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教父”胖东来,又想当中国巴菲特了
作者丨象升
出品丨零售公园
胖东来的“第二条曲线”,似乎是“教育业务”。
2025年10月20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微信公号发文称,为了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胖东来,11月1日起,每月10日、20日设立“胖东来开放日”,每批次参访人数不超15人,同一企业最多预约五人,每人收费2万元。
次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哪个企业家想与我个人直接分享交流,时间安排三个小时左右,每次五十万元费用,每月最多一次。”此外,于东来还计划明年联合联商学院启动高端研学计划,每年招收十个以内企业家,组织2-3次交流活动,每次为期两天,每人收费100万元。
胖东来推出高价商业培训服务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在社交媒体平台引起轩然大波。有网友将该服务类比为“巴菲特午餐”,企业家买单,将有机会学到稀缺的商业智慧。不过也有人认为,50万元仅面对面交流3小时收费过高,胖东来有收割流量的嫌疑。
无论外界持何种看法,胖东来都不认为最新推出的收费培训服务是商业项目。于东来强调,该服务的所有收入“全部用于传播美好之路”,并表示,“会有免费的,我在网上与大家直播分享交流。”
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胖东来有底气推出高价商业培训服务?既然掌握了“财富密码”,胖东来为什么愿意分享给其他企业?学习胖东来后,零售企业一定可以挣脱负增长泥潭吗?
01
于东来想成为“传道士”
其实开办一所“学校”,一直是于东来的理想。2014年11月,接受《河南商报》采访时,时年48岁的于东来表示,“我的理想是50岁以后做一个传道士,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生活。”
不过由于一直在一线主持工作,于东来并未在50岁时如愿成为“传道士”。2022年前后,随着从胖东来退休,于东来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投身“教育事业”。
2022年3月,于东来联合联商网设立联商东来商业研究院,创办“种子班”,共10个名额,每个学习企业每年收费50万元。为扩大辐射面,2023年10月,研究院推出了“联商东来总裁班”,名额上升至100人,价格降至10万元/人。
可以发现,胖东来近期推出的高价商业培训服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已在于东来的脑海中酝酿许久,并且近两年也一直在更新迭代。
胖东来之所以有底气推出高价商业培训服务,主要是因为其是实体零售行业的“异类”——可以在大部分商超企业业绩萎靡的背景下独善其身。
《21世纪经济报》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永辉超市、联华超市、红旗连锁等13家上市商超企业中,8家企业营收下滑、9家企业净利润下跌。
对比而言,2025年3月举办的中国超市周活动上,于东来透露,2024年胖东来销售收入约169.6亿元,净利润约8亿元。2025年1-2月,胖东来销售收入约44亿元。
在此背景下,诸多商超企业纷纷向于东来求助,希望推行“胖东来模式”。2025年3月举办的永辉供应商大会上,名创优品创始、永辉超市非独立董事人叶国富就表示,“永辉超市必须要调改,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的出路,不调改‘必死无疑’。”
胖东来并未作壁上观,而是有求必应,过去几年先后帮助步步高、永辉超市、中百集团等企业进行门店调改,具体举措包括摒弃“卖货架”商业模式、引入胖东来自有品牌商品、上线自营熟食和烘焙加工区等。
事实证明,胖东来“爆改”后,诸多商超确实重新展现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2025年10月,永辉超市CEO、全国调改负责人王守诚对外表示,“永辉超市调改店客流平均增长80%,60%以上进入稳定期的调改门店盈利水平超越过去5年最高值。”
02
胖改不是灵丹妙药
尽管在胖东来的帮扶下,一众线下商超门店起死回生,但整体而言,诸多商超企业的业绩依然不尽如人意。
比如,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永辉超市营收299.48亿元,同比下跌20.73%;净亏损2.41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7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无独有偶,同期中百集团营收46.18亿元,同比下跌19.13%;净亏损2.55亿元,同比扩大79.58%。
不可否认的是,诸多商超企业的业绩承压,与调改本身有一定联系。因为调改涉及供应链改革,以及门店、人员调整,耗资巨大。
典型如永辉超市,因调改压力较大,就于2025年9月抛出了一份定增计划,拟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31.14亿元,其中24.05亿元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占比高达77.23%。
