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逆序列”实验,立丰城LE CITY以“玩”破局
当线下商业空间陷入“复制粘贴”的窘境,一场以内容为核心的价值重塑正在悄然发生。
当前,“同质化”已成为国内零售商业行业发展的最大痛点。行走在不同城市的购物中心,消费者往往难以感受到鲜明的地域特色与项目个性。标准化的品牌组合与雷同的空间设计,正不断削弱商业项目的吸引力。
作为西北地区的商业重镇,西安同样面临这一挑战。尤其随着商业存量时代的到来,如何打破“千店一面”的困局,已成为每一个商业项目必须面对的关键命题。
在这场全行业的集体反思中,西安立丰城LE CITY如同一名“叛逆者”,毅然推翻了购物中心长期奉行的“买>吃>玩”业态黄金法则,转而大胆重构“玩>吃>买”的逆序模式。
向内挖掘就会发现,这场看似“叛逆”的“自我革命”,或许也能引发行业对线下商业空间核心价值的重新思考,即当线上购物持续冲击传统零售,我们究竟该如何重新定义实体商业空间的存在意义与差异化优势。
01.
商业“叛逆者”
为何敢于颠覆传统序列?
诚然,如今购物中心同质化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其却依然是行业最难破解的命题。尤其当新一代消费客群不再只为购物而来,商业项目传统的以零售为主导的“卖货逻辑”便逐渐失效。
一方面,新世代消费者“理性审慎、聚焦自我、体验至上”等生活价值观念日益显露。他们以此重新定义“逛商场”的价值,追求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比如他们愿意为一场艺术展特地去商场,因为这不仅是消费,更是社交货币的来源;他们选择在小众品牌店停留,因为那里承载了他们所认同的审美或可持续理念。换句话说,商业空间能否提供“可分享、可记忆、可共鸣”的体验,已成为吸引客群到访的关键。
另一方面,在过去,传统标准化、可复制的业态组合能够帮助大量购物中心快速扩张。但如今,品牌组合趋同化导致项目失去辨识度,消费者难以产生专属记忆点;空间规划以交易效率为导向,缺乏让人停留、互动、探索的弹性区域。因此,当传统模式失效,商业的解法必须从“复制”转向“创造”,其未来不再取决于“有什么”,而在于“为什么这样组合”以及“如何呈现”。
以立丰城LE CITY为例,项目位于丈八东路以南、子午大道以西,向西1公里衔接高新CBD,向东4公里接壤曲江CCBD,向南5公里直达长安大学城。地铁8号线开通后,山门口站与项目B2层实现无缝接驳,进一步扩大了项目所能辐射的客群范围。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仅项目周边3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就达83.1万人,办公人口44.7万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类客群中,年轻客群及年轻家庭客群的TGI指数均大于1(TGI指数反映该占比对比全市平均水平的高低,大于1代表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基于这样的区位和客群特征,今年3月,立丰城LE CITY在新团队接手后,对项目定位进行了重新梳理。围绕核心客群对亲子陪伴、社交互动和身心放松等方面的需求,项目果断打破了传统购物中心“零售优先”的格局,转向“玩>吃>买”的新序列,将体验业态占比提升至27%,着力构建以社交属性和情绪价值体验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02.
立丰城LE CITY
三大核心如何重构商业体验?
拆解来看,立丰城LE CITY“玩>吃>买”的序列组合并非简单的业态比例调整,而是一场关于购物中心本质定位与运营哲学的根本性变革。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将购物中心的首要功能从“商品交易”重新定义为“社交与体验的发生地”。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运营模式都绝非僵化的模板,其生命力恰恰在于能够因项目而异、因客群而变。比如立丰城LE CITY在构建了“玩>吃>买”的顶层逻辑后,进一步聚焦项目核心客群的需求属性,将这一模式更加适配地转化为“文化+”、“运动+”、“美食+”三大抓手,以此践行和诠释项目“LE在山门口·LE在立丰城”的经营理念。
文化+:以素质教育与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家庭成长生态
立丰城LE CITY敏锐捕捉到年轻家庭对于子女综合素质培养的迫切需求,打造了目前西安购物中心中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少儿素质教育矩阵。不仅如此,项目还通过持续策办高规格、强IP的少儿文化赛事活动,将“文化+”做活做实。如项目联动西安围棋协会举办权威围棋赛、与“乐巡中国”合作打造青少年音乐节、作为《开始跳舞吧》中国赛区西北赛事主办地,以及承办“我心中的黄帝陵”少儿书画活动等。
凭借这种“少儿素质教育矩阵+少儿文化赛事活动”双轮驱动的独特生态,立丰城LE CITY不仅吸引了极高粘性的家庭客流,更将项目自身塑造成为了一个陪伴儿童成长、承载家庭记忆的文化平台。
