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化妆品 > 正文

观夏开设香港首店,背后有哪些商业野望?

英赫时尚商业评论
摘要:上周,观夏香港首店开业。观夏不仅迎来了空间叙事的进化,更是以东方美学为刃,试图在全球奢侈品香氛市场中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上周,国产香氛品牌观夏香港首店开业,店铺位于人流密集的铜锣湾商圈。店铺面积达800平方尺,整体采用纯净的白色调进行设计,延续品牌一贯的纯净白色美学。

作为首个在中国香港开设独立门店的本土香氛品牌,观夏不仅迎来了空间叙事的进化,更是以东方美学为刃,试图在全球奢侈品香氛市场中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观夏的「在地性」与「国际化」

作为本土香氛品牌,在观夏的理念中,店铺从来不只是销售节点,而是文化表达的现场。

以北京国子监店为例,品牌选择修缮一座传统四合院,将香氛与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勾连;在上海湖南路,它融入法租界历史风貌,以现代笔法书写海派浪漫;此次在香港铜锣湾开设的店铺,虽然并未直接选用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作为载体,但依然通过极具辨识度的纯净白色调设计,在都市中心营造出一片让人能够静下心来、感受品牌独特魅力的「呼吸空间」。

这种空间策略绝非随意为之,而是深具符号意义的活动策划。白色,既是现代主义美学的代表色,同时也在东方哲学中寓意着「空无」与「纯净」,既保证了品牌在不同城市中能够保持统一的视觉形象和文化调性,又为品牌在各个具体市场中的「本土化」表达提供了灵活的空间。

尽管铜锣湾店铺面积相对较小,但它却像一个精心打包的文化胶囊,既能够向来自内地的消费者复刻他们所熟悉的美学体验,增强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能够向国际旅客展示一种全新的、融合了东方韵味与现代气息的生活方式。

更为关键的是,香港作为亚洲地区高端消费的重要门户和桥梁,观夏在此开设的店铺实际上承担着「国际展厅」的重要功能。铜锣湾作为全球租金最昂贵的商业地段之一,是国际品牌亚洲战略的必争之地。

在此背景下,观夏已不再局限于本土品牌的定位,而是以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立志于参与全球高端香氛市场的对话与竞争。

为何香港首店具有分水岭意义?

中国香氛市场长期以来一直由外资品牌主导。在高端香氛领域,Byredo、Diptyque、Jo Malone等西方品牌凭借其较早进入市场的先发优势,以及长期积累的品牌文化光环,成功占据了高端消费群体的心智,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壁垒。

相比之下,本土香氛品牌尽管近年来通过挖掘文化共鸣点、创新渠道模式等方式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多数仍局限于内地市场,品牌影响力未能有效突破地域限制,难以撕掉「区域性品牌」的标签。这种市场格局下,本土品牌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拓展面临诸多挑战。

所以,观夏选择在香港开设门店,具有深远的战略破冰意义。首先,从市场测试的角度看,香港消费者具有视野开阔、消费需求多元、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和接受度能够成为检验品牌国际化潜力的重要标尺。若观夏能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无疑将为品牌进军东南亚乃至欧美市场积累宝贵经验,增强信心。

其次,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为观夏提供了文化输出的前沿阵地。观夏所倡导的「东方香」概念,如「昆仑煮雪」、「书院莲池」等系列本质上是在将东方美学体系转化为具有消费吸引力的语言。通过香港这一国际化平台,观夏能够以更贴近全球消费者认知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避免陷入狭隘的地域文化叙事,从而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香港市场的充分竞争环境也为观夏提供了定价策略与品牌价值的终极考验。在香港设立独立门店,意味着观夏需要对自身产品价值、品牌溢价能力有充分的自信,更意图证明其市场竞争力并非仅仅依赖于内地市场的情怀因素,而是具备真正的品牌实力和国际市场拓展潜力。

锋锐之下,挑战犹存

观夏选择进军香港市场,无疑颇具冒险精神,但伴随而来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观夏将品牌定位为「东方香」,这一策略极具巧思,精准捕捉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韵味。然而,如何将蕴含深厚东方哲学思想的品牌理念,转化为全球消费者都能理解和共鸣的普遍性语言,避免陷入自我欣赏、曲高和寡的境地,成为观夏在品牌国际化道路上必须解决的关键且复杂的问题。这不仅要求观夏在文化传播上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创造力,还需找到与世界文化对话的有效方式。

在供应链与研发方面,国际香氛领域的巨头企业拥有深厚的调香技术积淀、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庞大的研发资金投入。观夏虽以原创香调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但若要持续推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品,并在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上达到行业顶尖水平,仍需在技术研发、原料采购、生产流程控制等方面进行长期且大量的投入。

再看竞争环境,香港市场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顶级品牌,消费者在香氛产品方面的选择极为丰富。观夏不仅要承受来自西方香氛巨头的强大竞争压力,还要应对香港本土品牌以及东南亚小众品牌的挑战。

此外,观夏在内地市场通过社交媒体营销成功打造爆款产品的策略,在香港这一文化多元、消费习惯差异显著的市场中,未必能够直接复制并取得同样显著的效果。如何根据香港市场的特点调整营销策略,实现品牌的有效传播和产品的精准定位,是观夏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新范式

不过,观夏的出海战略,也标志着中国消费品牌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依赖低价供应链优势、主打「性价比」的出口模式不同,观夏并未选择通过收购海外品牌来实现「曲线救国」,而是直接以文化品牌的姿态,挺进世界级市场,展开正面较量。

观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契合当代审美与消费趋势的语言能力。它敏锐地捕捉到了全球消费市场的最新动向:

未来,如果观夏能够成功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其全球化布局的下一站很可能是东京、新加坡、巴黎或纽约等国际都市。观夏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成功故事,它更预示着一种全新商业范式的兴起——中国品牌正在从单纯的「制造」向更高层次的「创作」转变,从传统的「市场经营」向深度的「文化表达」升级。

观夏在香港开设店铺,绝非简单的市场扩张行为,而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文化远征,更是向全球香氛市场发出了一份宣言:中国高端消费品牌,已有能力、也有野心,以文化对等之姿参与博弈。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