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餐饮 > 正文

倒闭潮后“复活”!新中式茶馆靠“三招”杀后来了

餐饮O2O
摘要:2023年火到挤爆街头,2024年凉得悄无声息,2025年竟带着米其林大厨、玄学占卜杀回来了?

作者 | 小贝  出品 | 餐饮O2O

2023年火到挤爆街头,2024年凉得悄无声息,2025年竟带着米其林大厨、玄学占卜杀回来了?新中式茶馆这波“返场”,玩得也太野了!

还记得前年排长队打卡的网红茶馆吗?去年一大批闭店止损,连霸王茶姬、喜茶都低调了不少。

可今年刚过半,风向突然变了:tea'stone砸500平开大店,请米其林大厨做龙井烤鸡;霸王茶姬卖13元一杯的“平价纯茶”,计划在上海连开30家;长沙东茅街茶馆更是火到日均接待1.5万人,排队能从收银台排到大街上……

从扎堆倒闭到集体翻红,新中式茶馆到底踩中了什么?是价格降到10元内的性价比套路,还是“茶+米其林餐”、“茶+玄学占卜”的新玩法戳中了年轻人?今天就来扒一扒,这波“返场”的茶馆,到底藏着多少赚钱的新门道!

01

2025年,新中式茶馆,

又开始加快“返场”

2023年堪称“新中式茶馆”发展最为热闹的一年。

这一年,不少头部茶饮品牌纷纷涉足中式茶馆领域,试图以“茶饮思维+茶室第三空间”的模式,开拓茶馆生意的新局面。

2月,奈雪的茶率先在深圳华侨城推出主打纯茶的“奈雪茶院”。店内不仅开展茶叶零售和纯茶业务,还融入品茗、阅读、私人影院等空间新业态,人均消费90元。

后续,奈雪又在深圳宝安海雅缤纷城发力新店型,为年轻人打造买茶和喝茶的第三空间,并降低消费门槛,将价格控制在5 - 12元左右。

6月,霸王茶姬在上海开出“TEA BAR模型”,全力打造新式东方茶饮空间;而茶颜悦色的“小神闲”茶馆子品牌,此时已连锁十余家。11月10日,喜茶以宋朝茶坊为灵感,将“宋朝茶饮文化”融入第三空间,在广州万菱汇开出“喜茶茶坊”,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头部茶饮品牌对新中式茶馆的重视,使得“新中式茶馆创业”这一话题热度飙升。一时间,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诸如“新中式茶馆是下个风口?”“新中式茶馆崛起”“新中式茶馆月入XXX”等话题讨论不断。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无数主打新中式茶馆的品牌 。

然而,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形势急转直下。2024年,新中式茶馆遭遇一系列滑铁卢,迅速降温,多家门店倒闭。

