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关100+茶饮店,右手开30+轻食店,奈雪下决心要“健康”起来
文|Bale
在几家上市的新茶饮企业中,奈雪的茶是与众不同的那个。
一方面,其曾是风光无两的“新茶饮第一股”,但自上市之后,奈雪就没再“风光”过了,年年发布财报,年年迎来都都是业绩质疑;另一方面,其也是几股之中,甚至整个行业中,为数不多依然在坚持走“高端”路线,拒绝规模战的品牌之一。
而在自身不断的调整和试错中,奈雪2025年的年中报,终于释放了一些向好的信号。比如,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奈雪的茶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林指出,经过门店优化与产品升级,今年4-6月公司已几乎扭亏。
左手关了100多家茶饮店,右手开了30多家轻食店的奈雪,自2024年开始,奈雪似乎真的下决心要“健康”起来了:让消费者吃的健康,也让自己更健康。
01
左手关100+家茶饮店:
收入下滑,但盈利改善
先看看2021—2025年上半年,奈雪门店数量上从“快速扩张”到“战略收缩”的转变。
2021年上市后,奈雪开启了自己的加速扩张模式,全年新增门店326家,总门店数达817 家(均为直营店)。这一年,奈雪的营收是42.97 亿元(+40.5%)。
2022年,在疫情反复之中,奈雪继续选择“逆势”扩店,新增了251家直营店,总门店数达1068 家,还成为了首个突破千家的高端茶饮品牌。但受消费疲软影响,其下半年扩张速度放缓,单店日销同比下滑19.3%至6800元。2022年,奈雪营收 42.92 亿元(-0.1%),净亏损4.76亿元,经营利润率为-11.1%。
2023年是一个关键年份。
这一年,奈雪全年净增506家直营店,总直营店数达1574 家。同年9月,奈雪还开放了加盟,首批81家加盟店落地江苏、湖南等地,年末总门店数为1655 家(直营 1574 + 加盟 81)。与此同时,奈雪日均销售额上涨至7300 元(+7.4%),2023年营收51.64 亿元(+20.3%),也是首次实现净利润1322万元,经营利润率17.7%。
2024年,在开始关闭121家低效直营店后,奈雪继续加速在下沉市场加盟扩张,加盟店增345家,总门店数1798家。一线城市门店占比从25%降至29%,新一线及以下城市占比提升至71%。
2023年起的奈雪显然是希望通过加盟模式抢占下沉市场,但就其自身的“重”模式来看,无论是自己还是加盟商,都打不动这场规模战。于是,奈雪在2024年结束后也吃到了属于自己的苦果:2024年,奈雪亏了9.17亿元。
从经营数据看,奈雪也面临着量、价齐跌的困境。2024年,奈雪每笔订单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29.6元降至26.7元,下降幅度近10%;而单店日均订单量从344.3 单降至270.5单,降幅高达21.43%。
巨亏的原因也清晰明了:重资产运营模式成为沉重负担。作为以直营店为主的品牌,奈雪的员工成本占直营门店收益的 24.7%,加上高昂的租金成本和食材成本,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
事实上,无论是加速扩张,还是通过加盟模式试图打开下沉市场,就“里子”这一层面来看,奈雪一直没有真正解决单店盈利模型的问题,直营店占比过高导致成本压力巨大,这是持续亏损的根本性原因。再加上中腰部品牌的性价比优势以及不愿意再为新茶饮“品牌溢价”买单的消费者。
因此,在不断试错之后,奈雪似乎终于下定决心要关店了:截至2025年6月底,奈雪门店总数从2024年底的1798家缩减至1638家,半年内关闭160家,其中直营店减少132 家。奈雪的茶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林也指出,2024-2025年两年间,奈雪的茶已几乎暂停直营与加盟的扩张步伐,集中精力推进门店调整、产品升级与供应链建设。
于是,在今年上半年,奈雪实现总收入21.8亿元,虽然同比下跌14.4%,但经调整亏损缩窄至1.17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377亿元,收窄幅度达73.1%。
