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贵阳·翼启新境”|西南商业地产半年度交流沙龙圆满落幕
8月22日,爽爽贵阳迎来了一场思想与实践的热烈碰撞。由贵阳市商务局指导、赢商网主办的【翼启心境·西南商业地产行业半年度交流沙龙·贵阳站】圆满举办。
贵阳市商务局副局长施京出席了本次沙龙;万达商管南区贵阳城市公司、美的商业贵阳城市公司、中建四局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贵州事业部)、贵阳万象汇、贵阳方圆荟·海豚广场、贵阳海纳广场、贵钢花鸟商业街区、清镇吾悦广场、贵阳杉杉奥特莱斯、鸿通城购物中心、富康集团、荔星名店、梵华里·奥特莱斯、贵阳云上方舟、趣玩云集购物中心、美的·悦然时光、喀斯特城市广场、水岸广场、黔城市井、花溪万宜广场、银海元隆购物中心、贵阳中京国际广场、富源天地等项目方代表;以及安踏、乔丹、李宁、肯德基、KK集团、骆驼户外、黔里非遗文创、大胖刘烙锅、老凯俚酸汤鱼、怪噜范、里有田等品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贵阳商业的当下、机遇与未来路径。
▲贵阳市商务局副局长施京
贵阳市商务局副局长施京在活动开场致辞中指出:近年来贵阳本地消费市场呈现出强劲活力,释放出积极而明确的增长信号。尤其在饮品业态方面,增势尤为显著,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众多国内外连锁咖啡与茶饮品牌持续布局贵阳,加速拓展门店;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本地品牌如乔治队长、TAPSTAR、去茶山等也逐渐崭露头角,不仅在本土市场深入人心,更成功“走出去”,成为代表贵阳消费品牌形象的重要名片。
施京进一步提出,未来贵阳商业实现可持续增长可聚焦于“四大精品”方向——即“精品咖啡”、“精酿啤酒”、“精品文创”和“精品小吃”。他认为,这些赛道兼具文化内涵与消费升级潜力,有望成为贵阳商业差异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深耕特色产业、塑造品牌价值,贵阳有机会在未来几年中打造出真正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商业生态。
他强调,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本地品牌成长壮大,并与商业项目方、运营机构等多方携手,共同营造更富活力、更具吸引力的商业环境。
施京表示,有信心通过特色路径探索,让贵阳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商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PART 01
从行业周期中 “翼启”下一个增长突破
赢商股份贵州区域总经理何丽娜主持了本场沙龙,她表示:今天贵州众多怀揣热忱的品牌和商业项目伙伴齐聚一堂、分享实战经验,共探多元领域的商业发展新路径,相信这样的思想碰撞必将激荡出更多灵感火花,照亮贵州商业的前行之路,也为本地商业生态注入新的活力与想象。
赢商股份西南区域主编朱雅洁现场分享了《2025上半年全国/贵州零售商业市场报告与首发经济新趋势研究》,对当前商业市场运行、消费更迭特征、首发经济发展走势等方面进行专业讲解,以大数据洞察零售商业发展未来。
2025年上半年,全国集中式商业存量已达6.57亿㎡,集中式商业增量进入“减速提质”阶段,供给侧结构性优化仍为主旋律;新开业集中式商业120个,增量市场持续放缓,市场分化趋势明显; “情绪消费”与 “心价比”主导市场更迭,分化出社交+运动+科技+旅游+IP+生活美学+疗愈等生活方式内容;首发经济成为城市消费活力的重要指标,2025上半年新开品质首店2664家,同比增长21%,非标首店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融合人气IP、非遗文化、在地元素打造差异化体验。
聚焦贵州市场,截至2025年6月30日,贵州集中式商业存量体量为1008.95万㎡,同比2024H1增长8%。总体规模仍处于稳步扩张阶段,伴随消费复苏与商业结构优化,存量商业正逐步从“量增”转向“质升”。2025上半年集中式商业新增体量为44.28万方,同比新增5.6%,呈现出从核心城市向地方性地州市纵深发展的下沉趋势,尚未饱和的次级市场潜力显现。开关店方面,文体娱逆势增长,开关店比达1.22,体验经济火热。
