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扩张仍不足百店,入华六年奥乐齐还有多少底牌?丨数读100个品牌Ⅱ
这是《数读100个品牌Ⅱ》系列的第35篇文章。
每一次商业浪潮的起落,都并非偶然,作为最忠实的“记录者”,透过数据,我们看到品牌背后的商业密码,见证市场、行业的变革与成长。
2025,品牌数读年度系列专题《数读100个品牌》开启第二季,我们将关注更多新兴品牌、热门赛道,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深入的分析、更精准的数据,发现商业的未来。
作者 | 王梓旭
编辑|童洁
头图来源|奥乐齐官微
奥乐齐在华发展似乎按下了快进键。
本月稍早时,德国零售巨头奥乐齐(ALDI)宣布,拥有深厚本土零售背景的陈佳正式升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这一人事变动的同时,奥乐齐的扩张步伐也在加快。曾被诟病“走不出上海”的奥乐齐,不仅在年内加速开店,更首次将门店开进了苏州、无锡等长三角核心城市。
然而,中国的硬折扣赛道正变得拥挤,当盒马与美团等本土巨头携重资入场,市场留给奥乐齐从容布局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进入下半场,这位履新的本土“新帅”,将如何带领奥乐齐应对一场必将到来的“贴身战”?
1
“本土派”接棒
2025年,奥乐齐在中国发生了两个较为重要的变化,一是换上了更懂中国市场的CEO陈佳;二是终于走出上海,开启了新一轮扩张。这两个动作,共同指向其在华打法的根本性转变。
任命陈佳,不仅是管理层的本土化,更核心的是对其在华战略的调整。一位零售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奥乐齐初入中国时,一度想走中产路线,定价偏高,与其全球‘穷鬼超市’的硬折扣定位存在偏差。而陈佳在任内主导了低价的策略回归,也才有了之后奥乐齐的火爆。”
可以说,奥乐齐看中她在沃尔玛和麦德龙的履历,正是因为需要一位能推动这种复杂战略转型、并擅长供应链能打“硬仗”的操盘手。
在完成了这次关键的战略定位调整后,奥乐齐才真正具备了向外扩张的底气。这一转变,在其近年的开店节奏和最新的门店分布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开店节奏看,奥乐齐的扩张步伐稳健。在2023年净增21家门店后,2024年依然保持了净增12家的稳定速度,到了2025年,其扩张再次提速,截至9月末已净增14家门店,这说明其战略转型与门店扩张是并行推进的。
而从区域分布来看,其战略重心依然在上海,门店高度集中在浦东、徐汇等核心区域。但更重要的信号是,奥乐齐终于走出了上海,在苏州、无锡等地开出8家门店,这标志着其扩张策略进入了新阶段。
与此同时,其位于华东的区域配送中心也在第三季度正式启用,为更大规模的扩张提供支持。
换上了更本土化的CEO,建好了一个能覆盖长三角的仓库来支撑扩张,奥乐齐的动作似乎说明它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初步布局。但它面对的现实是,盒马旗下“超盒算NB”门店数量已经远超于它,京东、美团等本土巨头们正在用更快的速度和更雄厚的资本圈地。
因此,奥乐齐当下的扩张并非高枕无忧,更像是一场时间紧迫的追赶赛。它必须证明,自己这套稳扎稳打的德国模式,能否跟得上中国市场讲求速度和规模的打法。
对此,奥乐齐中国方面也明确了下一步的门店发展策略,据了解,上海作为其扎根之地,未来会继续加密店铺网络。同时,借助深耕上海的经验,奥乐齐将以长三角为核心区域,稳步拓展更多华东城市,并透露明年年初将进驻南京。
2
在商场里做低成本生意
虽然奥乐齐的扩张在加速,但其选址的底层逻辑,即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策略却并未改变。其本质是在保证有效客流的前提下,将租金成本压缩,而这恰恰是其“硬折扣”模式得以成立的基石。
奥乐齐的选址策略,核心就是成本控制。这套打法从宏观的区域布局开始,就严格控制“管理半径”——无论是早期高度集中于上海,还是如今谨慎地进入苏南市场,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集中供应链和管理资源,以降低跨区域运营带来的额外成本。