例如,西安某茶馆投资200万,却因翻台率低、复购率不足等问题,月均亏损超5万元,最终在2025年初闭店。

上海的网红新中式茶馆品牌开吉茶馆,曾经大排长队,到2025年初增长势头也逐渐变弱,其南丰城店宣布闭店。

而曾经高调入场的茶饮头部品牌,也逐渐没了大动作,集体选择“沉默和哑火”。

但到了2025年,“沉默”一年的新中式茶馆又开始按捺不住,开始选择“逐渐返厂”。

1、一方面,茶饮头部品牌并未“哑火”,而是另寻出路,再度布局。

霸王茶姬创始人去年5月曾在“现代东方茶创新论坛”上首次提出“年轻人第一杯茶”的概念,并计划重启品牌,试水新店型。

于是在今年2月,“第二杯茶”的首店在上海杨浦五角场万达开业,店名为“CHAGEE MODERN TEA”。

该店面积不足50平方米,采用轻奢装修风格,走小而美的路线,店内设有堂食区,摆放三张座位,可供粉丝短暂休息或商务洽谈,被誉为“第三空间缩小版”。

除了“微空间”设计外,该店以“传统萃取中式纯茶”为核心卖点,细分出“浓萃”和“轻萃”两大系列:前者为高浓度茶,注重茶的醇厚口感;后者浓度偏低,突出清新回甘。

为凸显性价比,霸王茶姬将“第二杯茶”的价格压缩至13-22元,其中单杯纯茶为13-16元,加奶则价格稍高,在19-22元左右。

对于该模式,霸王茶姬颇具信心,对外透露将以密集开店的方式在上海开出20-30家门店。

除霸王茶姬外,喜茶依据区域差异打造不同主题,开出更多特色茶馆新店。1月,茶坊黑金店型开业,借鉴传统煮茶器具与方式,以老式铜锅煮茶的形式升级茶馆;

4月,杭州“纸上茶室”开业,以纸为媒造店:8000张皮纸高密度吊挂排列,400张手工宣纸经72道裱糊成可承重纸柱,还原东方美学“空寂之美”。

7月,北京开出“棋上茶室”,店内融入北京城市茶事人文元素,将墙面化作棋盘,与嵌入墙壁的棋盘老物件相呼应。

“特色主题茶馆”或许让喜茶尝到了甜头,其还将该模式引入海外门店的升级打造中。

例如,英国伦敦New Oxford St店是其首家海外主题门店,从传统绘画中提炼“墨”元素,设计出墨状座椅供顾客围坐品茗,店内天花板镶嵌互动屏幕,呈现水墨灵动变化的效果。

2、另一方面,闭店多家茶馆“王者归来”,继续“新中式”的探索。

如tea'stone去年关闭了不少门店,而今年“王者归来”,在北京国贸再开全国旗舰店,面积约500米,属于其全国最大和规格最高门店。

为该次门店开始尝试“茶+餐”模式,并邀请米其林大厨坐镇,结合茶叶产区的特色风物,以现代手法创新出品西式餐食,拓展了新中式茶馆的经营模式和消费场景。

3、最后,地方茶馆热闹起来,无数地方茶馆也陆续开业。

今年长沙东茅街茶馆火了,成为长沙“新顶流”。

该店为5000平方米的大店,位于黄兴路步行街附近,据说每天平均接待15000人次,连收银台的队伍都排到了外面的大街上。

它的出现重燃了“地方茶馆兴起”的风潮。于是,今年长沙也陆续涌现出许多新中式茶馆。例如7月,火宫茶社在长沙火宫殿开业,露天的茶室搭配3元一杯的冷萃茶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

除长沙外,其他地方也有新中式茶馆陆续涌现。4月,贵州“黔茶的馆”乌江寨馆在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开业,店内业态包含传统茶品饮、新茶饮、茶文创等,可容纳150余人参观,并计划在贵州及已布局的省份景区扩店。

同月,位于江西景德镇的老舍茶馆浮梁店开业,它以传统京派文化为根基试水“瓷+茶+戏”式,为千年茶乡再添新文化地标。

6月1日,佛慈制药旗下“慈茶馆”万象城店开业,以新中式美学设计融合中医草本元素,提供“卿卿桃花饮”等养生茶饮。

02

"倒闭潮后‘复活’!

新中式茶馆发生了那些改变?

沉寂一年的“新中式茶馆”再度复苏,原因其实很简单:消费者对社交喝茶及线下喝茶的需求从未减退,且在逐年递增。

艾媒数据显示,2025年42.49%的消费者将饮茶视为保健手段,每天喝茶的人群占比高达41.21%。

而喝茶的最佳去处仍是“茶室”,因此从2024年至今,仍有不少人在讨论、搜索和关注茶室相关内容。

截至2025年4月17日,小红书平台上#茶馆#话题浏览量达3.2亿,#新中式茶馆#话题浏览量达7914.3万。

其中,“喝茶”客群已呈现“年轻化”趋势。美团数据显示,2025年1至6月,茶室消费人群中35岁及以下的消费者占比过半。

而2024年新中式茶室之所以大面积闭店,原因出自供给方:

一是跟风者过多,模式上“复制粘贴” 而鲜少创新,导致同质化现象突出,茶室吸引力减弱;

二是过度依赖大店模式,将重心全放在环境上而非茶品,导致模式过重,盈利失衡;

三是茶品价格过高,仅能满足社交打卡需求,复购率较低。

为让模式更贴合市场需求,新中式茶室并为停止探索,并开始将运营中心进行明显转移,开始从“流量驱动”转移到“价值驱动”。

1、定价方式,回归性价比,剔除茶水的“网红属性”,回归喝茶的产品价值。

以前大家去喝茶,会发现一杯茶的价格,几乎都体现在“社交和空间”上,而忽略了茶本身的产品价值。今年许多新中式茶室开始回归产品价值,凸显性价比。

如东茅街茶馆采用“258”定价法,即葱油粑粑2元、花生瓜子5元、茶饮8元,且可无限续杯,性价比十足。

若不想点小吃,仅单选茶,价格也很实惠,像芝麻豆子茶10元一杯,其他茶饮一般8元一杯,同样可无限续杯。

为提升消费时长,店内还提供甜酒冲蛋、猪血丸子等小吃,以及粉面等餐食,人均消费在20-30元左右。

此外,霸王茶姬“第二杯茶”的价格压缩至13-22元,其中单杯纯茶为13-16元,加奶的价格稍高,在19-22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老式茶室为迎合年轻人“好喝不贵”的需求,开始根据“快茶”需求调整运营战略。

产品方面,主打现泡纯茶、冷萃茶、工夫茶、特调茶等,向新中式茶饮学习;

模式上,探索纯茶外带,还提供外带茶玻璃杯;

空间上,保留新中式茶馆风格,同时缩减客座区,扩充即买即走的客群。

2、产品方面,通过正餐化延伸、小吃本土化,以茶+餐融合破解场景单一的问题。

如2025年7月10日,tea'stone全国旗舰店在北京国贸商城正式开业。店内面积达500平米,空间开阔,设有三作、茶疗区域及私密小包间,入口处即开放零售区,销售108种茶叶及各类周边;深入店内,可见40米长的茶叶样板间,展示着多样茶叶品种。

为吸引年轻人,其在产品上进行了诸多新尝试。

一是在“茶” 的呈现方式上,为中国纯茶赋予浓厚现代感,引入 Z 世代喜爱的威士忌、啤酒、鸡尾酒、冰球、绵密气泡、盐等元素;

二是在“餐” 的方面,邀请米其林大师坐镇,独家研发 “风土菜肴” 系列,尤其在大厨监督与参与下,选取北纬 30° 黄金产茶带的珍馐,将茶叶巧妙融入餐食,推出龙井茶香脆皮鸡、龙虾海鲜饭、川辣牛肉三明治等菜品,以及树莓蛋挞、龙井茶蝴蝶可颂等甜品,共 45 款茶源融合料理。

这一系列产品创新,成功打破传统茶馆单一品茶的场景局限,构建起覆盖商务、社交、休闲的全时段复合体验空间。

除了上述“茶”在正餐方面延伸的案例外,市场上还有品牌尝试“茶+四川馆子”方式,为“茶+正餐”提供新的商业样本。

如成都餐饮品牌“莫催东坡”将茶文化与川菜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宋式美学与全时段经营的餐饮新模式。其茶单精选六大茶系,涵盖三十余种茶品;同时延续东坡足迹推出主题系列菜,如改良后的东坡肘子、东坡肉等,还推出融合川菜。

