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餐饮 > 正文

呷哺呷哺罢免女总裁,贺光启重出江湖能否力挽狂澜?

查查锐观 徐凤年
摘要:显然,呷哺呷哺需要一场改革,而赵怡或许就是呷哺呷哺“开刀”的第一人。

查查锐观 徐凤年

6月14日晚间,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呷哺呷哺”)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以罢免赵怡的执行董事职务。

  

不体面的分手

关于赵怡的职务变动在5月已发生过一次。5月21日,呷哺呷哺发布公告,宣布解任赵怡作为行政总裁的职务,理由为“若干子品牌表现未达到董事会预期”。同时,董事长贺光启获委任为行政总裁。

  

呷哺的公告中显示,赵怡的管理方式及理念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且允许赵怡继续参与公司的管理将不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

高管更替多是好聚好散,如此强硬措辞较为罕见。自然,消息一出,舆论刷屏。

21日下午,贺光启接受采访时表示,适当的人员变动对企业来说是好现象,且对公司业绩不会有影响。10天后,贺光启在集团内部发出“致全体伙伴们的一封信”,疑似“解释”了此前的决定。

信中称,2021年上半年呷哺集团内部经历重大人事变动,属于“对于不适合的人进行适当的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赵怡并不是贺光启口中唯一的“不适合的人”。今年4月16日,呷哺呷哺旗下凑凑餐饮CEO张振纬离职,同时卸任集团和凑凑餐饮所有职务。

  

山雨欲来风满楼

巨大的人事动荡,让呷哺呷哺的股价从2月11日的27.15港元持续下跌至6月18日的8.30港元。4个月内股价跌了七成,市值蒸发200多亿港元。仅在5月21日当天,呷哺呷哺市值跌了19亿港元。而今年,呷哺呷哺的市值已缩水超过一半。

  

显然,呷哺呷哺需要一场改革,而赵怡或许就是呷哺呷哺“开刀”的第一人。赵怡似乎也早有准备,在今年1月和4月,她两度减持呷哺呷哺股票,套现合计约3000万港元。

2012年,贺光启邀请赵怡加入呷哺呷哺担任CFO一职。也是在她担任CFO期间,呷哺呷哺成功在港上市。此后的赵怡一路高升,2019年8月,升任至呷哺呷哺行政总裁。彼时呷哺呷哺在公告中对赵怡欣赏有加,认为“凭借赵女士(赵怡)的背景资历及于集团的广泛经验,本集团将可从中受惠。”

凑凑是呷哺呷哺的子品牌,虽在集团内部,但两个品牌是各自独立运营的。有餐饮人士透露,“凑凑主打的是火锅+茶憩,茶米茶本来就是凑凑的,呷哺呷哺要拿去放自己店里,但是茶米茶要独立开店,呷哺呷哺又不允许,赵怡是一个相对强势的人。”

国内某媒体透露,多位呷哺呷哺高管表示,赵怡从财务升到了CEO,不仅管控各项财务指标,也在掌控公司运营,以至于其内部呈现“只准赚钱,不准花钱的局面。”

“2020年疫情时,6月份之前除万达集团外,所有的甲方、包括房租水电等全部付款,再包括员工的大额报销,赵怡一直不签字……这导致了呷哺呷哺与甲方的关系极其恶化,甲方对呷哺的支持减少,一些商场引进同类竞争品牌做无声抗议。”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呷哺呷哺所涉及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共有8条。2020年6月,呷哺呷哺因为拖欠天津城科房子22.7万元,还被列为被执行人。而后呷哺呷哺解释为:“合同要求商场开业率要保证在70%以上。自2017年11月起,涉案商场开业率就已经不足70%。按照合同约定,被告方可以不支付租金及物业费。”

内部管理问题频出,而市场营收也步履维艰,这个让曾经让海底捞等一众火锅明星都得叫一声“大哥”的平价连锁火锅品牌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大哥的崛起之路

历史告诉我们,赢得群众才能赢得“天下”,呷哺呷哺的崛起之路,深谙此道。

1998年,台湾商人贺光启在北京西单开了第一家呷哺呷哺火锅店,将吧台式的小火锅第一次搬入了中国大陆。2003年“非典”爆发,这种“一人一锅”的就餐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且便捷、实惠,风靡一时。

