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项目 > 购物中心 > 正文

4S店搬进商场就完了?长城在保定玩了票更大的

赢商网 龚婉玲
摘要:一文讲清,如何玩转“汽车+商业”双轮驱动模式

2024年9月12日,长城汽车打造的商业新物种、全球首家汽车主题购物中心——保定爱情广场试营业,其汽车+商业融合模式和出色的经营数据,给行业同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围绕汽车业态创新打造的商业体,凭借汽车一站式服务体验闭环与多元品牌、多场景深度融合,俨然成为保定消费者品质生活与社交聚会的首选地标。

这个9月,以「爱情ONE岁」为主题,保定爱情广场迎来了首个周年庆,与消费者共享周年欢乐氛围。期间,项目积极开展汽车资源联动,举办重装机车展,车企首次公开展览汽车油泥模型,感受汽车从无到有的神奇过程,吸引全城年轻消费者、汽车玩家专程前来打卡。

更通过万人庆生蛋糕免费吃、《山间星光》原创音乐剧、玩偶巡游、912系列超值秒杀、自然闭店等多重方式,以“汽车+商业”的无限可能助力保定消费升级。

据悉,三日客流突破56万人次,销售业绩倍数级增长,总额超1.6亿元,汽车销售460余台,会员总数突破65万人,实现品牌销冠更是不在少数,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活力。

其实,保定爱情广场所做的远不止这些。

今年以来,项目举办了小黄人美陈展、2025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保定挑战赛、河北首展机乐世界毕横机甲艺术展、520接吻大赛等累计60余场趣玩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商业氛围,为消费者构建起品质潮流生活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6月底爱情广场举办的“冠军之路·环塔冠军车队巡展”活动,现场人气火爆,不仅展出了坦克、猛龙、长城炮等环塔赛事冠军赛车,还通过设置赛事重点地标、越野&赛事文化展和环塔赛道模拟器,打造了沉浸式观展环境。活动将赛事IP、汽车文化、线下体验与商业促销成功结合,提升了项目在汽车圈层和本地市场中的专业形象与文化影响力,升级为一次汽车文化交流事件。

而在品牌焕新上,项目陆续引进多个全新品牌,如特斯拉体验中心、上汽奥迪体验店、小米体验中心等新能源车店,次世代娱乐新体验PLAY STATION、传统糖水品牌鲜芋仙以及老凤祥喜庆主题店保定首店等。

在赢商网看来,保定爱情广场取得如此成绩,一方面得益于融合模式下被感知和看到的强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在于,打破了外界对汽车主题商业=小众业态的偏见,当汽车从销售单品变成生态入口,当商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场景化融合,商业地产与汽车行业都能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

Part01.

破局

戳中传统汽车商业的多重割裂痛点

在爱情广场出现前,全球汽车主题商业似乎陷入功能单一化与场景割裂化的双重陷阱。

纵观国际,汽车主题商业的探索已有时日。海外已有德国慕尼黑宝马世界、沃尔夫斯堡Autostadt汽车公园、日本A PIT AUTOBACS汽车超市等成功案例,它们验证了汽车主题空间在文化表达与商业运营上的双重吸引力。

在国内,创新同样在发生。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将汽车文化与公共空间相结合,深圳智驾公园IE Park尝试将智能驾驶体验融入休闲场景,这些探索都在寻找汽车产业与消费连接的创新路径。

然而,多数创新或许仍停留在物理空间的简单叠加或单一功能延伸,未能真正实现汽车业态与商业消费的有机融合。

国内市场的痛点尤为突出:传统4S店像孤立的汽车仓库,消费者为了一次保养往往要奔波几十公里,等待时只能在有限的休息区耗费时间;商场汽车展厅则多是残缺的展示窗口,某些新能源展厅虽客流密集,但因无法试驾、售后脱节,面临转化率不足的困境。

这种割裂不仅存在于空间上,更贯穿于整个汽车消费体验中。销售与售后分离、服务与娱乐无关、人车生活脱节,传统汽车商业的这些痛点,恰恰成为了爱情广场创新的起点。

项目开业一年交出的答卷,彻底刷新了外界对汽车主题商业的认知:

超过1800万客户走进爱情广场,其中有600万客户咨询、试驾

超10%因汽车服务进店却产生跨业态消费,产生了大于4倍的商业裂变

首年累计销售近6000台,营业额高达10个亿

举办了多场大型汽车文化活动,实现了全网超千万次的曝光量

爱情广场的探索远超出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它标志着汽车产业从制造独大向制造+服务生态转型的深远布局,也代表了商业地产从空间租赁向内容运营+场景赋能的范式创新。

汽车+商业,正在变成一个好故事,但绝不是简单把车摆进商场,而是契合这个时代对生活方式的新渴望。人们不再只想买一台车,而是渴望拥有更自在的出行生活、更圈层化的兴趣认同、更低碳智能的科技体验,以及因车而延展出的社交、文化、亲子与休闲场景。

所以,汽车商业未来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重塑用户与车共处的时间,让看车、买车、用车、玩车,都成为一段愿意被分享的时光。

Part02.

