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老友记沙龙,看南平建发悦城中心如何重塑闽北商业新生态
在中国商业地产进入存量竞争的“精耕时代”,如何通过服务力、场景力与IP力的深度融合,实现与商户、消费者的共生共赢,成为区域商业体破局的关键。
作为建发商管闽北事业部的核心项目,南平建发悦城中心深耕闽北9年,以“More+服务”体系为内核,“盛潭+赴悦”双IP为驱动,从“管理商户”到“赋能共生”,从“泛客群覆盖”到“精准价值运营”,逐步构建起差异化的商业护城河。
9月11日,项目举办的“老友记2.0——同心致远,共赢未来”主题沙龙,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15位核心商户主理人与项目团队围坐畅谈,从“方言接龙”破冰到《闽北消费趋势报告》解读,从“多门店提涨”议题研讨到跨界资源对接,这场充满“老友唠嗑”暖意的闭门会,不仅是商户关系的深化,更是建发商管闽北事业部“长期主义伙伴”角色的鲜活注脚。
向内深耕
More+服务体系差异化实践
这场教师节的“老友之约”,实则是建发商管闽北事业部“商户共成长”理念的缩影。从2016年首入闽北的“商业新兵”,到如今区域商业标杆,南平建发悦城中心用9年时间证明:商业的本质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共赢。
从“招租式管理”到“赋能式共生”,南平建发悦城中心的破局之道,藏在建发商管“More+服务”体系的每一个细节中。围绕“悦商户、悦消费者”,通过权益升级、运营赋能、数据支撑三大抓手,实现商户与商场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 权益双向赋能:商户省心,消费者动心
“以前做活动要自己找资源,现在悦城中心直接把政府资源、头部资源送到手上。”商场品牌主理人说道;商户省心,消费者动心道出了“More+服务”的核心价值,项目将“权益”拆解为商户端资源整合与消费者端体验升级,形成闭环生态。
在商户权益方面,通过“总部联动+属地资源整合”,为商户降低成本、链接资源。例如女神节期间,项目提前15天介入源华门店与半亩花田快闪活动,定制“满500立减100”梯度促销,联动新品体验装打造沉浸式场景,最终超额153%完成目标,区域排名从第5跃升至第2。
在消费者权益方面,推出“积分当钱花”“社群专属福利”等政策,强化粘性。如会员积分可兑换非遗手作体验、餐饮代金券等。
// 精细化运营:从“救场”到“提效”的伙伴式赋能
面对闽北商业“内卷”压力,南平建发悦城中心将「运营赋能」拆解为「线上引流、会员运维、门店展陈」三大抓手,以「一店一策」破解商户经营痛点,成为商户的“经营合伙人”,全方位激活商户经营潜力。
线上引流赋能成为业绩增长引擎:为面临撤铺预警的四方桌定制“新菜免费吃”活动,带动业绩同比提升33%;馬發發烘焙工厂专场直播,带动当日销售额同比激增538.2%。
会员运维赋能深挖高净值客群价值:三淼女装联合国家级非遗螺钿工艺举办“指尖传承东方美”主题沙龙,到场转化率55%;联合梵执、读色等品牌开展 “会员精细化运维” 培训,分享 “定期会员福利活动”“高 V 会员 1V1 专访” 等经验。
成本控制赋能依托总部资源实现降本增效:通过建发物业网格化管理,实现3km内小区全覆盖,带动服务配套业态同比激增128.97%。
// 数据驱动:用“经营导航”替代“经验主义”
针对闽北商户“缺乏区域消费趋势判断能力”的痛点,项目定期输出《月度客流与销售分析报告》,为商户提供客群画像、业态数据、活动效果三维支撑,以数据为商户经营装上“导航系统”,让决策更精准、更高效。
属地突围
打造「文化+资源+客群」壁垒
从2016年开业时的“区域首个综合体”,到2025年的“闽北商业生态构建者”,南平建发悦城中心用9年时间完成角色蜕变。
通过文化赋能、政商协同、客群深耕三大策略,项目将地域特色转化为商业竞争力,构建起难以复制的属地化护城河,印证了“商业即在地文化容器”的运营哲学。
// 文化赋能,让商业空间成为“属地文化社交场域”
“我们不想做千篇一律的商场,要让南平人在这里看到为城市而来的改变。”项目总经理苏鹏在老友记沙龙上的这句话,道出了文化赋能的初心。南平建发悦城中心将闽北文化基因注入商业空间,通过非遗融合与节气美陈,让消费场景成为文化传承与社交互动的载体。
比如,打造沉浸式美陈场景,“枫悦·奇境”“盛潭·乐其粽”等带有季节性的主题美陈,将枫林、灯笼、龙舟等闽北元素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场景,如非遗灯笼矩阵既是打卡点,也是“灯谜互动”载体,吸引大量消费者驻足。
而非遗元素的融入则更显“润物细无声”。比如女神节联合国家级非遗“螺钿工艺”举办沙龙,端午推出“龙舟亲子DIY”,春节引入武夷旅游集团政府礼品资源,参与非遗市集的文创品牌日均销售额提升200%。
这种“文化+体验+消费”的模式,让商业空间超越购物功能,成为闽北人寻找文化认同的“精神地标”。
// 政商协同,整合全域资源的“区域商业名片”