PART 02
深度对话 贵阳商业的机会洞察与未来共振
当下,贵阳的商业图景正以自身独特的节奏蓬勃生长:市井街巷间留存着温暖喧腾的烟火气,新消费的浪潮亦在此澎湃涌动,交织出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商业生态。
现场嘉宾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如何提升商业内容力”“如何实现项目与品牌的1+1>2效应”以及“新消费趋势下的新增长点”——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大家从不同角度分享真知灼见,共同为诠释贵阳独特商业气质书写下生动而有力的时代注脚。
//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以在地文化创造商业新价值
▲黔里非遗文创创始人 蒋开雄
非遗并不是只能放在博物馆里的文化符号,而是应该与当代消费场景结合,成为能触动人们生活方式的存在。黔里非遗文创在空间打造上,坚持将地方文化与当下流行元素融合,以年轻人喜欢的展陈方式、沉浸式体验来呈现非遗之美。贵阳的商业必须兼顾“在地属性”,才能真正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未来,非遗文创空间不仅是展示和售卖,更应是文化传递和生活方式的引导,让消费者在场景中获得精神满足,从而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三赢”共生关系是未来商业的根基
▲美置商业贵阳城市公司总经理 赵云峰
当前商业项目的角色不再只是招商和运营,更要成为商户的“伙伴”和“帮扶者”。悦然时光在日常运营中深入了解商户的痛点:无论是资金周转、线上营销,还是产品研发,都通过资源匹配和实际支持帮助商户提升竞争力。同时,项目方自身也要不断提升商业认知,不局限于空间租赁,而是转向如何与消费者建立持续关系。真正的长期发展是“三赢”:商户经营改善,消费者获得更好体验,项目方由此形成口碑和持续流量,这样的共生关系才是未来商业的根基。
//以“易进入+高体验”破局理性消费
▲贵钢花鸟商业街区总经理 刘国冰
贵钢花鸟商业街区在整体市场承压的环境中实现了逆势增长,核心秘诀在于深刻洞察并主动顺应了“消费理性化”的宏观趋势,把“生活”铭刻人心。一方面,积极借力抖音本地生活等线上渠道扩大声量,强化项目曝光与用户认知,广泛触达潜在客群;另一方面,有意降低消费门槛,推出小额体验、灵活消费模块,使消费者“进得来、留得下”。与此同时,项目持续深耕内容运营,通过打造主题市集、沉浸式艺术展览等多元场景,不断强化体验深度与记忆点,提升顾客留存和复访意愿。唯有在“易进入”的基础上叠加“高价值体验”,才能有效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与情绪消费,最终形成可持续的长期黏性与商业增长。
//餐饮特色化、零售年轻化 双轨策略打破同质僵局
▲贵阳方圆荟·海豚广场常务副总经理 刘同伟
面对日益年轻化、游客化的新兴消费市场,商业项目必须从根本上回应“差异化”这一核心命题。当前许多购物中心品牌组合趋同,难以让消费者形成记忆点。为此,方圆荟·海豚广场确立“餐饮深植特色本地,零售焕新年轻”的双轨发展策略:一方面,构建以本地特色餐饮为核心的业态矩阵,引入非遗文创类品牌,使消费者既得以品味地道的地方风味、获得情感共鸣,也同步深化项目自身的文化特质与差异性;另一方面,提升国潮品牌占比,强化体验式业态布局,深度拥抱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与价值观;同时,通过打造场景化有氧森系社交空间,为商业环境注入更多情绪价值,让顾客在消费之外,更能收获沉浸式的体验与故事。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如何让相似的品牌,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
//商业的本质不是空间、而是生活
▲贵阳海纳广场总经理 许志勇