凭借这种新吃法,加上不太贵的菜品,单人不到50元就可以吃一次火锅,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也是靠着这种“快餐”火锅的模式,呷哺呷哺迅速打开了北方市场。

一份肥牛套餐,加一份蔬菜套餐,搭配呷哺呷哺的汤底和调料,仅仅是40元就能够吃上一顿火锅。单身人群也不必担心“孤独”的尴尬,U型的吧台上左右前后都是互不干扰的陌生人。这样的呷哺呷哺一度是许多大学生与白领最爱的火锅店。在最火爆的时候,呷哺呷哺的翻台率能够达到7倍。

凭借着完善的供应链,规模化采购对成本的摊薄,呷哺呷哺也能够保持较好的利润率。2014年,呷哺呷哺登陆港交所,成为“火锅第一股”,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彼时的春风得意,恐怕如今的各位火锅巨头,都得叫一声“大哥”。

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民以食为天,随着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对于餐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商家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取悦着顾客的味蕾。

海底捞的服务、小龙坎的地道……火锅界的大佬们,无一没有自己安身立命的独门绝技。而在以前,呷哺手里的“武功秘籍”,是价格。

随着海底捞等各色火锅品牌拉高了消费者对于火锅行业服务、菜品、乃至客单价的心理预期,呷哺呷哺本身门店数量不断增加成本增加,原本的低价模式无法再给品牌带来足够的利润。

作为应对,呷哺呷哺从菜单上删掉了精品肥牛、新西兰牛肉等受消费者欢迎但利润较薄的明星产品。到了2020年人均消费已突破60元,达到62.3元。眼下在大众点评上,呷哺呷哺的人均价格为90元,早已不再是曾经那个依靠性价比走江湖的一人食小火锅。

如今的呷哺呷哺菜品价格不断上调,火锅蘸料也从过去的2元提高至7元,人均客单价随随便便就能上100元。

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点出了问题。

“呷哺呷哺不是没有努力,但是在主业不强的情况下,难以做好子品牌。必须先做强主品牌,在品质、供应链、场景、服务体系和客户粘性等方面进行提升。因为时代变了,在新生代逐渐掌握消费主动权的情况下,呷哺呷哺陷入了品牌老化和转型困境,老一代消费者消费需求变迁,呷哺呷哺至今还没有找到与新一代消费者沟通的方式。”

实际上,很多网友都吐槽,呷哺呷哺越来越贵,经常更换菜单,已经看不到曾经物美价廉的精品肥牛套餐,毫无吸引力。

成也价格,败也价格。呷哺的倾颓,或许是祸起萧墙,亦或是市场倒逼。

“救世主”重出江湖?

作为呷哺呷哺创始人,58岁的贺光启重出江湖,有魄力有担当,但也不失为一步险棋。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当下的呷哺呷哺没有多少试错空间?其押上的不仅是企业命运,更是自己半生积累的荣耀。

其实,呷哺的自救之路并非始于今年。

财报显示,2016年,呷哺呷哺业绩增长疲软,其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0%,增速虽然很高,但相比2015年的86.5%,略逊一筹。当年,贺光启提出“呷哺呷哺品牌升级计划”,一方面对呷哺呷哺门店进行扩张升级,为追求轻奢感,将原来的U型吧台缩减,增加双人桌、四人桌;另外,再成立中高端品牌凑凑。

  

2020年5月8日,企查查信息显示,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新增销售工艺美术品、玩具、化妆品、服装。或许,呷哺呷哺的下一步可能会像喜茶、星巴克一样推出餐饮周边或联名产品。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呷哺呷哺在全国有955家门店,其中700家都进行了升级。显而易见的是,贺光启重掌帅印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大动作。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留给泥潭之中的火锅界“老大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无数鲜活案例证明,一家企业颓势,并非能靠一人力挽狂澜。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创始人临危授命,又有多少无奈急迫?一切交待时间给我们答案。

这位曾经为呷哺带来盛世的台湾商人,能够扶大厦于将倾吗?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