奥乐齐方面曾向品牌数读表示,作为平价社区超市,在选址上会靠近居民社区、住宅楼、商圈等区域,并基于门店周边环境、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做出综合考量。
在具体的渠道选择上,奥乐齐的大多数门店都开在购物中心当中。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客座顾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看来,这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因为商场本身已经完成了客流筛选和商业环境评估。
有商场招商人士也指出,近年来传统大卖场在购物中心内逐步退场,为奥乐齐这类新兴业态腾出了大量可选的铺位资源。
在具体的门店位置选择上,奥乐齐则有意避开租金高昂的核心位置。据赢商大数据显示,其选择中档及大众化购物中心合计占比超95%,而在楼层上则主要选择B1(占比超过3成)和F1(占比超过4成)的非核心位置。
庄帅补充道,凭借其品牌知名度和带来的客流,奥乐齐在与这些购物中心谈判时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往往能以更优惠甚至免租的方式入驻。
从区域聚焦到渠道选择,再到具体的楼层和位置,奥乐齐这套选址逻辑的最终目的是将节省下来的租金成本,转化为商品的价格优势。但这种对成本的极致追求,虽然是其模式的核心,却也为其未来的扩张路径和门店体验带来了潜在的限制。
3
巨头环伺下的“贴身战”
奥乐齐在中国市场验证了硬折扣模式的可行性,但也因此加速了本土竞争者的入场。如果说过去几年它尚能在相对蓝海的市场中从容布局,那么未来,一场来自本土巨头的“贴身战”已无可避免。
当下阿里、美团和京东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已入局。其中盒马入局最早,此前盒马孵化了NB业务,同样主打极致性价比和自有品牌,并在开店速度上表现出互联网企业的典型打法,在今年盒马进一步加码宣布更名为盒马超盒算NB,截至今年8月底整体门店数接近300家,品牌升级后,超盒算NB在江浙沪地区加速扩张。
美团则凭借其强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络,测试“快乐猴”社区折扣店,其在今年8月底开出第一家店后,第五家也将于本月开业;京东同样在8月入局,先后在河北涿州和江苏宿迁开出大型折扣超市,单店面积超5000平方米,显示出其快速抢占市场的决心。
不过,在庄帅看来,这几家品牌目前仍处于差异化竞争态势。“各有优势,奥乐齐在自有品牌的开发能力很强,定位也和超盒算NB和快乐猴不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说是相当于自有品牌集合店。”
他指出,三者在选址和客群上也存在明显区隔:“奥乐齐主要是闹市区的购物中心,面向年轻消费群体。超盒算NB是城乡结合部,面向中老年消费群体。快乐猴是街边店且数量太少,面向的消费群体比较广泛,目前还在验证阶段。”
尽管尚未进入直接的“肉搏”阶段,但本土巨头的快速迭代和资本实力,无疑会压缩奥乐齐的战略空间。
庄帅认为,奥乐齐未来将面临多重挑战,既有来自线上电商平台和付费会员店的外部竞争,也包含供应链体系建设、自有品牌如何适应中国消费者等内部挑战。
此外,随着区域扩张,其运营管理、组织结构和人才适配性,以及门店数量增加后所带来的技术支持问题,都将是其必须面对的考验。
硬折扣的核心是对供应链效率的极致追求。当门店网络从一个城市扩展到一个区域,对商品结构、物流履约、组织管理都提出了指数级的要求。外资企业的商品结构如何适应不同地区的本土消费习惯,将是其“走出去”后必须持续优化的课题。
对于如何应对挑战并巩固长期竞争力,奥乐齐中国方面则向品牌数读强调,秉持“好品质够低价”的核心理念,将继续深化精简SKU、自有品牌战略、以及本土与全球结合的供应链等核心举措,以本土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有品质的低价。
正如庄帅所言,“中国硬折扣市场才刚刚开始”,全国真正意义上的硬折扣店铺数量可能尚不足千家。赛道的天花板足够高,但留给玩家的窗口期却很短暂。
显然,这场硬折扣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