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项目 > 购物中心 > 正文

“永动”的自我迭代,天津大悦城“装下”一座城市的年轻力

赢商网 龚婉玲
摘要:天津大悦城将年轻人的所想所爱,变成了所能所逛

首店势能、在地情怀、策展社交——若要拆解2025年天津的“年轻消费关键词”,大抵离不开这几点。这背后,是天津青年对消费需求、情感偏好与社交渴望的精准表达:他们追求更深度的文化认同、更沉浸的互动体验,以及更具标识性的社交货币。

而天津大悦城今年的实践,正是对这些抽象关键词进行的一次精准商业翻译与场景化落地。它将年轻力这一宏大概念,拆解为可触摸、可感知、可消费的具体商业内容:重温城市记忆的“马路刨冰节”,一个个售卖热爱与情感的主题首展,一次次能同时满足家庭遛娃与品质生活需求的空间焕新……

正是通过这些创新玩法,天津大悦城将年轻人的所想所爱,变成了所能所逛,让“年轻力”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充盈在商场每个角落的生动实践。也因此,9月20-21日,在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淡季,其打造的“大悦疯抢节”依然能引爆全城,创造出亮眼的成绩单:

销售额4605万,客流24.1万,创新高;

疯抢节期间天津市购物中心销冠品牌超160

P

art01.

首店势能不堆品牌

“精准适配的生活场景”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与消费理性主义抬头,天津消费者不再为网红标签盲目买单,而是追求品牌与生活的适配度;家庭客群拒绝凑合式消费,希望在带娃的同时也能拥有自我放松时间;跨城游客则期待一站体验天津的新鲜与品质,避免在多商圈间奔波。

这种精准化、场景化、复合型的需求变化,让单纯的首店数量竞赛失去意义,也倒逼商业体跳出品牌堆砌的传统逻辑。

通过系统性空间重组与业态创新,天津大悦城项目团队深度对接品牌,将每一家首店的落位、每一处空间的调改,都转化为解决消费者痛点的生活方案,最终实现“首店势能”向“消费粘性”的转化,为商业体首店运营提供了场景化破局的新范式。

截至目前,天津大悦城引入城市首店49家、新店/旗舰店亮相34家,包括盒马鲜生、失重餐厅、AW PROJECT、KCOOKING、三丽鸥、王繁星、白木黑冰、ZAKUZAKU多家人气首店;此外ON昂跑、入口刚好、火台台、阿元来了等15家首店品牌也将陆续亮相。

1

单元再造,南区"家庭小单元"生态化构建

在南区的改造中,天津大悦城以“家庭生活全周期”为设计理念,打造了一个有机联动的家庭消费生态系统。学而思素质教育中心的引入,解决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痛点;松・理SPA天津首店提供了难得的放松空间;泰兰尼斯与Babycare提供儿童产品;西西弗书店则创造了亲子共读的沉浸式体验。后续南区还进一步补全运动集合场景,形成“教育+休闲+购物+运动”的全天候家庭解决方案。

这些品牌不是简单的空间填充,而是基于家庭动线的精准规划。一个典型家庭可以在大悦城度过完整的一天:上午带孩子参加素质教育课程,中午在亲子餐厅用餐,下午妈妈在做SPA的同时,爸爸可以带孩子选购用品,傍晚全家还能一起体验运动乐趣。这种场景化布局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真正实现了“带娃不将就”的生活理念。

2

空间调改,B1层、1层激活低能效空间

在整体经营高效运转的背景下,天津大悦城并未满足于现状,进一步下沉运营颗粒度,让每一处空间都匹配消费需求、释放商业价值。

B1层的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宝等金店陆续调整至1层后街,与苹果、COACH、lululemon、KOLON、迪桑特以及兰蔻、Dior、GUCCI等高化品牌形成高客单、高品质的消费集群,奠定1层高端生活方式的核心定位;而随着盒马鲜生的入驻,B1层焕发出全新的活力,SANRIO GIFT GATE三丽鸥天津首店、TOP TOY潮玩集合店、核桃叔叔工厂以及10月份亮相的ZAKUZAKU现烤泡芙,形成一个充满惊喜的“地下潮流zone”。这种业态组合不仅吸引了年轻客群,更为项目注入了持续的新鲜感。

