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焕新:四海唐人街的「渐进式革命」与长期主义答卷
不可否认,中国零售商业地产的叙事主线已经被改写。当开拓增量不再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如何在既有空间中创造可持续价值,便成为于宏阔处见真章的竞赛。其考验的远不止于常规的品牌调整与场景升级,更在于以前瞻性的战略思维与系统性的顶层设计,真正推动存量商业从“改造”跃向“新生”,赋予项目长期主义的生命力。
在西安,于2024年年初拉开调改大幕的金旅城·四海唐人街(以下简称“四海唐人街”),正以清晰的实践路径回应这一命题。凭借对客群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把握,其以非凡魄力打破原有模式桎梏,以“远见”锚定战略方向,以“定力”把控焕新节奏,逐步构建出持续生长的商业生态,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的重塑,也为行业理解存量焕新的真正内核,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真实范例。
01.
客研为尺
洞察需求空白,厘定焕新方向
倘若追溯四海唐人街焕新改造的起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项目的自我迭代,更折射出存量时代商业地产发展的深层逻辑: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项目进化的必需”。
在宏观层面,城市更新已成为推动商业发展的核心议程,存量调改成为企业战略重心;而在微观层面,四海唐人街自2019年开业不久即遭遇疫情冲击,行业与消费市场骤然生变,项目不得不踏上艰难复苏之路。
2023年年底,新的商管团队接手四海唐人街,让项目重拾经营活力成为横亘在其面前的巨大挑战。尤其是面对这样一个体量达13万平方米、包含多个独栋和街区结构的项目,如何才能找到突破口,曾一度让团队感到焦虑和迷茫。他们清楚,若仅基于原有模式进行调整,突破空间十分有限。根据多年深耕市场的行业经验,新团队选择回归本质,从读懂客群、读懂周边环境开始。并据此展开了一场深入的系统性的市场调研,最终捕捉到三个鲜明的市场特征:
一、周边底商发达,但以餐饮、便利店、药店等刚需型业态为主,餐饮类别也多集中于小吃快餐、火锅等品类,缺乏品质与内容力;
二、区域内虽有规模化的竞品项目,但其品牌组合高度连锁化,缺乏差异化与个性化;
三、周边拥有超过55万的客群基数,其中年轻人占比高达77%,他们对潮流时尚有着强烈的追求。
由此不难发现,四海唐人街所在区域仍以基础刚需和常规配套商业为主导,真正有态度、有内容、能令人心生向往的品牌与场景,仍处于缺席状态。这一发现为四海唐人街的焕新路径指明了方向:立足社区刚需,同时聚焦年轻客群对时尚、潮流与品质生活的追求,启动一场从内核出发的系统性焕新。
2024年1月,项目确立了“西安调性潮流商业新地标”的全新定位,并以此启动系统性调改。为了最大化利用项目开放式街区的特性,并保留其已经成为文化IP的建筑灵魂,在实际推进中,项目秉承“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更新”的理念,采取“留皮换胆”的改造策略,保留外立面五洲风情建筑特色,延续其辨识度;同时向内植入新潮艺术内容与场景体验,实现空间品质与品牌级次的全面升级。致力在传承与变革的平衡中,构建“既有记忆,更有未来”的新商业形态。
02.
战略为纲
融多元气场,定三载方略
以往,我们常以单一标签定义商业项目的调性,或“日常”,或“潮流”。而四海唐人街的焕新改造却打破了这种认知惯性,展现出多元气质并存的可能。
在明确整体定位后,项目以“三生万物”为运营理念,将空间重新规划为东方集、四海茂、五洲大道三大主题板块,并将原本分散的建筑结构转化为能够承载不同商业氛围的专属场域。
「东方集」:主打“洋气的日常烟火”;
「四海茂」:致力打造“潮力量社交生活场”;
「五洲大道」:则营造“轻氛围慢生活”格调的城市休闲空间。
每一个板块单独来看,都足以支撑一个独立商业项目的核心吸引力。而四海唐人街将三者有机融合,以“和而不同”的组合策略,构建出层次丰富、彼此赋能的内容生态。
从行业视角看,这一模式跳脱出“非此即彼”的项目定位逻辑,以一个强包容性的“多元生活聚场”,为商业调性定位提供了全新思路。
而从市场端理解,这其中也蕴含了项目的多重考量:既满足全龄客群高性价比的日常所需,又回应年轻群体对潮流品质的向往,更以自身的商业雄心与高标准,深化项目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至此,蓝图已经绘就,执行成为关键。然而启动如此庞大的改造,其结果难免充满未知。面对由“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四海唐人街的应对策略是化“未知”为“可知”,通过“三年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将宏大的愿景分解为可量化、可追踪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立足社区。以“东方集”板块为核心改造对象,聚焦周边3公里范围内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致力于构建一个集餐饮、潮流消费、便利购物与文化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生活枢纽。
▶▶第二年:辐射城北。重点打造东方集妙市区域及四海茂板块,以品质与调性为核心,通过融合中西元素的建筑形态,以及引入高颜值主理人共创店铺,目标成为城北青年必到的潮流社交中心。
▶▶第三年:影响全城。全面推动空间场景与商业形态的系统升级,以首进首创品牌为引领,融合文化、民俗、场景与现代都市商业,并整合陕旅文化演艺和娱乐表演等文旅资源,旨在将项目打造为具有广泛影响力与持续吸引力的城市级潮流地标。
可以看出,面对规模宏大的改造工程,四海唐人街并未追求一蹴而就,而是确立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在持续迭代中稳健推进。
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在于,项目始终围绕区域内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准差异化定位,并深刻认识到自身不仅是商业空间,更是社区、城北乃至整个城市功能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基于这一定位,项目的焕新改造尤其注重与各个市场的呼应和互动,以此循序渐进,逐步完善自我。
03.
