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剩一家长沙以外门店,墨茉点心局再度收缩
整理|Bale
日前,墨茉点心局官方发布公告称,自9月1日起,暂时关闭邵阳、株洲、常德、衡阳外区门店,仅保留衡阳蒸湘万达店。
这也意味着,在门店调整后,在墨茉点心局仅剩的29家门店,其中28家位于长沙。墨茉点心局表示,自6月聚焦品质与服务以来,长沙门店业绩回归良性增长,所以决定聚焦长沙区域发展。
这个曾在资本热捧下迅速扩张的新中式点心品牌,经历了两次“收缩”后,似乎终于完成了从全国布局到区域聚焦的战略转身。
2020年,伴随着新消费热浪+新中式的火爆,烘焙赛道红极一时,墨茉点心局也就可以算是“应运而生”了。
彼时,无论是墨茉点心局还是虎头局,都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据天眼查显示,自2020年8月以来(墨茉点心局于2020年6月开出第一家门店)墨茉点心局共披露了6轮融资。
其中,2021年9月披露完成了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这也是其开始走出长沙的节点:2021年10月进入武汉,12月进驻北京,随后又拓展至杭州、常德、株洲等城市。
资本的热捧也让墨茉点心局在成立仅一年后就估值飙升至 20 亿元,单店估值突破1亿元。巅峰时期的2022年,其全国门店数量达到50多家。
这种资本驱动下的扩张模式,本质上是对 "高成长、快复制" 上市路径的追逐,但却忽视了烘焙行业 "不易复制" 的本质特征。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资本对烘焙赛道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
数据显示,2023年,烘焙行业融资事件仅4起,金额骤降至 6.5 亿元,不足2021 年的十分之一。
不仅仅是烘焙赛道和墨茉点心局,当资本逻辑从"烧钱换规模"转向"盈利可持续"之后,对依赖外部输血的品牌们都形成了致命打击。过高的估值泡沫破灭后,品牌必须通过关闭亏损门店来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整个行业陷入也"开店快、关店更快" 的怪圈。2023年全国烘焙赛道新增门店 12.2 万家的同时,关闭门店达 12.01万家,净增长仅1874家。这种高周转率背后,是资本退潮后缺乏持续资金支持的中小品牌批量出局。
尤其是,墨茉点心局所处的现制烘焙产品的特性进一步放大了劣势。其核心产品现烤麻薯存在 "出炉三小时口感就塌" 的时效限制,对供应链半径提出严苛要求。在长沙大本营,品牌可依托成熟的中央厨房体系保障新鲜度;而跨省扩张后,过长的供应链不仅增加物流成本,更直接影响产品品质。
于是,墨茉点心局开始了自己的战略收缩。
墨茉点心局的第一次大规模收缩始于2023年。随着新中式烘焙赛道降温,品牌开始调整战略重心。
2023年年中,武汉、杭州门店全部关闭,当年年底又从北京市场撤场,完成从全国布局到退守湖南的转变。这一轮收缩被品牌解释为 "阶段性战略重心聚焦湖南",当时负责人表示 "收缩是暂时的,关店的城市 ' 会再回去 '"。
退出武汉、杭州、北京等省外市场的决策,本质上是对 "供应链能力跟不上扩张速度" 的现实妥协。墨茉点心局也没能再“回去”,随之而来的则是第二次收缩。
正如自墨茉点心局自己所说,自6月聚焦品质与服务以来,长沙门店业绩回归良性增长,所以决定聚焦长沙区域发展。至此,墨茉点心局完成了从 "退守湖南" 到 "聚焦长沙" 的进一步收缩,长沙门店占比高达96.5%。
聚焦长沙的战略调整,某种程度上也是借鉴了茶颜悦色"区域密度优先"的成功经验。通过将28家门店集中在长沙,墨茉可以实现供应链效率最大化、营销资源精准投放和消费场景深度运营。
与此同时,在长沙市场,墨茉点心局也通过场景创新和产品升级持续提升竞争力。
2023 年9月开出首家生活烘焙店,实现 "中点西点全覆盖";12月万象城新店设立开放式现烤区,增加面包烘焙类产品;2024 年4月国金街店升级回归,推出春茶系列与蜜饯系列新品……
这些举措一方面在不断强化品牌在本地消费者心中的认知,与此同时,在iBrandi品创看来,通过这种“小而美”的发展路径与生机,墨茉点心局把自己变成像茶颜悦色一样的“长沙网红打卡地”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曾几何时,墨茉点心局与虎头局就是新中式烘焙赛道的双子星。但如今,虎头局在长沙只剩下了3家门店,墨茉点心局的“区域聚焦”和“以退为进”的调整,应该还能让自己有故事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