创新

用“四维重构”打造不可复制的运营体系

保定爱情广场看清了趋势,没有盲目引进几个新能源品牌或者开一家咖啡店,而是真正去捕捉那群“正在变化中的人”,然后——敢于做减法,切入一个小赛道,并把它做透。

经过一年探索,它从底层逻辑上重新设计了汽车与商业的关系,创造了真正的“汽车+商业”生态。如何实现的呢?

答案在于集约、高效、共享、友好四大创新打法所构建的操作系统。

这个体系不是单一优势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四个维度的深度重构,形成了有机整体。从空间利用到流程设计,从业态布局到用户关系,业内正见证着这座商业体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把“汽车+商业”的想象,变成了可触摸的日常,构筑起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1

空间集约:破解土地效率与服务半径的矛盾

传统汽车4S店为控成本多选址城市郊区,不仅消费者看车、养车要跑远路,服务半径也大幅受限。而保定爱情广场跳出这一困局,创新性采用垂直整合模式,相当于仅用传统4S店的面积,承载20多家汽车品牌的全流程服务,涵盖哈弗、魏牌、坦克等长城系品牌,以及上汽奥迪、大众、沃尔沃等主流品牌,让消费者在城市核心区就能一站式接触多类车型。

项目汽车业态总经营面积13000㎡,把整车销售、维修保养、新车交付等全产业链业务“打包”整合,消费者不用奔波多地,在这里就能完成选车、买车、提车、验车、养车、修车,彻底打通汽车消费的“最后一公里”。

具体到服务场景,维修接待区专门设计了5个独立区域,含长城品牌专属区和新能源汽车专属区,针对性满足不同车主需求;同时引入AutoX3新一代数字化方案,提供智能检测、数字化营销、BI分析、CRM管理等SaaS服务,让服务流程更透明高效。维修车间则细分出4个独立空间,分别负责机修、美容装饰、整备改装,以及摩托车修复,分工明确不杂乱。

车服业务虽仅占350㎡却“小而精”,内设车管所服务站和交付中心,场内品牌的汽车注册登记、新车查验都能直接办理,还能为车主定制专属交车仪式。

更贴心的是,项目还为汽车商户配套了共享式新车存放区,动态存储能力超500个车位,商户不用为新车堆积发愁,空间利用率也进一步提升。这种布局既解决了传统汽车销售“占地大、服务远”的行业难题,更让汽车服务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创造出全新商业价值。

2

流程高效:打破时间成本与消费信任的壁垒

在爱情广场,效率不仅是口号,更是每日践行的服务准则。那个广为流传的“19分钟救援”故事,正是这种高效服务的最佳注脚。

去年10月31日晚,客户乔先生车辆抛锚,从21:39联系客服到21:58重新上路,仅用19分钟。这背后是“极速响应体系”,客服台3分钟内对接售后中心,5分钟内服务小组抵达现场,10分钟完成故障处理,是爱情广场建立的高效响应机制和数字化服务体系的支撑。

这份高效不只是应急时的“快”,更藏在日常每一项服务里。

之前提到的,靠一站式全业务链服务,项目把要花好几天时间的传统购车流程压缩到最短。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开业1年,爱情广场累计新增销售近6000台,营业额达10个亿,算下来每家汽车店每天都有新订单;同时还完成了近万台车辆维修,实实在在给周边社区居民的用车生活提供了便利。

3

共享布局:重构用户场景与业态匹配的逻辑

爱情广场最巧妙的创新在于其共享布局策略。商场采取车店1-3层分散式布局,将20多家汽车品牌与300多个商业品牌交叉分布,这种布局创造了天然的跨业态引流机制。这是共享的力量,它打破了汽车客户只来买车、商场客户只来逛街的刻板印象,让流量在业态间自由流动。

