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集合店 > 正文

30000件好物,3000㎡超级空间:转转如何把二手做成“精品店”?

iBrandi品创
摘要:“超级转转”首店不仅打破了人们对二手交易 “小而散” 的固有印象,更折射出当下年轻人对二手消费的全新态度。

作者| Sober

编辑|Ivy

6月9日,试运营一个月时间的超级转转正式开业,它是转转集团旗下首家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也是转转集团收购红布林之后,双方整合资源打造的“第一个作品”。

而当“超级转转”首店在北京落地,这个承载着超30000件精选二手好物的线下空间,不仅打破了人们对二手交易 “小而散” 的固有印象,更折射出当下年轻人对二手消费的全新态度 ——二手不再是“将就”的代名词,而是成为兼具性价比、个性化与环保属性的生活选择。

正如超级转转负责人董恒对iBrandi品创所表示的那样:“关于打造超级转转,我们第一个想法是,如何能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二手是好东西,是精心陈列的,而不是大家很担忧的东西。”

事实上,从线上闲鱼的“万物可卖可买”,到线下超级转转的“沉浸式触摸体验”,年轻人也正在用自己的需求和方式,重塑着二手交易的生态版图。

01

从 20-30㎡垂直小店到超级空间:

转转的 “二手破偏见” 逻辑

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转转”是那个回收二手手机的线上平台,而在线下,其也更多出现在商场B1的位置,是那个20-30平米的 “垂直品类小店”。

但如今,随着二手交易逐渐开始变成一种可持续化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对于二手交易也有了更多需求和想象。当然,这种“想象”有好有坏。

事实上,在二手交易从 “小众需求” 走向 “大众选择” 的过程中,线上平台曾是关键推手 ——以闲鱼为代表的玩家凭借便捷性,让 “指尖淘二手” 成为年轻人的日常,解决了 “买得到” 的基础问题。但随着消费者对商品质感、购物体验的需求升级,“隔着屏幕的顾虑”逐渐显现。而在此时,转转 “超级转转” 的落地,恰好填补了线下体验的空白。

而超级转转的筹备与落地,正是源于转转对二手消费痛点的深层洞察:

一方面,部分用户对二手商品仍有 “旧、乱、无保障” 的刻板印象。这也是二手交易最大的障碍。买家无法确定商品的真实状态、是否存在隐藏瑕疵、是否为仿品。一些C2C平台依赖卖家自我描述,标准不一,容易产生纠纷。

另一方面,线上交易虽能提供商品图片,但对于奢侈品、数码产品等品类,“眼见为实” 仍是消费者建立信任的关键 —— 亲手拿起一件商品检查成色、细节,远比图片更能打消顾虑。

也正是基于这两点,转转决定打造 “超级空间”,承接消费者对“体验感”和“信任感”的双重需求。

转转方面表示,这一构想酝酿已久。核心动机在于打破大众对二手商品的刻板印象,通过真实的陈列与触摸体验,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二手也可以是精品”。尤其对于高单价商品如奢侈品包袋、相机、手表等,线下体验所带来的信任感仍然是线上难以替代的。

实际上,一直以来,区别于大部分C2C模式,转转一直坚持C2B2C模式,每一件商品都经过中检联合质检,消费者扫码就能查看价格与质检报告 —— 这种“透明化”机制,原本就是线上交易的信任基石,如今在超级转转的线下场景里,被放大到了极致。

当年轻人在店里看到精心陈列的二手奢侈品、功能完好的数码产品,甚至能找到市面难寻的中古饰品,再通过扫码确认质检信息时,“二手 = 靠谱” 的认知便会不断加深。

最直观的改变是退货率的 “断崖式下降”:“我们目前感受到最明显的退货率下降,线上的退货率还是有几十,线下只有十分之一,只有个位数不到。如果是从经营效率上来看,这是十倍改善,是无法想象的一件事情。”董恒对iBrandi品创表示。

这一数据背后,是 “实物体验” 对消费信心的强力加持——当消费者能亲手拿起一台相机检查成色,仔细翻看一款中古包的细节,“隔着屏幕的顾虑” 自然消失。

年轻人对二手消费的核心诉求,始终绕不开 “性价比” 与 “信任感”,这也正是转转多年来深耕的方向。

02

场景重构:

是i人天堂,也是全龄消费场

如果说,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是在破除“二手无好货”的偏见,那么超级转转的线下运营思路,则是进一步将二手交易的场景进行了重构与升级。

在iBrandi品创看来,其也并非简单扩大店铺面积,而是围绕 用户需求,从 “品类供给”与“体验感受” 双维度升级,精准匹配了当下二手消费的需求变化。

首先,全品类布局:从 “分散淘货” 到 “一站式满足”,承接用户 “高效选品” 需求。如何直白的解释什么叫“一站式高效选品”?3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多个品类,30000多个SKU。