设计为媒
重塑生活场景,升维体验价值
从改造成果来看,2024年8月,东方集以“洋气的日常烟火”为主题焕新亮相,成功塑造了一个兼具生活气息与美学品位的社区商业样本。其引入30余家充满烟火气的人气餐饮、超10家日杂与花艺生活品牌,以及KTV、瑜伽等文体娱乐业态,紧密围绕“生活”主题,重塑“附近”的亲近感,打造出一个氛围松弛、体验丰富的社交场所,也显著增强了社区的归属感和生活的温度。
而当前正在进行改造的四海茂,在延续东方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回归真实生活,就是一种潮流态度”,致力于打造一个兼具打卡属性与情感链接的“潮力量社交生活场”,为城北顾客带来更具愉悦感的精神体验与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在空间设计上,四海茂以坡屋顶作为核心造型语言,通过高低错落的形态组合,构建出层次丰富、灵活松弛的灰空间体系,着力营造“屋檐下的松弛生活”。建筑立面一二层原有实体墙被替换为通透的玻璃幕墙,大幅消融室内外边界,将自然光与街景引入室内,形成连续开放的生活场景。
在功能布局上,一层设置300㎡开放式空间,二层采用退台设计释放休闲区域,四层则新增130㎡户外平台,有效扩充餐饮外摆容量,缓解实际运营痛点。整体上通过坡屋顶的视觉呼应与功能互补,建立起立体交融、富有韵律感的垂直空间对话,最终营造出一个兼具松弛感与互动性的商业环境。
在业态规划上,项目聚焦零售、美业、娱乐、生活体验与便民服务等多维业态复合,并引入御品轩-master live show、WOW COLOUR等品牌,夯实“有的逛、逛得好”的商业基础。同时特别策划,与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搭建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平台,推动文化、艺术与商业的深度融合,为周边客群创造更多精神层面的美好感受,打造一个具有社区温度与情感内容的“城市生活客厅”。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四海茂品牌内容构建的交流中,西安四海唐人街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屹表示:面对城市更新进程中品牌创新力的加速发展,项目需要转变视角,深入挖掘与自身定位最契合的品牌方向。
对四海茂而言,就是坚持从顾客的实际生活需求出发,敏锐识别市场空白,并借助潮流与时尚元素的融合,以创新方式满足消费者。打造出兼具日常实用性与时尚气息的品牌特质,在呼应大众生活的同时,提升生活品质与审美追求,从而不断丰富和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赢商观察
如今,四海唐人街“三年三步走”的焕新计划正在有序实施,而凭借可量化、可追踪的推进节奏,其已经逐步赢得了市场认可。
具体而言,已亮相的东方集板块以餐饮聚客、稳定收益为基础,带动项目2024年客流同比增长32%,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增36%,销售额提升30%。与此同时,自改造启动以来,项目累计新签品牌110余家,原有品牌平均销售增速达10%以上,整体运营进入良性增长通道。
这些切实的业绩表现为品牌方注入“定心丸”,促使项目在招商、营运、推广三端协同发力下,形成“展示成果-增强信心-反向赋能”的正向循环。
而回望这一仍在进行中的焕新改造,可以发现,其核心并非一场追求即时声量的颠覆性革命,而是一次与城市生活脉搏深度同频的“渐进式价值重构”。项目以精准的客群洞察为原点,将情感连接与社区归属感置于改造的核心,通过“分区焕新、持续运营”的创新模式,有效化解了存量调改与用户流失的传统矛盾。
与此同时,从立足社区、满足日常高频需求,到聚焦潮流、深化品质体验,项目通过清晰的阶段性战略,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元共生、梯度生长的商业生态。这种稳中有进的节奏,不仅重塑了商户信心与消费体验,更在本质上完成了从“满足基础功能”到“提供情绪价值”的商业升维。
这一探索也诠释了存量商业的价值重塑,关键在于以长期主义视角,将改造视为一个与用户共同成长、与城市深度融合的动态过程。正如西安四海唐人街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屹所言:“更新项目,首先是基于历史对项目未来展开的思考”。
也正是如此,四海唐人街的焕新改造为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思考,即如何将焕新本身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能力,从而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构建确定性的增长曲线,这或才是存量时代最具现实意义的破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