但另一方面,由于零售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消费者的选择愈发多元,诸多调改后的门店难以像胖东来商超一样持续展现较强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也拉长了商超企业的回本周期,拖累了整体的业绩。
2025年4月,《北京商报》记者集中走访北京多家永辉、物美调改店发现,“无论在永辉还是物美,‘胖改店’的客流已趋于平稳,难以再现开业时的拥挤及商品售罄状况。”
显而易见,虽然胖东来在实体零售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博取了亮眼的业绩,但其经营理念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这也给计划参与胖东来高端研学计划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付出巨额“学费”,不一定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
03
零售企业需要找到新“答案”
胖东来之所以可以逆势成长,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已成功制霸许昌市零售赛道,凭借市场优势,构筑了从吸引高素质员工,到高水平服务,再到消费者信赖的良性循环。
《晚点LatePost》测算后发现,2024年,如果剔除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消费,许昌消费开支约两成在胖东来发生。占据统治性地位后,胖东来并没有压榨员工,而是大手笔分红。
2025年6月,于东来在社交媒体平台透露,今年胖东来净利润预计为15亿元,平均每个员工可以分10万元,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可以分70万元。对比而言,许昌市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许昌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37万元。胖东来的薪资待遇,在许昌人力资源市场极具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胖东来并不是盲目分红,而是对员工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服务。为此,胖东来甚至设立了价值3万元的“员工委屈奖”。
而一旦发现员工未能及时高质量服务顾客,胖东来也会对其进行严厉的惩戒。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1年8月,一员工因“未按照规定首先接待顾客”,被胖东来认定为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
可以说,胖东来创造亮眼的业绩不止依托于优质的商品,更建立在给予员工丰沃的工资之上。通过大手笔分红,争抢到当地的一流的人才,并进行相应的高质量服务培训,胖东来可以给消费者营造差异化的购物体验,进而巩固在许昌市零售赛道的优势地位。
对比而言,目前大部分商超企业面向全国市场,很难像胖东来一样,在某一城市占据统治性地位,进而构筑人才到服务的良性互动循环。
2025年7月,《晚点LatePost》爆料称,4月前后永辉调整了学习策略,在商品供应链、卖场陈设等方向继续跟进胖东来,但放弃效仿胖东来的“好服务”。接近永辉的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基于成本考虑,如果要实现与胖东来类似的服务,永辉每家门店需要增加1/3的员工,每年成本高达数百万元。
事实上,由于需要对资本负责,诸多零售企业进行“胖东来模式”调改取得成效后,甚至吝于给员工加薪。
2025年3月举办的中国超市周活动上,永辉高管正介绍调改成果,于东来突然登台打断其发言,直言不讳地表示,“郑州永辉超市信万店,在调整以后,经营了有一两个月吧,这个店每个月的盈利都有两百万,之前我不知道。当我知道两百万了,我就非常吃惊。然后呢,我说两百万为什么不去涨工资?这是我们很多企业就犯这个毛病。”
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昭示出,大部分学习胖东来的零售企业,仅仅学到了皮毛。对于实体零售企业来说,推出差异化的自有品牌商品,确实比传统的“卖货架”商业模式更具竞争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精品零售已成为行业共识,盒马、小象超市、山姆等零售企业也正积极打造高质价比自有品牌零售商品。考虑到即时零售购物更加方便,实体零售企业唯有在产品之外,探索到更多差异化竞争力,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显而易见,实体零售行业一片哀鸿遍野的背景下保持增长,说明胖东来的商业模式更具韧性、更有价值,确实值得一众身陷囹圄的零售企业学习。
但所谓南橘北枳,胖东来之所以可以创造亮眼的业绩,离不开在许昌零售市场的优势地位,以及借此实现的基于高素质人才的优质服务能力。其他零售企业固然可以通过缴纳“学费”,学到胖东来的精髓,但如何在更复杂的全国零售市场中因地制宜地落地实践,才是更大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