数据显示,每月汽车店铺访问客户近10万人,这些客户在其他业态平均逛店数量超过3.7个,充分赋能了其他业态。同时,每月超100万的客流量也给汽车店铺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流量。得益于分散式布局,这些流量被有效导入不同汽车品牌,避免了传统汽车商圈“冷区”的出现。

共享不仅体现在客流上,更延伸到基础设施。

爱情广场每层地面都是特殊加固的车行铺装标准,并为汽车商户设计了3通道入场动线,200个独立试驾车停车位,以及专门的通行电梯。商户可以根据店铺位置选择最优进场路线,客户试驾时也能快速抵达试驾区。这种精细化设计,让每个商户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硬件支持。

4

车友友好:从交易场所到生活社群的升级

不止于物理空间,爱情广场的“友好”更在于情感联结。这里不再是冰冷的交易场所,而是充满温度的生活社群。

通过打造车友文化聚集地,定期举办啤酒节、老爷车展、骑士嘉年华等活动,将单纯的买卖关系升级为情感连接。一年内累计举办多场新车发布会、车友会等活动,不断为市民提供赏车、试车新场景。

当汽车品牌成为用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传统的交易关系就被全新的社群关系所取代。这也是为什么爱情广场能够保持高达40%会员活跃度的秘诀所在。

而这四大维度之所以难以复制,也是因为它需要全方位的协调能力:既要懂汽车销售,又要懂商业运营;既要精通流程优化,又要擅长社群构建。爱情广场用一年时间证明了这套系统的可行性,护城河也在四个维度的协同效应中不断加深。

Part03.

价值

三方共赢的“产业融合范本”

而真正让这套系统发挥出更大价值的,在于它从根本上跳出了传统商业的博弈思维。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也不是一方盈利、多方妥协的存量争夺,是通过生态重构,让参与的每一方都能解决旧痛点、获得新价值。保定爱情广场便是这样一个鲜明例证:它同步为消费者、车企与政府打造出可持续、可循环的多赢架构,真正实现了生态共生。

1

对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享受的转变

传统汽车消费中,消费者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被动接受4S店的选址、被动忍受冗长的流程、被动等待单调的服务,爱情广场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汽车服务融入日常的便利本身,就有不可替代的消费价值。爱情广场解决的不只是看车远、养车慢的表层痛点,更满足了人们希望消费能融入生活、能收获情感的深层需求。当汽车服务不再是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自然会主动靠近。

“车”本身早已超越工具,成了一种生活媒介。哪怕业态还未完全成熟,但汽车空间+生活方式的组合,恰恰切中了当下人们渴望的轻出行、微社交、深度体验。

2

对车企:从渠道焦虑到精准触达的破局

对汽车品牌而言,传统渠道成本高、客流少、转化难,商超店虽有关注度却难以承接全链路服务。爱情广场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第三路径。

它通过集约化布局显著降低了品牌的渠道成本与运营风险。更重要的是,这里汇聚的是真实、高潜的消费客群,他们并非漫无目的的闲逛者,而是带有明确意向的潜在买家。此外,跨业态流量共享机制避免了传统汽车商圈中“冷热不均”的问题,每一个品牌都能获得公平曝光与触达机会。

车企在这里不仅卖出更多车,还以更低成本与用户建立长久联系。从销售到售后,从试驾到交付,爱情广场真正实现了品效销服一体化,重塑了主机厂、经销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3

对政府:从土地低效到产城融合的升级

在城市存量更新的背景下,爱情广场提供了一种土地高效利用与产业功能融合的新思路。

项目地处保定南部汽车新城集聚区,不仅大幅提升了单位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税收贡献,更通过“汽车+商业”双引擎激活了整个片区的发展动能。它解决了产业园区商业配套不足的痛点,实现了“工作、生活、休闲”五分钟生活圈,真正推动产城融合从理念走向现实。

此外,爱情广场带来的就业机会、消费拉动与城市形象提升,构成了对区域发展的多重复合价值。它不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成为保定汽车产业+城市生活双升级的标志性样板。

保定爱情广场提供了一种认知:“车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入口”,汽车商业体可以成为亲子周末的目的地,售后等待可以是一场小型画展的参观时间,充电站也可以搭配户外咖啡与自由办公。

这种认知的转变往往是缓慢的,但一旦发生,便是不可逆的。爱情广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邀请更多车企入驻,共同在这一独特的“汽车+商业”生态中,获得平台化的发展赋能、可持续的渠道创新和精准高效的品牌曝光。

属于“汽车+商业”的红利,或许才刚刚开始。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