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项目 > 购物中心 > 正文

在云端看建筑实践!南京金鹰美术馆新展《中国当代的建筑回应》正式启幕

南京金鹰世界
摘要:南京金鹰美术馆于2025年9月7日呈现全新展览 —— 《中国当代的建筑回应》。

南京金鹰美术馆于2025年9月7日呈现全新展览 —— 《中国当代的建筑回应》。此次展览由策展人鲁安东主持策划,集中展示了三大重要的当代中国建筑事务所回顾展,分别为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改变是一种常识》(2022)、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敏感的都市性》(2022)以及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的《胜景几何》(2025),呈现他们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设计探索与实践回应。

开幕盛况:学界业界共话建筑实践价值

开幕式当天,众多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场关于建筑与现实对话的启幕。策展人鲁安东在致辞中强调,本次展览旨在呈现中国当代建筑在快速城市化与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多样回应,他指出通过阿科米星、大舍和胜景几何的实践案例,可以观察到设计如何在历史、环境与未来之间建立对话,并探索建筑在社会、文化与自然层面的价值。李兴钢院士作为参展事务所代表致辞时总结道,这三场展览虽路径各异,却共同扎根于中国现实语境,以建筑语言回应社会的剧烈变化与时代的需求。它们不仅是对中国建筑实践的回顾,更是新的触发与延展,让我们在时间流动与时代变革中重新审视建筑的生命力与可能性。这是一种忠于本土的力量,也是中国建筑迈向未来的重要底色。

■ 《中国当代的建筑回应》展览现场,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李兴钢致辞。

艺术顾问萧戈在致辞中从摄影视角出发,强调建筑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呈现,更是一种可被记录和感知的视觉经验,他指出通过影像可以捕捉建筑与环境、光影和人的互动,从而为观众提供新的观察和理解角度。当日,庄慎(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陈屹峰(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与李兴钢(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分别围绕实践经验与思考展开主旨报告,共同呈现了中国当代建筑在不同语境中的探索与回应。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陈屹峰发言

学术延伸:理论传播与本土发声并重

展览同期举办学术论坛《中国建筑理论与国际传播》,由《中国建筑理论年选》编委会成员鲁安东、王骏阳、赵辰、李华分别介绍了《年选》的基本构想,通过系统梳理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记录学术与设计的最新动态,促进建筑知识在国内外的传播与交流。《中国当代的建筑回应》展览以“建筑如何回应中国”为核心线索,试图揭示建筑在快速城市化与社会变迁中所承担的角色——它不仅回应现实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也承载着与自然共生、与历史对话的责任。

在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改变是一种常识》中,建筑作为一种日常策略,被放置在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考察,揭示其在不断变化的城市与个体之间所承载的能量与可能性。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敏感的都市性》回顾了事务所二十年来的创作实践,展现其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所形成的独到思考与都市回应。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的《胜景几何》则立足于与环境的紧密交互,探索当代建筑如何在自然与文化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展览意义:从实践到理论的双重突破

《中国当代的建筑回应》不仅是对中国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集体亮相的重要回顾,也是一次面向本土公众的再度发声。展览通过展陈、出版与研讨的有机结合,揭示建筑作为文化生产方式的深度与复杂性,同时进一步打破以往中国建筑仅作为西方建筑师与理论家研究对象的被动局面。

在此次呈现中,中国建筑师以实践与思想成果成为基础,系统而有力地表达与传播,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的巨大实践成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学术阐释。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2月28日,期间还将举办多场公众讲座与工作坊,邀请观众共同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多元可能。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