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体制内老板辞职3年开出50+店,加盟第一法则是“选对品牌” | 共赢合伙人
编者按
见时代之风,论经营之禾。繁华的商业舞台上,品牌的光芒璀璨夺目,而大多数品牌背后都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他们就是——品牌合伙人。
赢商网重磅推出《共赢合伙人》专题,将对话100位超级合伙人,记录和了解他们从选择项目到与品牌实现共赢的过程。
这是《共赢合伙人》系列的第40位访谈对象。
作者 | 王梓旭
编辑|童洁
头图来自茉莉奶白官微
本期访谈对象:
上海伍玖艾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辉
打开林辉加盟版图,就像在浏览一个小型购物中心的美食楼层索引。以14家茉莉奶白门店为主力,他的投资组合横跨了茶饮、甜品类的茶百道、野人先生、麦记牛奶公司,小吃类的满巍明炸鸡架、继光香香鸡,云梢雀小锅米线,甚至还有萍姐火锅。
在短短三年间,他从零起步,将这个品类庞杂的餐饮版图扩张到了50余家门店。
这种看似随性、“什么火做什么”的多元化布局背后,却是一套较为严谨的组织化管理体系。林辉的加盟公司更像一个中型企业,下设行政、财务、人事、稽核、营建等职能部门。营运条线更是层层划分,由大区经理、大店长、门店店长三级构成。
这套高度流程化的打法,几乎完整复刻自他的上一份工作。2021年辞职创业前,林辉在体制内的任职,并且已经做到了中层管理的位置。他习惯了高压下的流程管理和对突发事件的严密把控,并将这套方法论带入到了更为接地气的餐饮加盟行业。
这套方法论要论最突出的体现,其实就藏在他对选址的要求当中。在林辉的公司,评估一个点位,必须由专人分工作日和双休日,在早市、午市、下午和晚市四个不同时段,去现场蹲点、计数、拍视频。同时,还要对周边竞品进行营业额预估,并拍摄从商场主入口到店铺的完整动线视频。
不过 , 这套严谨的选址体系并没有让他变得迟钝,相反在运营 决策上,他始终保持果断。当某炸鸡小吃品牌在开业两个月后经营数据仍不理想时,他会果断翻牌止损,因为没看到任何能坚持下去的理由。
从体制内“铁饭碗”到餐饮加盟“弄潮儿”,林辉的转型是如何完成的?3年开出50多家店,他又做对了什么?以下是他和品牌数读的对话。
1
前体制内中层跨界加盟
品牌数读:您好,我们了解到您加盟了不少品牌,能先介绍一下您目前主要在运营哪些品牌,大概有多少家店吗?
林辉:我们现在做的也比较杂。主要品牌是茉莉奶白,店数最多,现在有14家左右。其他的品牌也比较杂,饮品、小吃、小摊位都做,包括茶百道、满巍明、云梢雀、柠檬向右、野人先生、萍姐火锅、麦记牛奶公司等等,总共大概50家左右。
品牌数读:这些家店主要开在哪里?这么多品牌和门店,您在管理上是怎么做的?
林辉:大本营都在上海。我们是成立公司在管,公司里分了行政、财务、人事。营运这块是几个大区经理,大区经理下面细分到大店长,大店长再带门店店长。另外也有专门的稽核和营建的伙伴 。我没有一个总的合伙人,但是不同的项目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合伙人 。
品牌数读:您在公司日常主要负责什么?
林辉:基本都会管。但事情比较杂,不可能每件事都细化到我。我们基本是每周一开例会,把每家店的运营情况、平台评分、各项参数都过一下 。有问题的我就去看怎么完善,需要我解决的我就去跟进。
品牌数读: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加盟的?方便聊聊您之前的经历吗?
林辉:我是2021年开始做的,在这之前我是在体制内任职,到2021年9月份辞职出来自己做。当时其实也算个小领导,但其实一直想自己创业。那年我30多一点,觉得如果再晚的话,可能真的没有机会再去闯了。当时就一咬牙一狠心,决定去做这个事情。
品牌数读:那您出来做的第一个品牌是什么?