商业发展需深谙“顺势而为”。在消费者拥有充分选择的时代,项目方不应试图“教育”市场,而应敏锐洞察并呼应其真实需求与偏好。海纳广场近年来持续发力文体娱板块,无论是举办社区运动会,还是自主策划节庆活动,皆是从生活场景出发,捕捉并回应消费者日常中的深层需要。文体娱不仅是一种业态组合,更代表一种内容为王的运营趋势——它通过持续制造“事件”,为商业空间注入活力,不断吸引消费者重返。商业的本质不是空间,而是生活。只有跟随生活的潮流,才能抓住消费的心。
//以多元化门店形态 精准匹配多元消费场景
▲安踏贵州区域执行董事 彭清云
早期,贵阳市商业以单商圈多街道布局,安踏在贵阳的发展,最初仅有成人店、儿童店、工厂店,通过一街多店模式布局,以“堵人流”追求“生意增长”。
随着商圈分散及商场的快速扩张、一座城市涌现多个商业中心。单商业中心辐射范围缩小至现在的1.5公里距离,导致消费者分流不集中消费、导致各品牌多店布局、单店销售额无法提升、单店面临的人工与库存增加及费用增长日益凸显。
随着消费者需求改变、商场定位及消费人群的分化差异,品牌如需适应当下消费群体,必须更精准地定位不同消费场景下的商业功能。为此,安踏推出一品牌多聚焦多店形。包括专业运动体验店、快闪概念店、社区型门店,以及中、高、低价位店型,以契合多样化客群的实际需求。
//不做最大、只做最准 以深度运营深耕社区商业价值
▲鸿通城购物中心总经理 蒋宏年
鸿通城始终明确自身社区型购物中心的定位,我们认为其核心竞争力正来源于对家庭消费与邻里生活的深度聚焦。与区域型商业体追求规模不同,社区商业更讲究“精准”二字。因此,在业态规划中,重点布局亲子教育、家庭餐饮和社区运动等模块,致力于为每一个家庭提供全员到访的理由。与此同时,项目持续探索精细化运营路径——通过建立会员积分系统、组织邻里社群活动、打造节日主题营销等,不断增强与社区居民的情感连接和日常互动。我们深信:“社区商业的未来,关键在于真正读懂居民,将他们的日常需求转化为稳定的长期习惯。这份基于信任的价值,远比追逐短期流量更有生命力。”
//以场景力创造停留时长 打造贵阳首个森系主题社交场景
▲贵阳云上方舟总经理 尹力
未来的购物中心要超越“消费”属性,成为以“社交”为目的的空间。当代消费者,尤其年轻群体,把商场当作聚会、体验、打卡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购物。因此,云上方舟在空间设计上强调多元场景的差异化:有的区域强调互动体验,有的强调视觉冲击,有的则营造舒适惬意的氛围。每个场景都应当有不同的内容供给,从而让消费者在这里“停得久”“玩得嗨”。让商业变得有意思,是新一代操盘手必须回答的课题。
//以“自创内容力”打造商业壁垒 是首店的核心价值
▲趣玩云集购物中心董事长 左韬
真正的“首店”并不应局限于品牌首次进入某一区域,而更应体现为项目方或商户是否具备“自创内容”的能力。我们所打造的趣玩云集运动公园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超过8000㎡的空间中融入了50多项运动体验项目,本质上已成为一座城市中的“运动综合体”。这种基于原创内容构建的体验场景,本身就是一道坚实的竞争壁垒,能够持续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并促成高频参与。我们始终强调,每一位从业者都应深度挖掘自身“趣、好、玩”的特质,将特色转化为差异化的竞争力,从而真正塑造出无法复制的“首店商业”。
山水相依、烟火交融,贵阳这座城市一直以开放和包容见长。这里既有老城巷里的酸辣爽口,也有新兴商业的创新能量。
在经济周期与消费分化的背景下,到场嘉宾们的分享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有人强调文化与在地属性,有人探索商业与品牌的共生关系,有人坚守社区价值,也有人勇于用创新模式打破边界。
这些分享让我们看到:即便身处行业调整期,贵阳商业人依旧选择以真诚回应市场,以创新应对挑战。从非遗文创到社区烟火,从精品咖啡到新消费场景,贵阳正逐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商业新路。
未来,爽爽贵阳的商业,不仅是市民的生活场,也是文化的舞台、情绪的出口,更是连接世界的一扇窗口。随着越来越多力量汇聚于此,贵阳商业的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