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一周年,携手顶流IP熊出没,宝安华强广场探索IP“共生”新范式
一年前,深圳宝安华强广场以“全国首家熊出没主题购物中心”的定位重磅亮相,如同一颗投入商业红海的深水炸弹,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在商业地产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引入知名IP已成为购物中心寻求差异化的常规操作,但大多停留在短期的快闪店、主题美陈层面,而在探索IP与商业体破壁融合的一年里,宝安华强广场也迎来了一周年庆,此次以“一起ONE出彩”主题携手熊出没IP推出“熊出没十二星座全国首展”,萌趣熊大、熊二形象深度融入商业肌理。
面世一周年,我们回顾其探索路径,不仅看到了一个IP如何持续为商业赋能,更窥见了一种“产业+商业+文化”深度融合的崭新范本。
01
从“借势”到“一体”IP品牌力的深度释放与价值印证
周年庆典,是检验一个商业项目运营成效的试金石。宝安华强广场的“一起ONE出彩”一周年庆典,绝非一场简单的促销活动,而是一次对熊出没IP品牌力的集中检阅与深度释放。
庆典期间,熊大、熊二等核心IP形象不仅呈现十二星座全新形象全国首展,还化身为与消费者互动的“主人翁”,盛大的IP主题巡游将购物中心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沉浸式动画嘉年华。这不仅吸引了全城的亲子家庭,更让许多伴随着《熊出没》动画成长的Z世代年轻人纷至沓来,寻找童年记忆与情感共鸣。
其产生的积极影响,直接体现在备受权威媒体的关注上。开业一年,央视媒体三次报道及主流媒体对“IP赋能商业新模型”的深度剖析,宝安华强广场已然超越了一个区域型购物中心的范畴,成为观察中国文创产业与商业地产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这背后,是熊出没作为国民级IP所自带的巨大流量和正面社会形象,为项目提供了强大的信用背书和舆论声量,使其在开业一周年之际,品牌势能不降反升。
与传统商场“租用”IP不同,华强集团整合旗下华强方特与华强商业等内部资源融合,这种天然优势决定了熊出没IP与宝安华强广场的关系本质是“一体共生”,而非“借势引流”。这种模式消除了IP合作的壁垒,允许商场对IP进行最深度的、可持续的开发利用,使IP的价值释放贯穿于项目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而非某个短暂的营销节点。
02
首店经济与品牌力升级
打造“必逛”理由
IP是吸引顾客到场的“磁石”,但能否留住顾客,关键在于商业内容的厚度。宝安华强广场深谙此道,在熊出没IP的强大引流基础上,精心构筑了“首店矩阵+城市第三空间”的双重护城河。
项目引入200余家品牌,其中50余家为首店、概念店或旗舰店。这些首店品牌与熊出没的IP调性形成了巧妙的互补或呼应。
例如,引入全国首家熊出没主题乐园——熊熊乐园、深圳首家魔方城市书房、深圳首家如梦幻城二次元主题馆等,它们本身就是目标客群的强吸引力点。
当“只想逛某家首店”的顾客进入商场,熊出没的IP氛围便构成了额外的惊喜体验;反之,被IP吸引而来的家庭和年轻人,也会因为丰富的首店品牌而延长停留时间,产生更多消费。这种“IP引流”与“品牌留客”的良性循环,持续强化了项目的不可替代性。
03
构建“城市第三空间”
超越购物的场景引力
购物中心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消费者时间的争夺。
宝安华强广场致力于超越单纯的购物功能,打造一个融合社交、休闲、娱乐、文化的“城市第三空间”。
通过精心规划的主题空间,如供家庭休憩的“熊熊广场”、充满探索趣味的“童趣树洞”、举办各类活动的“花漾广场”、提供特色美食的“熊熊食堂”以及承载大型公益活动的“万友引力聚场”等,商场将熊出没IP的欢乐、冒险、环保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物理空间。顾客来到这里,目的不仅仅是购物,更是为了度过一段愉悦的时光。IP在此刻,成为了“美好生活场景”的定义者,极大地提升了顾客的到店频次和忠诚度。
熊出没IP的引流逻辑,可以看作一个高效的“流量漏斗”:
顶层(广泛吸引):国民IP的广谱性,无差别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亲子家庭及泛动漫爱好者,形成巨大的潜在客群池。
中层(兴趣转化):通过“全国首家”、“主题购物中心”等独特定位,以及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沉浸式空间图片、视频,将潜在兴趣转化为“必须亲身体验”的消费动机。
底层(持续留存):首店矩阵和第三空间提供扎实的商业内容,配合持续的IP主题活动和会员运营,将初次体验的游客转化为重复到访的忠实会员,完成流量的沉淀与转化。
04
情感共鸣与社交裂变的双轮驱动
如果说硬件空间和品牌组合是骨架,那么文化内核与营销活动则是让项目焕发生机的血肉与灵魂。宝安华强广场的成功,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脉搏和社交习惯。
熊出没IP并非简单的搞笑动画,其内核包含着友情、亲情、环保、勇气等普世价值观。商场围绕这些内核,策划了诸如“熊出没撒欢季”、“春日运动季”、“光合作用企划”、“超萌宠爱季”等主题活动,将商业行为升华为有价值、有温度的情感交流。同时,通过打造“二次元主题街区”、“宠物友好空间”等,精准瞄准了年轻人喜爱的亚文化圈层和生活方式。在这里,IP不仅是儿童的玩伴,也是年轻人寻求身份认同和圈层归属的情感载体。这种基于文化内核的情绪链接,远比单纯的折扣促销更具黏性。
在快速迭代的流行文化中,项目展现出敏锐的“网感”。
在商场大屏发起“玩梗”互动,今年520大屏营销“玩梗”拒绝恋爱脑文案系列,成功将项目打造成城市社交热点。或通过结合时下热门影视、综艺,进行主题应援布展;例如,9.27借助成毅热播剧《赴山海》的明星效应,设置应援大屏和打卡点,瞬间吸引大量粉丝前来,实现了流量的爆发式增长。这种“明星应援+玩梗大屏”的营销方式,成本可控却极易在社交媒体形成裂变传播,让项目频繁“出圈”,触达更广泛的年轻客群。
05
可持续会员运营策略
从流量到“留量”的深度链接
在流量成本高企的今天,会员运营是商业项目实现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石。宝安华强广场构建了一套以服务和情感为核心的可持续会员运营体系,旨在将IP吸引来的公域流量,高效转化为项目的私域“留量”。
①服务至上,体验为王:定期开展消费者调研,洞察需求变化,持续优化从入场、购物、餐饮到离场的全流程服务体验,这是建立会员信任的基础。
②丰富的会员活动与品牌共创:不仅仅是积分兑换,而是围绕熊出没IP,开展会员专享的IP手作课堂、主题生日会、超前点映礼等。更重要的是,与场内品牌共创会员活动,如与星巴克咖啡品牌推出联名小小咖啡色课程,与卡玛王子举办小小甜品师蛋糕DIY课堂。这将会员权益与消费场景深度绑定,提升了会员的尊享感和参与度,直接助力销售转化。
③数字化赋能,智慧便捷:持续优化会员小程序,整合找店、优惠、活动报名、积分商城、积分抽奖等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升级会员系统和停车缴费系统,实现无感支付、积分抵扣停车费等功能。这些智能化的举措,极大地降低了顾客的决策成本和时间成本,让“便捷”本身成为一种吸引力,增强了会员的粘性。
06
“产业+商业+文化”的未来范本
宝安华强广场一周年的实践,清晰地展示了其打出的“全国首家熊出没主题购物中心”这张牌,绝非一时之计,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它成功地突破了IP仅在商场做快闪的常规,探索出了一条IP与商业体“共生共长”的新路径。
以品牌力立足:背靠华强集团的产业优势,让IP赋能具有了可持续性和深度。
以内容力驻足:通过首店、主题空间和持续的文化营销,不断创造新鲜感,对抗商业内卷。
以运营力永驻:通过精细化的会员服务和数字化工具,将流量沉淀为资产。
展望未来,IP在购物中心的打造仍有深挖空间。例如,IP故事的持续共创、数字技术的应用、IP与商场品牌的独家应用等。
宝安华强广场的范本意义在于,它证明了当“产业”(华强方特的IP创造能力)、“商业”(购物中心的运营能力)与“文化”(熊出没的情感价值)三者形成合力,商业项目便能超越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节点,在不断焕发新生命力的同时,为中国商业地产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