林辉:当时第一家做的是茶百道,开在外高桥那边。但刚辞职开第一家店没多久,疫情就来了,所以那两年基本就是一个过渡期和巩固期。
品牌数读:所以疫情之后,您就开始快速扩张了?
林辉:对,到了2023年疫情过去以后,我就想得干点事情。开始尝试多门店管理,茶百道又开了四五家。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慢慢接触一些其他品牌,包括茉莉奶白。
品牌数读: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茶百道?
林辉:2021年的时候,茶百道相对来说会稳一点,热度也可以。当时几个品牌对比下来,最直观的感受是茶百道对加盟的要求更高。我当时也认为自己的起点相对会高一些,觉得可能门槛更高的一些品牌会更适合我。
品牌数读:您先开的是茶百道,为什么反而重仓茉莉奶白?
林辉:茉莉奶白当时最早的加盟门槛是特别高。当时开一家店的成本要比现在至少翻一倍 。
当时鲜奶茶大火,茉莉当时刚出来,我从品牌势能、产品等方面综合考虑了一下,决定开茉莉奶白。现在回头来看,我认为它是分几个阶段的。它第一个阶段是势能最猛的时候,第二个阶段它有一段时间的巩固期跟沉淀期,但其实在那个沉淀期,我反而是看好茉莉奶白的,我更多的店其实是在那个时候开的。
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品牌调性,他始终能坚持自己的风格,具备传播条件。同时也感受到了品牌的营运支持和态度,觉得可以信任。后来它也通过上新和周边踩准了节奏 。目前来说,我做茉莉的盈利情况,比我当时预期的要高很多,整个盈利模型还是比较健康的。
品牌数读:您旗下有那么多品牌,能总结一下您的选品策略吗?
林辉:主要看三个方面:产品力主要看它的差异性,差异性会体现在复购率上。
品牌支持体系。“软件”上包括培训、运营支持;“硬件”上包括供应链、有无自建仓、配送频率等等。
市场发展空间。这块可能也有运气成分,主要看这个品牌能不能踏准市场的风口,能不能符合主要消费群体的喜好。
2
决策要果断
品牌数读:您开这么多茶饮,但好像没有碰咖啡和烘焙,是为什么?
林辉:咖啡品牌没有开。我认为它的产品差异性不会太大,差异性不大的前提下,它势必就是打价格战。现在几个巨头在那边,地位很难撼动,能撼动它的只有价格。如果去主动卷入价格战,我认为意义不大。烘焙当时研究过,投入太高了。它对人力、对技术有要求,设备也很贵 。
品牌数读:您会考虑品类互补吗?比如在一个商场里开好几家店来谈优势?
林辉:现在基本上都是这么来操作的。我们现在其实最多门店的一个商场,在那边有一家茉莉、一家萍姐、一家云梢雀、一家满巍明、一家茶百道,还有一家继光香香鸡。现在固定的搭配就是“奶茶+炸鸡”,或者“奶茶+小餐”。
品牌数读:您的大餐只开了萍姐火锅?
林辉:当时火锅其实也就是去尝试了一下。因为正好某一个铺子它有一个(火锅)基础在那边,不用花更多装修成本。但后来慢慢看,大餐的风险还是高,回本周期会不断拉长。
品牌数读:您的小吃品牌里,哪家店最多?您在同时运营这么多品牌时,是如何考虑后续发展的?
林辉:小吃这块现在最多的是云梢雀,做的是云贵风味的小锅米线。我们当时拿的是上海代理。当然,在多品牌运营中,我们会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如果一个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势能有所减弱,我们通用的补救策略就是翻牌。
但目前我确实没想过自己去做品牌,我认为我们的强项就是选品牌、落实地方、推进运营。从头创一个品牌要花很久时间摸索,并不是我们的强项。
品牌数读:您刚才提到了“翻牌”这个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您有过这种果断止损的经历吗?
林辉:有过,当时某个煸鸡品牌开了两个月觉得不对,马上就翻了,翻成了茶百道。主要是短期内看,没有必要去抱一些没有依据的幻想。我没有看到任何依据,说我再坚持半年它会好转。
品牌数读:您还开了野人先生、麦记牛奶公司,这些店表现怎么样?