南平建发悦城中心从“商业体”升级为“区域资源整合平台”。通过联动政府、文旅、社区等多方力量,项目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商户收益,同时以商业活力反哺区域发展,成为政企协同的典范。
4月的“一起生活节”堪称政商协同的标杆案例。作为福建省文旅发展大会分会场,项目借力大会流量红利,联合30家文创品牌打造市集,并推出88家商户专属折扣。期间,建阳文旅平台同步宣发,区融媒体跟踪报道,活动不仅为商户带来客流增长(总客流量 31.11 万人次,同比增长 7.42%),更让项目成为“闽北文旅商业融合”的样本。
// 客群深耕,从“泛客群”到“精准运营”的分层服务
闽北消费者的需求清晰而独特:既要“性价比”,又要“体验感”。南平建发悦城中心通过构建分层客群运营体系,精准匹配不同客群需求,实现从“广撒网”到“精准捕”的转变,会员复购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
家庭客群是项目的根基。通过“亲子研学+户外体验”的场景打造,形成稳定的周末消费流。“一起生活节”期间开展的桑葚研学采摘活动,吸引高v家庭客群参与,带动儿童业态销售额提升12%;暑期推出的“萌宠社交”主题活动,结合IP形象“悦悦熊”打造沉浸式美陈,儿童业态同比增长19%,印证了“体验式消费”对家庭客群的吸引力。
年轻客群的运营则聚焦“线上引流+社交裂变”。项目发力抖音本地生活,“心动甜蜜季”4场直播曝光,带动品牌消费额增长,同时为商场带来年轻客流增量。
高V会员的精细化运营更显“定制感”。每月开展的“1V1专访”,倾听会员对品牌、活动的建议。联合三淼、西町村屋等品牌举办私密沙龙,“草帽手作”“螺钿工艺体验”等主题活动,吸引会员参与。截至2025年9月,项目高V会员复购率达 68%,贡献了总销售额的 42%。
这种“分层运营+精准触达”的策略,让南平建发悦城中心在区域竞争中牢牢锁定核心客群,实现“客流质量与销售业绩”的双重提升。
双IP驱动
全年营销的「记忆符号」与「增长引擎」
2025年以来,南平建发悦城中心以“高频次、高转化、高口碑”的营销活动矩阵,实现客流与销售的双重突破。这一成果的背后,是“IP驱动”与“总部联动”双轮效应的深度协同——前者通过“盛潭”“赴悦”IP强化属地记忆,后者依托建发商管全域资源实现降本增效,两者共同构建起可持续的增长引擎。
在商业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南平建发悦城中心通过“盛潭”与“赴悦”双在地化IP的打造,形成独特的品牌记忆点。
“盛潭”IP,以“四季节气”与“传统节日”为轴线,将闽北文化元素融入商业活动,结合城市烟花秀开展“盛潭·烟火”、“盛潭·喜事”等系列活动,形成“场景有记忆、体验有温度、消费有转化”的系列化营销矩阵。
◎季度主题活动:一季度“枫悦·奇境”、二季度“盛潭·喜事2.0”、三季度“盛潭·乐其粽”,其中端午单日客流突破7.8万,12家品牌创同期销售新高。
“赴悦”IP,是生活方式的情感投射,以“闽北人的品质生活聚集地”为定位,通过“有温度的互动”拉近商场与客群距离,实现从“流量吸引”到“情感留存”的转化。
◎2025年8月,“赴悦”IP首次启动,南平建发悦城中心携手消防部门,将消防车开进商场,举办了福建首个消费者与“蓝朋友”之间的水枪大战互动活动,参与 “赴悦” 系列活动的消费者,复购率较普通消费者高出 40%。
在南平建发悦城中心深耕属地化IP活动之余,也在积极响应“总部联动”营销。例如,7-8 月,借力建发商管总部“暑期蜕变”联动活动,南平建发悦城中心结合闽北家庭客群需求,打造“亲子体验+商户促销+社群运营”的立体消费场景,将总部资源优势转化为属地化增长动能。
项目利用总部资源整合,形成规模效应。联动建发房产属地13个楼盘业主资源,推出“暑期业主专属折扣”,覆盖超60家头部品牌;建发物业通过“社区行”活动深入小区推广,吸引超100组家庭参与亲子运动会、手工DIY等互动。
属地化落地则聚焦精准转化。针对儿童客群打造“萌宠社交”主题美陈,IP形象“悦悦熊”推出暑期限定款周边;联合餐饮品牌推出“亲子套餐买一送一”,零售品牌设置“儿童DIY体验区”。
这场“总部资源+属地执行”的联动,不仅让项目实现客流、业绩的双增长,更让商户感受到“背靠大树”的优势。
写在最后
从“招租式管理”到“赋能式共生”,从“单一活动”到“多IP生态”,南平建发悦城中心的9年深耕,印证了区域商业体的破局逻辑——以服务为根,以文化为魂,以数据为翼。未来,项目将持续深化“悦客之道”以More+服务体系,推动“盛潭+赴悦”IP的场景化、产业化延伸,与商户、消费者共同书写闽北商业的“老友记”新篇章。
正如“老友记2.0”沙龙上的共识:“把视野打开,坚持长期品质经营,业绩才会蒸蒸日上。”在商业同质化的当下,这份“慢功夫”与“真性情”,正是南平建发悦城中心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南平建发悦城中心的 “老友记 2.0” 沙龙落下帷幕,但项目与商户的 “共生之路” 才刚刚开启。建发商管闽北事业部用 “More+服务” 打破了传统商管的壁垒,用 “双 IP” 构建了差异化的营销体系,用 “共生理念” 赢得了商户与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