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公司 > 深度 > 正文

一场22城的非遗接力,如何照亮融创商业的长期主义路径?

赢商网 柏莉
摘要:让非遗走进生活,让商业走入人心。

中国商业,正悄然步入一场关于“体验力”的深度洗牌。如何以真实的情感链接打动消费者,成为每一家企业亟待回应的时代命题。

赢商网近期观察到,融创商业在今年中秋国庆期间,以“非遗”为媒,撬动文旅场景消费升级。全国22座城市同步推出“驿时三刻·非遗中国行”,不仅带来了全网6000w+的总曝光和1500w+的话题阅读量,更通过非遗挑战地图、非遗消费日、闪闪星球色彩传承人等创意内容,巧妙串联起项目与家庭、城市与文化,在激发节庆氛围的同时,也释放出更具生命力的商业想象。

8天假期内,融创文旅四大业态总客流量突破600万人次。商业板块实现营业额同比提升10%、客流量同比增长11%,省级销冠品牌18+、城市销冠品牌43+……在传统节庆的同质化竞争中,这场以非遗为内核的创新实践,显得格外有生命力。

当文化成为体验经济的底层逻辑,如何让空间有温度、让消费有内容?跟随赢商网,一起探究融创商业营销“破圈”背后的商业密码。

Part01.

非遗不止于被看见,

文化赋能成为商业新解法

伴随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传统文化正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变量。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年中国非遗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4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5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非遗加速“出圈”,年轻一代愿意买单,但前提是要足够“好玩”。这意味着,非遗的商业化路径不再局限于展陈或打卡,而是要真正“走进生活现场”,成为兼具情绪价值与身份认同的消费体验。

在赢商网看来,这一趋势背后,并不只是“国潮”情绪释放,更是“文化价值货币化”的过程。面对代际更替和消费审美的重构,文化内容正成为撬动体验经济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创商业的选择颇具启发意义。

相较于传统零售企业从“百货逻辑”出发逐步向文化靠拢,融创商业自带“文旅”基因,强调“一城一策”的经营理念,为中国家庭提供更多精彩的美好生活方式。在当下“重运营”的存量周期中,以文化内容激活商业活力,成为其独有的增长逻辑。这也让融创商业对“非遗”的拥抱不显突兀,反而更像是对已有优势的延展和升级。

“非遗”之选,是融创商业基于文旅思维下的内容型战略。从中秋到国庆再到寒露,融创商业以“驿时三刻”为主线,在全国22个城市联动推出“非遗中国行”系列活动。项目不再只是文化活动的承载空间,更成为内容共创与城市共情的发生场。以非遗为媒,融创商业用体验激发消费,用IP沉淀价值,用文旅连接情感,构筑起一个“文化焕新+商业创新”的新增长范式。

强化商业IP,助力运营稳定增长是融创商业现阶段的重要发展策略。而非遗行动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其对更高维运营能力的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与现代商业的运营逻辑打通,进而实现内容与生意的共赢。

在笔者看来,这种系统性的创新能力,正是未来商业突围的关键路径。对融创商业而言,非遗只是开始,其背后的思维方式与运营逻辑,或将成为其在文旅赛道持续领跑的底层动能。

Part02.

总部统筹× 城市共创,

22城同步上演“非遗中国行”

相比传统营销将“非遗”作为快闪装置或节日装饰元素简单植入,融创商业显然走得更远、更深入。

以“驿时三刻”为统一主张,总部提供策略规划与创意资源,确保传播节奏与内容方向的整体协同;同时为各地项目留足表达空间,鼓励围绕当地文旅特色、自身商业形态与目标客群偏好进行“在地再创作”,最终形成内容一致性与表达多样性并存的战略联动。

这一模式背后,是融创商业在系统调度、组织协同与内容运营上的成熟能力,也展现出其在“文化IP化”道路上的前瞻布局。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消费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众,而是在逛街、聚会、旅游的过程中,成为非遗演绎的直接参与者与内容传播者。