与此同时,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较2024年同期提升4.1%,日均订单量从265.9单增至296.3单,同比提升11.4%。在外卖大战下,奈雪6、7、8三个月同店销售额也同比增长超过20%。
某种程度上,关闭经营不善的门店,保留和优化优质门店,这种"去肥留瘦"的战略选择,能让奈雪减轻不少压力,再加之积极推进与优化供应链建设,奈雪确实可以真正开始让自己“健康”起来。
02
右手开轻食、纯饮店:
聚焦绿色健康战略
除了门店之外,奈雪今年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动作:改名和开出新店型。
3月12日,奈雪的茶全球首家轻饮轻食green店在深圳南山前海开业。轻饮轻食精准定位于白领工作餐场景,满足午间用餐需求,主要选址在写字楼商圈与综合体购物中心。同时,绿色主题门店与健康轻食搭配,强化奈雪“生活方式品牌”定位。
具体来看,其菜单除了保留奈雪经典系列茶饮、咖啡、软欧包系列产品外,便是主推以“能量碗”为代表的轻食,单价27-32元之间,包括双拼活力能量碗、元气牛肉泡菜能量碗、贝贝南瓜坚果能量碗等,轻饮系列产品单价这在18-29元之间,涵盖“有氧小绿瓶”、“牛油果能量杯”、“抹茶系列”三个系列。
事实上,想要坚持自己“第三空间”的定位,那么基于奈雪的门店属性来看,全时段运营就是其找到除饮品外收入来源的最好选择。
而“轻食”这一品类,既有市场需求,又符合奈雪自身的定位。据美团外卖发布的《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预计五年内,轻食将逐步占据餐饮业总收入的10%左右。
截至2025年6月,奈雪Green轻食店型已在北上广深落地30余家。
除了green店型,今年6月,奈雪推出了现制纯饮店,店型面积控制在30平方米左右,可布局在大学城、交通枢纽、步行街等人流量密集场景。
综合来看,目前,我们可以理解为奈雪已经梳理好了大、中、小门店类型:此前标准的茶饮+烘焙是中店;现制作纯饮店是“小店”;而green轻饮轻食店则是“大店”。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在奈雪十周年之际,奈雪启动了品牌升级,再一次调整了自己的logo与“名字”:新的Logo以“雪花”和“果实”为核心元素,更名为“奈雪”,英文拼音也从“NAIXUE”变为“Naisnow”。
此举彼时被视作奈雪要为出海美国做准备,而在中期业绩会上,奈雪也直接表示,接下来海外发展将聚焦东南亚及美国市场,9月份计划在美国市场4店同开。
03
结语
《中国现制茶饮膳食营养升级白皮书》显示,2023 年现制茶饮占现制饮品市场规模的约50%,预计到2028年将以 17.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5732亿元。其中,原料或成分的健康度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占比达35.3%,尤其受到职场女性群体的重视。
今年6月,奈雪还联合权威机构发起鲜果茶“不加糖天然营养+”计划,在产品上,奈雪将遵循“营养食材+新鲜现制+低卡控糖”的轻养健康公式,推出一系列轻饮轻食产品。每款产品至少严选3种绿色食材。
显然,如今的奈雪正在全力聚焦于绿色健康战略,推动业务从传统“一茶一包”向“轻饮+轻食”拓展。
2025年被奈雪定位为“调整年”:暂停直营与加盟的扩张步伐,同时集中与门店调整、产品升级与供应链建设。2026年,则被奈雪定义为自己的“发展年”。
事实上,在iBrandi品创看来,过去两年,奈雪和同为“高端新茶饮”的喜茶的行走路径有些“背道而驰”。
喜茶比奈雪更早回过味儿来,品牌形象和收入增长这件事,靠“卷价格”和“拼规模”是拼不过中腰部品牌的。因此,喜茶选择早早告别加盟战和价格战,更多去进行数字化与供应链建设,向内求。
如今,奈雪似乎也想明白这件事儿了,慢慢关掉低效率的门店,并大力拓展对于自身有协同优势和增长意义的业务,并不断完善供应链,夯实消费者心中对自身的“健康心智”。而奈雪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健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