林辉:野人先生我进入的确实是比较晚了一点,大概在今年暑假,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开了一家。我其实被自己手下代理的其他品牌耽误了,不然应该早点做。麦记开了一家店,在乐高乐园。它有它的周期性,现在整体看表现也很不错。
品牌数读:您开这么多店,肯定有一套自己的选址策略,能分享一下吗?
林辉:我们公司选址有一套方法论。第一步是前期调研:会对铺位做功课,看商场的体量规模、聚客点、周围有多少写字楼、学校、交通枢纽 。
第二步是分析客群:分析消费能力、区域特点(社区店还是白领店),包括看这个地方未来的规划,比如会不会有新商圈或新住宅区 。
第三步是量化客群来源:我会要求他们给具体数字,比如周边有几个写字楼,大概有多少白领人群;有多少个小区,大概有多少人群。
第四步是实地蹲点:挑附近2-3家生意最好的竞品,分工作日和双休日各一天。再分早市、午市、下午、晚市四个时段,去统计他们现场的营业额,和外卖平台的单量。
人流测算:在我们的意向店铺,也是工作日和双休日各一天,分四个时段,必须拍8个视频回来。
动线拍摄:让他们从商场主要入口走到我们的店铺,一边拍一边介绍周边是什么,这边是电梯等等。
第五步是评估租金:综合这些情况,我们会有一个预估营业额,然后看租金和营业额是不是匹配,我们认为合理的租金可能是在营业额的10-15%左右。
品牌数读:这套方法论的成功率如何?
林辉:因为之前可能在体制内做的比较多,这些理论性的东西会更多一些。我最早一两家店我就是这么自己看的,慢慢店多了看不过来,我就会把这一套东西去要求我的伙伴也跟我一样看 。
成功率相对我认为还可以,一个是我们门店多了,风险可以平摊分散。第二个是看了那么多店,经验会更丰富,这套选址动作做下来,也能够提高一些成功率。
3
选对品牌比努力更重要
品牌数读:您对回本周期有硬性要求吗?
林辉:投资总金额可能不会有太硬性的要求。回本周期会有一个预期,比如茶饮,我希望它能做到8-10个月回本。如果一家店远远不及我的预期,并且我看不到坚持下去的逻辑,我会果断关掉,就像之前煸鸡那个店一样。
品牌数读:您现在还在看新牌子吗?会考虑在同一个区域“加密”开店吗?
林辉:最近倒没有,我不太会因为一个位置,或者为了搭配现有的牌子,而去硬凑一个新牌子。加密开店我也会比较被动。我不会主动去加密,因为尝试过,效果不是很好。被动的加密就是,比如我附近有个谁要开店了,我不开他(别人)也得开,那还不如我开,处于防守策略。
品牌数读:您对明后年的餐饮行业怎么看?
林辉:很多人说经济环境不好,我认为经济环境一定是没有前两年好。但这不代表是大幅度下行,我认为它对我们选品的要求更高了。之前你可能选前10名的品牌就能赚钱;目前,你可能只能选到前三名才可以赚钱。
所以,并不是经济下行对市场有多大影响,而是我们作为加盟商,有没有跟着市场去及时提升自己的敏感度和把控度。按照这个理论,其实我对后几年是有信心的。
品牌数读:回顾这几年,您觉得最大的教训是什么?对新手有什么建议?
林辉:我认为,选对品牌比我后期的努力要重要得多,一定要踩准。如果你没有选对品牌,你后期无论如何努力,都是在做一个补救的事情。一个好的品牌不是把你当韭菜,单纯在赚你的钱。他应该是把加盟商当伙伴,共同成长,共同盈利。
不要盲目跟风。现在这个形势下,一定要看准数据,摸准品牌的品类再入手,不要看今天这个火就冲进去。
一定要去实地考察。很多小白做不到这点,只是听招商一说就觉得很好。一定要自己去蹲点,看每个时段真实的客流和生意情况,做足功课再进。
一定要看准品牌的支持情况。不要光看高利润的承诺。一定要提前把控,比如物料断供怎么办?门店亏损时有没有帮扶政策?这些才是当门店有困难时,能帮你扛过去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