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盟投资,改组国内最大商业地产商
近期,市场消息,太盟投资(PAG)接过珠海万达商管掌舵权之后,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据悉,珠海万达商管近期宣布新的管理架构调整及相关人事任命,总部将设立运营、财务、人力资源三大体系。
原架构中战略品牌管理中心、运营中心、商业规划中心、商业规划院、工程物业中心、安全监督管理中心,纳入运营体系;原架构中财务中心、资产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成本管理中心、法律事务中心,纳入财务体系;原架构中人力资源中心、行政事务中心,纳入人力资源体系。
人事方面,王志彬担任副董事长,此前王志彬任常务副总裁。许粉担任公司首席运营官(COO),负责运营体系工作,此前是副总裁兼北区公司总裁。
资料显示,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太盟、腾讯、京东等组成的联合体,收购万达旗下48家公司的100%股权,对应分布在全国的48座万达广场。
收购将通过专项基金平台完成,近期该只基金已经组建完成。
据天眼查披露,8月25日,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注册成立,出资额约224.29亿元,由13家公司成立。其中,腾讯系企业合计认缴99.6亿元,占比最高,达到44.4%;京东旗下潘达商管出资47.8亿元,占比22.2%。
此外,太盟、阳光人寿等机构共同完成剩余出资。
其投资策略酷似黑石
资料显示,太盟投资集团(PAG)是一家专门投资于亚洲的私募股权公司,素有“亚洲小黑石”之称,其业务涵盖了私募股权、房地产投资和私募信贷等多个领域。
至今,太盟不动产业务在亚太地区总投资额超过450亿美元,曾收购和管理7,400多处房地产。目前,它拥有约200名专业人士,在亚太地区七个办事处开展业务,对各大当地市场有深度了解,并有其专属的资产管理团队。
太盟倾向于选择那些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长期增长潜力,但因短期因素(如所有者债务危机、市场流动性枯竭)而价值受损的资产。例如,其投资的多个项目均位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即使是万达集团这样的巨头,在面临困境时,其核心商业资产也成为太盟的目标。
另外,那些因宏观经济调整、行业政策变化(如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三道红线”去杠杆政策)或资本市场动荡所创造的投资窗口期,往往导致资产被错误定价,为具备资本实力和专业能力的投资者提供了入场机会。在太盟眼里,万达更是典型的被政策挫伤的例子。
与纯粹的财务投资者不同,太盟的“抄底”往往伴随着深度的投后管理和价值提升计划。这可能包括对物业进行翻新改造、改善运营效率、解决法律纠纷或进行财务重组,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资产的内在价值和现金流能力,最终实现增值退出。
其在韩国首尔收购并成功改造一栋办公楼的案例,通过全面翻新使净面积增长27%、营业收入净额增长109%,最终实现2.3倍回报和37%的毛内部收益率。
太盟的“抄底”并非简单的低买高卖,而是基于对资产进行实质性改善的信心和能力。太盟在其官方网站上也强调,其在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韩国建立了本土化的专业资产管理团队,以全面释放投资物业组合的潜力。
频频抄底中国不动产
尽管太盟投资近年来才在国内名声大噪,但过去10余年,其在中国不动产市场的投资动作并不少。其看中的标的,既有办公大楼、购物中心、综合体,也有房地产基金及REITs等,风格较为多元化。
从可查询的资料看,上海是其不动产布局的第一站,悦达889广场是其最早投资的项目。
悦达889广场。2013年5月,太盟投资与MGPA联合收购了上海悦达889广场项目公司65%股权。MGPA原属麦格理旗下,2013年被贝莱德收购。
悦达889是悦达地产旗下项目,位于上海市曹家渡商圈。悦达地产的母公司江苏悦达集团,旗下拥有悦达投资(600805)、悦达矿业(00629.HK,现改称“悦达国际控股”)两家上市公司。
2011年步入限购时代,加之2013年前后新房供应量稳增,上海房地产市场处于相对低迷阶段。彼时,凯雷投资、基汇资本等外资、港资机构相继出手收购上海商业资产,太盟投资是这波浪潮中的抄底机构之一。其此番收购,或踩准了悦达地产出于短期融资需求考虑,选择部分出售资产的时点。