业绩数据印证了调改成效:7月至8月,B1层销售额同比提升45%。除泡泡玛特自身增长迅猛外,潮玩杂货品牌进店客流均大幅增长,暑期销售同比提升61%。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者对精准场景化运营的认可。

3

餐饮首店集群,打造“舌尖上的天津首店”

在餐饮业态布局上,天津大悦城瞄准消费者对品质化、多元化、体验化的需求,构建了多层次、全时段的餐饮解决方案。KCOOKING、呛头家、挑线等首店品牌满足不同口味的餐饮需求;失重餐厅以独特的“轨道传菜”体验打造餐饮新玩法;牛茶创新燕窝奶茶品类,赋梅、ZAKUZAKU等轻社交餐饮则丰富了甜品消费选择。

这些餐饮首店不仅提供了美食体验,更成为社交空间和生活方式载体。消费者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各地美食,更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实现了从“吃饭”到“用餐体验”的升级。

通过这一系列精准的调改举措,天津大悦城成功将首店势能转化为持续的消费吸引力,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场景驱动”的商业创新样本。

P

art02.

在地情怀

让商业成为城市文化的“年轻表达”

当标准化商业体验席卷全国,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反而来自对在地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创新表达。

年轻人不再于满足打卡网红店,而是渴望在消费中找到与天津的连接点,既能触摸老城市的烟火记忆,也能感受新潮流的鲜活表达;跨城游客则期待一站式体验天津特色,避免在零散的商圈中寻找天津味;就连本地家庭,也希望有能带长辈寻味、带孩子体验的文化场景。

这种文化认同情感共鸣的需求,让全国复制型活动失去吸引力,也推动天津大悦城跳出“流量噱头”,以本土创新重构内容逻辑,不是简单陈列地域符号,而是将天津文化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潮流表达,让商业空间成为城市文化的“年轻传声筒”。

1

文商旅融合:用“老味新场景”唤醒记忆

天津人对刨冰的情结,是刻在骨子里的夏日记忆,但传统刨冰店多分散在街头巷尾,难以形成聚合效应,也缺乏适配当代消费的体验场景。天津大悦城精准捕捉这一文化体验缺口,以“首届马路刨冰节”为载体,让老天津的刨冰文化在商业空间里焕发新生。这场活动的成功,在于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深度把控。

借“天时”之势:依托天津文旅热度攀升的契机,将刨冰节打造为城市夏日名片,既满足本地市民的消暑需求,也成为跨城游客体验天津烟火气的必选项;

用“地利”之优:利用南马路户外广场的开阔空间,搭建巨型刨冰装置、夏日歌会舞台,打破商场室内空间的局限,营造“露天狂欢”的松弛氛围;

聚“人和”之力:联动60+本土品牌,既有古香斋、二斗栗子等承载天津人记忆的老味刨冰店,也有KuKuSummer、冰Nice等主打高颜值新味的网红店,形成老味新趣的多元矩阵。

日均客流超10万,媒体曝光达3.3亿次。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吸引了京津冀乃至华南消费者的跨城参与,证明了一个商业体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传播载体,既保留传统文化的内核,又赋予其当代的表达形式。

2

情绪价值赋能:全国IP的在地化创新

大悦疯抢节则展现了另一种在地化创新的思路。项目没有简单复制全国IP,而是深度融入天津人“乐呵生活”的本土性格,其核心打法是将“发财”这一朴素愿望,转化为可参与的趣味场景。通过在地化创新,将全国性IP转化为具有天津特色的消费盛宴。

“发财市场”不仅是一场市集,更是由全球青年艺术家主理的原创盛宴。在这里,175+品牌中超过84.4%的主理人来自外省,他们多数是活跃于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的青年艺术家,以陶瓷、版画、复古潮玩、手作银饰等稀缺原创作品,深度触达小众圈层。不少在特定爱好领域“鼎鼎大名”的艺术家,专门为本次市集打造限定“财宝”,作品一经发售便引发抢购热潮,甚至迅速开启直播代购模式,一物难求、热度空前。

为贴合天津人乐呵的性格,“发财市场”从互动、周边到餐饮,打造全链条趣味体验:互动环节充满津式幽默,财神DJ打碟带动全场节奏,民国旗袍快闪展现别样风情,“舀金元宝”“发财刮刮乐”让讨彩头更有参与感;「MONEY IN MY BAG」布袋、元宝挂件、发财扑克等限定周边成为抢手货。不仅如此,市集还联动店内餐饮品牌一起搞“发发套餐”,用SHAKE SHACK、爷爷不泡茶等品牌的优惠组合,让省钱与寻乐两不误。

这种不迎合、不复刻、只深耕的在地化逻辑,让天津大悦城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购物中心,而是能够代表天津城市文化的商业地标,是体验最新天津生活方式的必到之处。

P

art03.

