场”为主题。
商场的外立面由定制的柱状铝管层层包裹,宛如缓缓拉开的“帷幕”;内部打造大玻璃穹顶、弧形拱门、错落露台等经典剧院风格,呈现出开阔的高级质感,以完美契合“高知高智女性客群”审美认知与消费需求。
2024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华润时代广场再度调改,填补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年轻化“商业空缺,变身“浦东zui强应援场、美貌痛楼制造机”。
赢商网在实探中发现,华润时代广场积极探索年轻人的兴趣偏好,在应援文化领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痛楼,源自日本二次元文化的概念,指将动漫、游戏角色等IP元素通过大幅装饰、涂鸦或灯光投影等方式覆盖整栋建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通常用于商业宣传或粉丝活动。华润时代广场宽阔的中庭,正好被精准且巧妙地用上,暗合“剧场”的理念。
借力明星“生日、演唱会”等节点,项目主动探索粉丝圈层,落地活动50余场,同时与B站、腾讯音乐等平台跨界合作,落地SEVENTEEN正规5辑、SM30周年等多场官方主题痛楼。高频次痛楼打造也促成了客流高峰延续,带来了话题度爆发式增长。
今年前5个月,项目客流同比增长32%。原创话题#浦东ZUI强应援场,全平台浏览量超300万;小红书粉丝量5.4万,位列上海商场粉丝量TOP5。
近两年,项目还引入上海首店近20家、浦东首店30+家,通过首店效应不断吸引增量会员,老会员亦有常逛常新之感,可增加到访频次。同时,减少女装品类,新开宠物、二次元卡牌、文创等品牌,引入热门餐饮如山野板扎、很久以前羊肉串,积极匹配年轻客群的消费喜好。
另外,深入联动场内品牌、会员系统,打造多个业态的“粉丝专属福利”,将流量精准转化为消费势能。截至今年5月,项目零售额同比增长20%,单场应援活动带动特定品牌业绩增量10万+。
华润时代广场聚焦年轻客群需求“追求性价比、有趣、烟火气”,将自己定位为“浦东最宠年轻人的商场”实现了客流和业绩双赢,有效拓展了实体商业的价值边界。
它的成功转型,证明了一个硬核道理:与其扎堆,不如另辟蹊径。商业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