还有阿强家的川馆子,以“茶馆文化”为场景原型,打造“食肆+酒肆+茶肆”的复合空间,构建“川材+川茶+川酒”的文化生态,将四川茶馆文化与川菜相结合

与此同时,也有茶室也开始模式“茶+小吃”的探索。如开吉茶馆借《繁花》热播的东风,巧妙将上海传统小吃排骨年糕融入茶馆场景,成为其小吃品类销冠。

开吉茶馆还结合年轻人口味偏好进行了创新。

一排骨改用面包粉油炸,增加酥脆感,酱汁融入花生酱调和辣酱油的刺激感;

二缩小分量,设计成“茶点”规格,避免与正餐冲突,同时搭配解腻的冷泡茶或茶酒特调。

3、场景方面,玄学+在地文化绑定Z世代,激发情绪消费,强化社交属性

为避免场景同质化,不少新中式茶馆依托本地文化和非遗技艺强化场景差异化。

东茅街茶馆由二轻集团大礼堂改建,完整保留主体建筑原貌。斑驳墙面、老旧木梁、具年代感的老招牌,以及原址的水井、大量种植的芭蕉等元素,最大程度留存了老长沙的城市韵味与市井气息,故而有人称东茅街茶馆“一砖一瓦皆有出处”。

为深度融合长沙市井生活与茶馆,东茅街茶馆多方面精心布局。

一在茶馆一楼的东茅街大戏台,不定期邀请戏曲演员登台唱戏,让茶客感受长沙戏曲独特魅力;

二楼设置擂茶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体验湖湘非遗文化的机会;

三引入烟熏茶、羊排粉、老长沙沱茶、老长沙剁饼、老长沙单圈饼等长沙特色小吃,还原地道的长沙茶馆美食风貌。

凭借这些举措,东茅街茶馆成为众多游客前往长沙必打卡之处。

此外,诸多中式茶馆将非遗文化与茶室第三空间融合。浙江的“宋园南禅”作为浙江首批“非遗茶空间”,店内融合茶饮、竹艺、曲艺,复原古代文人茶事场景,古韵十足。

重庆渝中区的陈隅茶铺引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变脸”和长嘴壶茶艺现场表演,推出季节限定茶饮,邀请古筝表演,开展茶艺体验和木板拓印活动,使喝茶转变为体验重庆传统文化的特色活动。

为进一步激发年轻人消费欲望,赋予新中式场景更多情绪价值,不少新中式茶馆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叠加道学和玄学。

成都的论道馆茶馆将中国道家经典《道德经》融入空间设计,利用激光技术将《道德经》全文镌刻在水晶“竹林”上,与下方池水营造出禅道意境。

有的茶馆老板打造道士人设,自称“张真人”,服务员身着古装称“司梦”,店内顾客选茶需摇签问卜,还能“以梦换茶”,更设有问卜解梦、塔罗牌占卜等玄学活动,每周举办玄学主题夜活动。

目前,“玄学茶馆”模式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颇为火热 。

小结:

新中式茶馆的这波“返场”,看似热闹,实则藏着一场关于生存逻辑的重构。

不可否认,当下的回暖仍伴随着隐忧:头部品牌的“小而美”与“大而全”双线并行,能否持续平衡成本与客流?地方茶馆靠在地文化出圈后,如何避免陷入“打卡即巅峰”的流量陷阱?“茶+餐”、“茶+玄学”的创新玩法,又能否摆脱‘噱头大于实质’的质疑?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困境。

但可以肯定的是,经历过2024年的阵痛,行业终于明白:脱离性价比的“网红滤镜”注定易碎,没有品质支撑的“文化赋能”只是空中楼阁。

未来,那些能守住“性价比为核心”,把茶品本身的口感、健康价值做扎实,同时以品质为根本,持续探索茶与生活场景、地域文化、年轻需求深度融合的品牌,才能在这场“返场”中走得更远。

新中式茶馆的故事,从来不是简单的“兴衰轮回”,而是一场对“茶如何走进当代人日常”的持续深耕。路还长,值得期待。

-END-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