// 昆明滇池后海:沉浸式水上戏剧,激活夜间文化消费主场

在这场全国共振中,最具代表性与开创性的案例,来自昆明滇池后海。活动期间,首次推出沉浸式水上戏剧《滇池夜月》,连演八天场场爆满,不仅带动客流同比上涨45%,更直接拉动商业收入增长19%,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现象级样本。

作为融创商业匠心打造的全国首个“沉浸式水上行进剧”,《滇池夜月》借助灯光、游船、行为艺术与互动装置,将云南在地非遗文化转译为一场身临其境的“夜游剧场”。游客乘舟夜游于蓝金灯火之中,与身着汉服的“古代商贩”趣味互动,仿佛穿越千年滇池梦境。

配合瓦猫花车、哈尼长街宴、甲马文化天幕等配套活动,不仅形成高粘性流量聚合,也显著提升了停留时长与二次消费比重。

更关键的是,滇池后海并未孤立打造一场“看完即散”的演出,而是以夜经济为切口,以亲子游、酒店度假为延展,真正实现了“用文化点燃假期”。从市井烟火到深海浪漫,从冰雪激情到湖山栖居,以多维场景赋能假日体验,也释放出文旅商业的增量空间。

// 全国22城联动,非遗表达多元化落地

如果说昆明滇池后海是“文化焕新+沉浸体验”的代表,那么全国其他项目,则各自展现出非遗内容在地化表达的丰富路径,也印证了融创商业在文旅内容生产与场景创新方面的高度适配能力。

广州融创茂携手花都区文化馆,举办“非遗万象·首届非遗文化节”,集结40余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岭南特色项目如醒狮、白眉拳、珐琅与嫁女饼等,借此为整个文化季拉开传播声量。配合VR体验、灯谜互动、非遗市集等多元形式,打造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场域。

青岛融创茂与青岛融创精彩天地推出品牌体验日活动,客流与销售额增幅均超过20%;青岛融创乐园假期收入相比去年增长32%。青岛融创茂围绕“鼓舞东方”主题,联合场内品牌策划螺钿手作、皮影DIY等活动,配合光鼓大秀、英歌舞演出,丰富场内互动层次。

成都环球中心则聚焦“城市文化共创”,通过非遗游园会联动本地社区。邀约市民体验糖画、剪纸、棕编等千年传统非遗技艺;超150+手账摊主入驻,打造成都独家年度最大规模手账市集,释放传统文化的年轻感染力。

济南融创茂以“非遗+时尚”破圈,策划“霓裳万象”时装大秀与鲁绣剪纸高定大秀。“古婚国乙only展”引入四位百万级Coser,线上话题热度超300万,客流同比提升超28%。鲁绣华服与手工剪纸在商场轮番展演,现场吸引超6000人围观。同期,济南凤鸣宋品酒店假期入住率与收入相比去年分别增长60%和91%,文旅联动效应显著。

西双版纳融创茂则深挖本地民族文化,围绕「十载芳华」主题开展非遗盛宴。活动涵盖基诺族歌舞、象脚鼓巡游、非遗农副产品市集等,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挂钩。“十分好逛·双市齐开”特色市集联合嘎栋街道与助农组织落地;“十分好看·三韵共鸣”演绎三大版纳特色非遗项目,成功提升商场人气与流量转化。

重庆融创茂围绕“非遗+艺术”进行创新演绎,联合重庆市非遗体验中心打造非遗大集,联合故宫角楼咖啡IP文创落地非遗文创主题艺术展。场内设有吹糖人、拓片、漆器、花丝彩画、雕刻、旗袍、投壶等18个非遗摊位,兼具展示价值与消费转化力。更有上百件百年艺术珍品展出,赋予非遗以艺术厚度和传播张力。

合肥融创茂以东方艺术美学为引,邀赏张大千《黄山十二胜景》泼墨山水画,带动文化客群自然涌入,实现从“看”到“买”的转化。非遗游园会主题市集特别设置“青年非遗创享区”,邀请5组青年传承人工作室入驻,推出非遗盲盒、快闪演艺等社交化内容,增强趣味性与社交传播力。

Part03.