更深层次的理解,则来自于线下的沉浸式体验。到店之后,你只需要将随身背包和饮品在门口的存包柜寄存,再领取一双次性手套,便可以随便转转。

以客流量较大的包袋区为例,LV、Dior、COACH、GUCCI、爱马仕等品牌会以在货架上贴上logo标识牌的方式一排排摆在货架前。而从目光触及那只心仪的包袋,再到自己拿出手机扫码查验价格,大概用不了1分钟。

过去,消费者尤其是关注时尚、数码的用户,面临 “分散淘货” 的痛点 —— 女生逛二手奢品店需 “一个品牌一家店” 奔波,喜欢数码、游戏的用户则要在不同垂直小店间切换,很难在同一空间里接触到多元品类。而超级转转直接将仓库中 “本就有的大量好商品” 搬到线下,实现了包、表、配饰、相机、单反、游戏卡等全品类覆盖,让消费者 “一站式看到很多东西”。

据《2023中国二手交易市场洞察报告》显示,76%的Z世代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二手商品,其中超过半数希望一次性浏览多品类商品。

而超级转转这次的品类重构与布局,自然也是基于用户需求的核心转变:从 “能买到二手” 到 “能高效买到心仪的二手”。正如董恒提到的那样,用户不再满足于 “单一品类的有限选择”,而是希望通过更少的时间成本,接触到更多元、更丰富的商品 —— 无论是追求小众设计师品牌配饰的年轻人,还是为家庭挑选实用数码产品的中年群体,都能在超级转转中找到匹配需求的品类。

而这种 “一站式供给”,也让用户画像突破了 “年轻人专属” 的预期,出现 “带着老人小孩逛店的家庭”、“北京主流消费者” 甚至 “外国友人”,印证了全品类布局对不同需求的覆盖能力。这种跨年龄层的共鸣也说明:二手消费早已不是年轻人的 “专属潮流”,而是大众对 “高性价比、有温度商品” 的共同追求,二手市场正在从 “年轻人的选择” 变成 “所有人的选择”。

其次,“i 人自助” 模式:从 “被动推销” 到 “自由逛店”,呼应用户 “无压力体验” 需求。

至于与购物体验相关的陈列方式,超级转转针对性推出 “i 人自助” 的陈列模式——转转内部也将其定义为 “i 人购物” 场景。

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 “i 人” 而言,不被导购过度打扰的购物环境,能带来更自由、轻松的体验。这种 “不被打扰的自由”,恰好契合了当下年轻人 “拒绝推销、自主选择” 的消费心态,让逛二手店从 “被动接受介绍” 变成 “主动发现乐趣”。

随着消费观念升级,用户对 “购物感受”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区别于所谓的1对1全程服务,消费者更愿意通过自主观察、触摸来判断商品是否符合需求。甚至不少家庭用户、中老年用户,也偏好 “慢慢逛、慢慢选” 的节奏。

“i 人自助” 模式恰好消解了 “逛店压力”,让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用户都能以舒适的状态挑选商品 —— 这种 “以用户感受为核心” 的体验设计,也成为超级转转吸引跨年龄层用户的重要原因。

03

未来:

短期内不急于扩张

而是先把首店做扎实

从商场里的小店面,到如今的超级空间,转转的线下探索,本质上是二手消费市场的一次升级:

二手不再是 “退而求其次” 的选择,而是 “主动追求” 的生活方式;二手店也不再是 “杂乱的旧货市场”,而是能承载体验、个性与信任的新空间。当年轻人在超级转转里自由挑选,当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商品,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二手市场的变化,不只是业态的升级,更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转变 —— 他们不再执着于 “全新”,而是更看重商品的价值与消费的体验,而转转的 “超级空间”,正是为这种转变量身打造的舞台。

此外,某种程度上,超级转转的创新实践预示着二手交易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传统的线上撮合平台,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全链条服务转型;从单一品类垂直店,向全品类体验空间演进。

最后,关于 “超级转转” 是否会复制到其他城市,转转的思路很清晰:短期内不急于扩张,而是先把首店做扎实。因为一家 “超级门店” 的成功,不只是表面上的客流与销量,更要看后台系统是否顺畅 —— 仓库与店铺的调拨流程、线上线下的打通、商品周转效率,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消费者体验;更关键的是供应链信心:只有让卖家相信,通过转转的线下渠道能把商品更好地卖出去,后续的复制才有基础。

这种 “稳扎稳打” 的态度,或许也是呼应了当下二手消费的本质: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卖家,最终追求的都是 “靠谱” 二字。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