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口红惹争议,背后是LV的美妆赌注?
上周,Louis Vuitton 在南京德基广场开设了全球首家香水美妆精品店,并在中国市场抢先发售全新彩妆系列 La Beauté。
然而,真正的焦点并非产品本身,而是其定价。一支唇膏售价1200元人民币,这一价格迅速在社交网络掀起波澜。争议的背后,不仅是消费者对奢侈品牌溢价能力的质疑,更是整个奢侈品行业在增长失速时代的集体焦虑。
该系列由全球顶级彩妆师Pat McGrath担任创意总监,系列产品从包装到色号皆延续了LV的旅行哲学与高定工艺:金属镂刻外壳、磁吸开合设计、皮革纹路压花,甚至每一支口红的膏体都烙印着经典的Monogram花纹。
在社交媒体上,“LV口红值不值1200元”的话题迅速引来两种讨论。支持者认为,LV的彩妆系列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体验,更是一种艺术品级的享受。他们强调,LV的品牌价值、产品质量以及独特的设计都足以支撑这一高价。反对者则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不过是奢侈品税收割智商税的一种手段。他们认为,一支口红无论多么精致,其成本都远远低于售价,高价只是品牌为了维护其高端形象而采取的策略。
事实上,LV进军美妆市场并非偶然之举。自2022年LVMH集团宣布重组美妆业务以来,旗下核心品牌LV便被视为开拓这一领域的关键力量。美妆产品以其相对较低的单价和较高的复购率,成为奢侈品巨头吸引新客户、试探市场边界的重要工具。尤其在中国市场,美妆消费的快速增长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为奢侈品牌提供了难得的增量机会。
LV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La Beauté系列的推出,不仅标志着LV正式加入了与Chanel、Dior、Gucci等传统美妆品牌的竞争行列,更以其高价策略彰显了其强化品牌定位的决心。这些传统美妆品牌早已在市场中深耕多年,凭借其经典产品(如Dior的烈艳蓝金唇膏、Chanel的N°5香水)建立了强大的市场认知。
但一支唇膏售价1200元究竟是否合理?从成本角度看,美妆产品的原材料成本通常仅占售价的10%-15%,其余部分则用于品牌营销、渠道建设和利润分配。LV的高价策略,显然并非基于成本考量,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对高端品质的心理预期。
Pat McGrath的参与为产品赋予了专业背书,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LV的品牌符号。对于目标消费者而言,购买一支LV唇膏不仅是购买一件美妆产品,更是购买一种身份认同和社交资本。这种「符号消费」逻辑是奢侈品行业的核心商业模式,也是其能够持续维持高溢价的关键。
争议的焦点在于:在美妆这个高度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LV的品牌符号价值是否真的足以支撑其高昂的定价?与同样以高端定位著称的美妆品牌(如Tom Ford、YSL)相比,LV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尚缺乏足够的市场验证。而与拥有悠久历史积淀和经典产品的同类奢侈品牌相比,LV的美妆线则显得相对年轻,缺乏足够的历史底蕴来支撑其高端定位。
因此,1200元的定价策略,更像是一场对消费者忠诚度和品牌认知度的极限考验。LV需要证明,它的美妆产品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LV不仅要面对来自传统美妆品牌的竞争压力,还要克服自身在美妆领域的「新手」身份所带来的挑战。
然而,美妆市场的竞争态势远比传统奢侈品领域更为激烈。LV不仅要与同类奢侈品牌争夺市场份额,还需直面专业美妆大牌(诸如La Mer、Estée Lauder)以及网红新兴品牌(如Fenty Beauty)的激烈竞争。此外,奢侈品牌涉足美妆亦非毫无风险,过度扩张产品线可能导致品牌形象模糊,若高价策略未获市场积极响应,反而可能损害品牌价值。LV千元口红所引发的市场争议,便是这一风险的直接反映。
而LV选择在中国南京德基广场开设全球首家美妆专卖店,并优先在中国市场推出La Beauté系列,凸显了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核心位置。中国消费者已成为推动全球奢侈品市场前行的核心力量,对美妆产品的热情尤为高涨。
LV此番大胆尝试,首要得益于其在中国市场建立的强大品牌号召力。自1992年进军中国市场以来,LV通过构建广泛的销售网络与覆盖多元年龄层的消费群体,已成为中国奢侈品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40家门店。
早在2010年,中国市场便占据了LV全球销售额的近四成,远超欧洲与美国市场。尽管近年来全球奢侈品市场遭遇增长放缓,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亚太地区(除日本)仍为LVMH集团的重要收入来源,尽管面临周期性挑战,销售额有所下滑,但整体业绩及LV核心部门的表现依然引人瞩目。
LV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深入本土化的策略。即便在经济波动期,这一策略也持续强化了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而南京德基广场作为高端零售领域的佼佼者,2024年实现销售额245亿元,同比增长超15%,超越北京SKP,成为全国「店王」。
然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远超想象。新一代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不仅注重品牌价值,更关注产品性价比和用户体验。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透明化使得消费者能够快速对比产品优劣,盲目为品牌溢价买单的行为正在减少。LV的高价唇膏若无法在产品力上证明其独特性,很可能在舆论场中遭遇反噬。
可以说,LV推出的千元口红一方面被视为LV向新消费时代妥协的象征,试图通过涉足美妆领域来拓宽市场边界,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另一方面,这款高价唇膏又仿佛是对旧有奢侈秩序的顽固坚守,拒绝随波逐流,坚持价格不下沉的原则。这种矛盾的存在,不仅映射出LV品牌内部的挣扎与探索,更是整个奢侈品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真实写照。
奢侈品品牌们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它们意识到必须走近大众,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线与营销策略来拓宽市场基础,以保持品牌的活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们又害怕过度商业化会削弱品牌的独特魅力与高端定位,从而真正失去那份令人向往的光环。这种既想亲近大众、又害怕失去尊贵的矛盾心理,让奢侈品品牌们在市场探索中显得步履维艰。
不过,不管争议如何,最终问题仍在于:当消费者拿起这支镌刻Monogram的口红,她们期待的是一抹色彩,还是一个通往LV世界的符号?答案将决定奢侈品美妆的未来——是成为真正的「新增长引擎」,还是仅是旧帝国的一次疲惫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