从非遗体验到家庭陪伴,

打造孩子更喜欢的闪闪星球

节假日的商场内,最常见的画面是:孩子玩得尽兴,父母坐在一旁刷手机。融创商业试图打破这种“陪伴失语”的场景,在“非遗中国行”整体策划中,始终坚持“让这份陪伴更有温度”。

“闪闪星球”为例,这一专为亲子客群打造的内容平台,正成为融创商业最具识别度的标签。本次非遗活动,全国项目共同发起“寻找色彩传承人”任务,结合各项目专属挑战地图,引入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与指导,鼓励孩子成为“小小非遗传承人”。

了不起的小孩儿登陆闪闪星球1.2w+,亲子会员非遗体验活动100+场……融创商业通过任务打卡、积分兑换、沉浸市集、文化互动等多维体验,把“玩”和“学”融合在一起,让孩子在动手中触碰文化、让家长在陪伴中看见成长。

在广州融创茂,孩子们手执画笔描绘岭南色彩,现场热度不断攀升,短时间内吸引533组家庭参与,新增儿童会员超300人;济南融创茂则围绕鲁绣、剪纸等非遗技艺策划亲子互动,累计带动300位儿童领取“闪闪星球护照”,孩子认真创作、家长频频拍照的场景构成了空间中最打动人的画面。

青岛融创茂将非遗挑战地图与9大品牌联动,形成“文化寻宝”路线,打通乐园与商场之间的流动路径,带动品牌销售同比上升,小红书话题曝光达55.7w;都江堰融创茂则以“非遗美食+亲子手工课堂”的模式串联钟书阁、袁记云饺,现场通过孩币机制实现多点引流,在节日期间营造出“全家共度”的生活氛围。

南昌融创茂、哈尔滨融创茂、广路融创精彩天地、重庆融创茂等项目也纷纷通过本地非遗IP+亲子任务挑战的模式,实现流量撬动与用户沉淀的高效转化。

这一系列活动设计,不仅服务于节日的文化表达,更承载了家庭陪伴的情感需求,兼顾“看得见的热闹”与“记得住的温情”。从剪纸、灯笼、壮锦到傩面,非遗被巧妙嵌入亲子关系的日常。

赢商网关注到,在“闪闪星球”会员体系的运营支撑下,融创商业的家庭会员数实现新增16W+,会员消费占比达32%,全面验证了高效转化路径。这些创新,正是融创商业“让商业空间传递无限快乐”品牌使命的具象表达。

Part04.

【赢商观察】从节日热闹到长期记忆,

文旅商业如何走得更远?

长期主义,是存量时代最难的选择,但也是一家企业真正穿越周期的能力所在。

当流量红利逐渐稀释,实体商业重新回归经营本质。商业空间不应只追逐交易数据,更要回应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随着非遗成为连接场所端、品牌端与消费者的柔性力量,融创商业用行动证明:好的商业,源于对人心与生活的持续洞察,从“流量经营”迈向“关系经营”。

在这场“非遗中国行”的全国联动中,融创商业以非遗为媒,激活空间与人的互动;以体验为核心,激发文化与生活的共鸣;以会员体系为支点,打通内容与消费的转化路径。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融创商业基于长期主义的商业运营逻辑。

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丰富的活动和可观的经营数据,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商业想象力。中国商业正从“卖商品”走向“讲故事”,从“节日热闹”走向“长期记忆”。文旅商业的核心,也正在从复制场景的比拼,转向内容深度的较量。

当商业场所越来越趋同,我们靠什么被记住?

答案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那些微小却真实的瞬间:父母俯身与孩子共绘一盏花灯,祖孙同听一段即将失传的戏曲,年轻人因一场非遗手作而重新认识脚下的土地……这些未被算法捕捉的美好时刻,才是企业真正被记住的理由。

我们相信,真正有力量的商业,未必声量最大,却一定最懂人心。

以内容见长、以温度见深,融创商业正步入一个更有韧性、也更具影响力的新阶段。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