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整改计划,应该这样做!
作者|局哥
餐观局出品
国庆中秋长假,西贝很多门店再次出现人从众。
有人奔着薅羊毛去的,有人想体验此前承诺的整改效果。
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羊肉串、肉夹馍、小米南瓜粥、儿童餐等多个产品,已经实现了在门店当日现做。
而对于消费者长期吐槽的价格贵,10月1日起,西贝还对全国门店菜品实施20%-40%大幅降价。
这些动作短期对恢复门店客流,会有一些作用。
但要彻底消除预制菜风波带来的影响,并恢复消费者信心以及重建公众认知,现在的招数都无法实现翻盘。
如果西贝想重回正餐顶流,必须做两个整改计划。
01
计划一:学习萨莉亚,做产业链布局。
跟罗永浩这场风波,西贝吃亏并非董事长贾国龙的硬刚,而是没有做全产业链布局。
贾国龙宣布开放厨房的第二天,多家媒体的多路记者在厨房发现了多个不是西贝央厨自己生产的原材料,比如海鲈鱼、南瓜泥、西兰花等,总计12个供应商。
西贝自己央厨生产的只有椒麻鸡、牛肉酱等4款产品。
媒体报道西贝供应商名单
同样的事如果放在萨莉亚身上,剧情肯定立刻反转,被喷的一定是罗永浩。
因为萨莉亚的牛羊是自己养的,西红柿生菜这些也是自己种的,甚至连种子培育都是自己搞定的。
然后再用自己的车队把食材拉到自己的央厨,预加工后再运输到门店,这样的食材追溯链条,即使做了一些预制,消费者也绝对放心。
而大量第三方采购,这事就不好说了。
有人可能会质疑,萨莉亚的食材绝不可能全部自己种植和养殖。
那你真低估它做产业链的决心。
当发现自己在某个产品上没有能力自给自足时,萨莉亚会直接掏到这个食材的老家祖坟上去,然后在那里建厂,做到源头收购加工。
比如萨莉亚用的挪威深海鱼肉,就做了源头直采和加工,相当于从渔船上直接收购,加工后供应全球各地萨莉亚门店。
西贝作为一个内蒙古走出来的品牌,养殖和种植有绝对优势。
辽阔的草原和土地,养牛养羊养鸡,种菜种粮食,完全适合做全产业链布局。
消费者不是对西贝的食材不放心嘛,那就往源头上去改。
这个计划成功后的广告词我都提西贝想好了,“自己的牛羊自己的菜,吃起来才安心”!
02
计划二,学习萨莉亚,把价格打“骨折”。
一个餐饮品牌靠什么穿越周期?
服务?环境?好吃?体验?
这一切跟价格比起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唯有便宜才能穿越周期!
以萨莉亚为例,从1967年第一家餐厅开始,穿越日本经济泡沫、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靠得就是价格便宜。
10块钱色拉,16块钱意面,28块钱披萨,59块钱原切牛排… …
没有一个消费者能决绝这样的低价。
因为在萨莉亚看来,无论任何时代,无论任何国家,低收入人群总是占据绝大多数。
这些人的餐饮需求,只有低价餐厅才能满足。
即便萨莉亚真的全部是预制菜,比菜市场买菜都便宜的定价,谁又会骂呢?
10月1起,西贝所有餐厅菜品价格虽然降幅达到20%以上,但是还不够。
西贝菜品降价前后对比
如果西贝直接把原来价格降50%以上,比如酿皮价格降到20元以下,羊排价格降到60元以下,呛面馒头降到5元以下,莜面降到30以下… …
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可能再骂出一个贵字。
就像最近西贝发放的100元代金券,凡是领了代金券一分钱不花吃顿饭顾客,一定觉得品质和味道都不错,因为几乎没花钱。
所以,降价不只是西贝的选择,是所有溢价过高的餐饮品牌的宇宙尽头。
布局产业链+大幅降价的计划,完全可以让西贝在危机中找到未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