运动+:以社交与自我提升为核心的新运动生态
在这一层面,立丰城LE CITY捕捉当代年轻人对运动社交化、技能化与自我提升的新需求,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强体验的运动社交目的地。其引入了Infinite tennis无限网球学练馆、DC攀岩(53.113米,已成功申报室内最高世界吉尼斯记录)、Y3羽毛球运动中心、匹克球、室内泳池及高端健身等品牌组合,共同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吸引力互补的运动业态矩阵。
这一新运动生态拥有两大核心价值。首先,网球、羽毛球、匹克球等项目天然需要搭档或对手,完美契合了年轻人极度渴望线下真实社交互动、拓展优质圈层的深层需求。此外,这些业态又都具有很高的“可学性”和“可玩性”,可以很好地满足当代年轻人追求健康生活、渴望身心提升的价值诉求,能够持续激发年轻人的到场意愿与消费黏性。
美食+:以品质日常与欢聚盛宴为核心的美食引力场
餐饮作为将体验流量转化为持久消费力的核心中枢,绝非被动配套。在立丰城LE CITY调改升级中,项目计划将F5、F6打造为双餐饮主题楼层,通过集聚海底捞、享遇海鲜牛排自助、嗨烧韩式无限自助烤肉、太二酸菜鱼、李想大虾、遇见长安、兰湘子、朝花里川菜小炒等主流菜系的餐饮品牌,形成浓厚的餐饮氛围与强大的集群效应,以更多元的就餐选择性满足家庭聚餐、朋友社交等中长期、高客单的消费场景。
F1则以具有强大品牌号召力的休闲餐饮与连锁巨头作为“流量引擎”与“形象名片”,布局了星巴克、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头部茶饮品牌,以及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品牌。此外,项目在B1还通过美食广场、小吃快餐等,以高性价比和丰富性,有效满足办公客群、随机到访客群的补充性、即时性餐饮需求。
从效果上来看,立丰城LE CITY兼具高频日常与强目的性消费的“美食目的地”,成功将“吃”从一种消费行为,升级为项目整体体验的核心组成部分,牢固确立了其在“玩>吃>买”序列中不可替代的支柱地位。
03.
价值重构
从“交易空间”到“生活方式空间”的蜕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30日,立丰城LE CITY成功举办了新一批重点品牌集中签约仪式。活动中,以阿迪达斯、斯凯奇、安踏、李宁为代表的活力运动品牌,Y3梦工厂羽毛球馆和森邻部落漂流动物世界两大娱乐体验新势力品牌,以及麦当劳、达美乐、锤石烤肉、嗨烧烤肉、喜晋楼、功夫牛侠等多元餐饮品牌,共同携手立丰城LE CITY,进一步丰富项目的业态组合,显著提升了其在运动、美食与家庭娱乐方面的整体吸引力。
与品牌签约同步公布的,还有立丰城LE CITY阶段性的调改成果。据悉,项目目前已成功引入70余家优质品牌,出租率较2024年提升了15.7%。此外,围绕项目“城市运动社交引力场”的全新定位,立丰城LE CITY也在积极策划举办更加契合项目定位气质的主题活动。
例如,今年踏青季开展的【立丰首届樱花电音节】,活动期间日均客流突破4.5万人;“五一”期间的【LE在山门口潮玩运动场】主题活动,日均客流达到5万人,同比增长38%;端午节【粽享童趣LE在山门口】活动期间,最高单日客流更达到6万人,创下年度新高。
更具吸引力的品牌组合与营销策划,让立丰城LE CITY实现了客流与销售额的双重提升。数据显示,2025年项目日均客流约4.5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48%,销售额同比增长34%。这一转变在行业内外都有目共睹,也为项目赢得了多项行业嘉奖。
今年4月,在赢商股份发布的《人气购物中心排行榜》中,立丰城LE CITY跻身西安人气购物中心TOP5。此外,项目还荣获了中国商业地产“金地奖”和“年度影响力资产优化零售商业体”称号。
可以说,立丰城LE CITY以“玩>吃>买”的新业态序列,依托“文化+”、“运动+”、“美食+”三大抓手,实现了自身商业价值的重构,逐步完成了从“交易空间”向“生活方式空间”的转型。而前文所述的每一项数据成果,都是这一蜕变过程的有力印证。
立丰城LE CITY的创新尝试,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其打破传统序列的探索,既反映了商业地产从“销售空间”向“经营内容”的转型趋势,也体现了当下消费者对体验式消费的真实需求。这个项目的实践表明,区域性商业体通过精准定位和差异化运营,同样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值得思考的是,立丰城LE CITY的案例并非要颠覆行业规律,而是提示从业者: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始终存在着创新的空间。其最大启示或许在于,商业项目的焕新升级不在于追逐最新概念,而在于能否准确把握目标客群的需求变化,并找到与之匹配的运营模式。这种立足本土、面向特定客群的创新探索,正是当前商业地产领域最需要的实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