上海企业天地三期。2015年7月,太盟投资与万科、铁狮门合作,收购瑞安房地产旗下的上海企业天地三期,收购价约35.7亿元。据瑞安房地产主席罗康瑞当时称,出售资产套现的资金,为推动中国新天地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当时李嘉诚出售内地多项资产,瑞安房地产、华人置业等港资机构也有项目出售,太盟投资则从中抄底。
戴德梁行。2014年11月,太盟投资与TPG、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养老基金组团以12.15亿美元的价格,从澳大利亚UGL手中全面收购了戴德梁行。
在UGL入主之前,戴德梁行收入持续下滑,但中国市场业务增长强劲。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UGL投资戴德梁行三年不到的时间,大赚逾10亿澳元。
太盟投资等接手戴德梁行之后,在2015年开始相继推动其与美国Cassidy Turley、高纬环球合并,并于2018年在纽交所上市。在该次IPO前,万科旗下万科物业买入戴德梁行4.9%股权,2020年1月,万科物业与戴德梁行联合成立万物梁行。
春泉产业信托。春泉产业信托的底层资产是北京华贸中心。2016年6月开始,太盟投资举牌春泉产业信托,最初持有其5.66%基金份额,中间通过多次增持,直至持有其17.95%的基金份额,仅次于持有27.48%基金份额的大股东RCA Fund。
不过,春泉产业信托管理人2017年为收购英国的物业,大幅折让发行基金单位,摊薄了其他基金持有人的份额,2018年9月,其拟再次通过大幅折让发行基金单位的形式收购广东惠州的商业地产项目,这两番操作引发股东震怒。2018年起,太盟投资在未与信托管理人或董事会商讨的情况下对其提出全面要约收购,涉及资金高达52.4亿港元,且表示将表决罢免涉事的基金管理人。
在要约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春泉产业信托的市净率约为0.49倍,在香港10只REITs中排名垫底。太盟投资出手,意在抄底一只价值被严重低估的REIT,并尝试谋求控制权以修正其盈利、提升其价值。但从结果来看,太盟投资此番未能如愿。
2020年2月,太盟投资因春泉产业信托发布一则债券转换公告,此举引入新投资者的同时,也摊薄了太盟投资的持有比例,其向香港证监会投诉,指控后者管理制度不合标准、涉及利益冲突等。
不过,春泉产业信托行政总裁梁国豪在2023年7月的一则采访中披露,太盟投资与公司管理层从早前的意见不合转至沟通良好,公司已回购太盟投资旗下公司BT Cayman所持的4.23%基金份额,太盟投资目前仍透过Spirit Cayman持有春泉产业信托的11.85%份额。
SARE房地产基金。太盟投资还曾以Pre-REITs基金形式涉足不动产投资。2017年11月,其与招商蛇口(001979)按4:1的出资比例,在开曼群岛联合设立地产基金Super Alliance Real Estate L.P.。公告称,这只基金由招商蛇口旗下利邦控股占股20%,太盟投资旗下Prep Venice Limited持80%权益。
该基金收购了招商蛇口所持的上海招商局大厦、上海招商局广场及北京招商局大厦相关股权,交易总对价约计50亿元。这三项资产均为招商蛇口在一线城市的核心资产。
由于当时国内REITs尚不成熟,两方搭建离岸地产基金架构,以私募基金持有。
在该项交易中,招商蛇口成功套现50亿元,解决了经营收益回笼缓慢等重资产难题。太盟投资则是按REITs标准筛选资产,为后续发REITs做战略储备。如今,国内“投融建管退”的不动产金融产业链已逐步打通,该基金或有望通过REITs退出。
高银金融国际中心。2023年1月,太盟投资联手新加坡丰树集团,以56亿港元收购香港高银金融国际中心,双方各持股50%。
高银金融国际中心位于九龙,早前属于香港高银集团创始人潘苏通旗下高银金融(00530.HK,已退市)的物业。由于高银金融陷入债务困境,2020年7月,高银金融国际中心曾被以新加坡主权基金GIC及德意志银行为首的债权人要求接管抵债。同年9月,该项目被接管人委托标售,期间高银金融曾表示,将以143亿港元向Hundred Gain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出售该物业,但最终未如期成交。2022年9月,该项目计划以67亿港元易手,但交易最终取消,需作重售。
2023年1月,这宗“难卖”的物业被太盟投资组团拿下,交易价格较两年前预期的143亿港元少逾60%,太盟投资完成又一项不动产抄底。
总体来看,太盟投资在国内的投资体现了鲜明的抄底特色,且收购的不动产多处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