差异化策展

不堆IP,堆圈层共鸣的消费转化

当地域文化通过商业空间获得年轻化表达后,天津大悦城进一步洞察到:单一的文化认同感已不足以满足年轻人日益细分的消费需求。Z世代的消费正在经历从大众化认同向圈层化深耕的转变,他们渴望在商业空间中找到城市的共同记忆,更希望能遇见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好,获得专属的身份认同。

在这个过程中,天津大悦城摒弃了传统商业依赖头部IP引流的简单思维,转而追求更具深度和精准度的策展模式。在暑期档,创下了客流688万+、同比提升25%;并刷新单日客流18.6万、单周客流78万的新高。

在“万物皆可策展”的时代,天津大悦城的策展逻辑,第一步便是“做减法”,放弃覆盖全客层的大而全IP,转而聚焦特定圈层的文化偏好,让每个展览都成为圈层成员的身份标识。

宝可梦顽趣乐园快闪天津首展精准触达动漫二次元群体,通过7米超高气模和宝可梦见面会营造沉浸式体验,客流同比增长30%;盗墓笔记十年之约主题展深耕文学IP粉丝圈层,通过场景还原、作者签绘和COSER互动强化情感共鸣;BKT巨人展华北首展则以10米高巨人雕塑和创新材料工艺,吸引艺术爱好者和科技迷,媒体曝光达1.2亿+;得力超级文具节天津首展精准对接学生群体,携手12大头部IP推出超1000款文具文创精品。在七夕期间重磅亮相的CRYBABY爱神的眼泪主题展,更是精准抓取继超级IP-LABUBU的下一个流量风口。

这种精准的圈层定位不仅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度,更确保了每个展览都能触达最具价值的目标客群,为后续的消费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而项目的第二步关键动作,是为每个展览设计清晰的需求-价值转化路径,让圈层文化与商业价值自然融合。

在BKT巨人展华北首展中,项目瞄准健康生活、艺术审美圈层,不仅打造10米高巨人雕塑满足视觉体验,更设置BKT护腰产品试用区,将艺术欣赏需求与健康消费价值结合,参观者在感受艺术氛围的同时,能直观体验产品功能;盗墓笔记展则深度绑定IP情怀和周边消费,通过情怀打卡到周边收藏的路径,实现圈层情感向消费的转化;得力超级文具节针对学生圈层高颜值、实用性需求,推出IP联名文具套装,让喜欢IP的需求直接转化为购买文具的行为。

这种转化能力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商业闭环设计:前期通过内容吸引目标客群,中期通过体验增强情感连接,后期通过限定商品实现消费转化。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流量能够高效转化为销量。

最后在于与IP方深度共创,挖掘专属资源,让展览拥有不可复制的圈层吸引力。天津大悦城将策展能力沉淀为平台化运营模式。一方面与优质IP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内容供给的持续性和品质感;另一方面培育自有的策展团队,提升内容创新和落地能力。

这种平台化运作使大悦城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策展内容,形成“周周有新展”的内容节奏。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积累的策展经验,天津大悦城建立起独特的文化辨识度,成为天津青年文化消费的首选地。

站在后上合时代的起点,天津大悦城以超越区域商业引领者的角色,以持续自我迭代的魄力,不断重构空间场景、内容生态与消费连接方式,并用强大的商业辐射力带动周边商圈能级整体提升,成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战略支点。

“首店势能+在地创新+策展转化”不仅是业绩增长引擎,更成为行业瞩目的商业方法论。天津大悦城凭借其商业的辐射力与带动力,印证了新一代商业体的使命:

既要策动前沿消费趋势,更应深度沉淀城市文化;既精准响应个体诉求,又高效激发社会共鸣。它正以持续进化的“内卷”姿态,代表中国商业的进化形态,实现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示范。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