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资本 > 品牌 > 正文

黄太吉再获B轮融资1.8亿 解密外卖3.0模式的商业价值

亿欧网
摘要:黄太吉又拿到最新一轮B轮融资1.8亿,当投资遇冷,被诸多吐槽的黄太吉却被老东家再次追加投资,黄太吉究竟存在着哪些魔力?

当投资遇冷,被诸多吐槽的黄太吉却被老东家再次追加投资。本文从用户痛点、餐饮平台痛点、黄太吉对产业链痛点是否有益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黄太吉以外卖连接消费者,直接链接上游供应链,是一种打通产业链的运营模式,重构外卖商业模式。

黄太吉又拿到最新一轮B轮融资1.8亿,当投资遇冷,被诸多吐槽的黄太吉却被老东家再次追加投资,黄太吉究竟存在着哪些魔力?

最近网上疯传了一个黄太吉融资商业计划书《3万亿蛋糕的3.0时代》,有很多餐饮朋友来问我怎么看?

作为黄太吉的持续观察者,互联网餐饮的深度研究者,我想理性地分析我是怎么理解黄太吉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说理性呢?虽然我本人是赫畅的铁杆粉丝,我又是互联网餐饮或者叫餐饮互联网化的信徒,我深信餐饮业必将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发生巨大变革。但是这个变革在哪出现,我还没有看到。(大众点评、饿了么、美团等等都是只完成了餐饮业信息流的变革,还远远谈不上对餐饮业的重构。)

因此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深入地研究餐饮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会发生哪些变革,包括我成立失控互联网餐饮俱乐部,就是为了接触大量的一手案例,来洞察整个行业的不同人群的不同痛点。

曾经有位资深的投资人跟我说:如果你的生意解决了用户的刚需高频硬痛点,就会是一个十亿级的生意,如果你的商业模式能解决行业痛点,就是一个百亿级的公司;如果你的商业模式能够解决产业链的痛点,就是一个没有边界、无法想像的生意。

所以,我想用他所说的三重痛点来阐释黄太吉的外卖3.0模式的商业价值。

一、我们先来看看作为一个北漂青年,我的叫外卖痛点

  

1、不知道该吃什么?

中午吃什么是CBD人群的世纪难题,其实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所以遇到选择困难症;

2、心里没底,时间不可控。

就像泰囧里那个司机所说,你们中国人最着急,因为中国人普遍有焦虑综合症,对于高压力的写字楼白领来说更是如此。而目前现有的外卖平台都是要到店里取货,再到拥挤的大楼里送货,这个效率是非常低的,而时间对于外卖来说,意味着口感下降、意味着饥饿难忍。

3、安全吗?卫生吗?干净吗?

除了一些大品牌的餐饮店,往往平台上最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店,它所供应的品类是我喜欢的,(比如特色面点)但是他的食品卫生状况,我就不知道了。吃坏了肚子,到底该找谁呢?(据说新食品安全法对外卖平台有严格的要求了,这是个好事,但是要看如何执行。)

黄太吉的外卖透过在cbd地区自建中央厨房工厂店,成为空中餐饮大食代,精选优秀品牌、优质快餐,只集中cbd三公里范围,自建外卖团队,彻底解决选择困难症、等待焦虑症、安全恐慌症,一个配方,三种疗效,全部搞定。

当黄太吉的外卖平台出现,CBD人群的外卖痛点就被彻底解决,一个正确的生意就此诞生。

二、对于餐饮老板来说,他们又有哪些痛点?

  

餐饮这个生意真奇怪,一般来说,消费者花了十元钱,吃到的食材成本大概是20%--30%不等,所以消费者觉得老板黑心赚了很多钱,但是实际老板因为房租、人工、营运、税费等其他成本高企,所得的净利并不高。

尤其是连锁餐饮业,表面看因为规模降低了部分采购成本,但是管理成本由无形增加了,最头痛的莫过于为了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大家都绕不过建立中央厨房这一关。且不说建立中央厨房的难度,就说因为中央厨房成本的激增,就要了很多餐饮企业的老命。因为分店拓展不利,或者经营不善,中央厨房的成本拖垮了很多企业。

经过近年的深入研究,奕宏与很多餐饮老板有个共识,那就是餐饮是360行里最苦逼、最难做的行业,没有之一。从上游供应链、中央厨房生产、门店加工、门店服务、门店运营、品牌建设、营销促销,既是零售业,又是服务业,还有加工业,想做好太难了。

所以很多人拉我和他们合伙做餐饮,我一律拒绝,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没有改变这个行业的痛点,我进去就是找死,开几家店,凭借我对品牌建立、社交网络的营销优势还能玩,但是后期一定还是陷入那些成本陷阱。

假如,有一个平台,他帮你完成供应链撮合、帮你建设中央厨房热链加工、帮你完成订单接洽、帮你完成外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而你只需要认真研发产品、做好品牌、配合营销,那么不就解决了两类餐饮品牌的痛点。

对于传统餐饮品牌,其实总有一些爆款产品,又特别适合外卖的。但是过去的销售范围仅限于自己的门店,其他的外卖平台也仅限于在现有门店周围实现外卖,而透过黄太吉的外卖平台,理论上可以伴随黄太吉产能中心、外卖军团的建设,无须再建立任何一家店,就可以无限制扩大销售时间和空间。

这个部分的所产生的利润是在企业极少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的,也就是解决企业不用大幅扩张店铺,就能实现扩大销售半径的痛点。

而对于初创餐饮品牌来说,这些品牌往往原本就是单品突破,依靠一两个爆款打天下。如果不能做到扩大经营区域,单品的衰竭是非常快的。但是你让一个初创业者要去完成标准化、供应链、中央厨房、门店运营体系的建立,这每一个关卡都可能卡住他。

而如果透过黄太吉的平台,不是可以快速高效地扩张了吗。举例,今年三月我见到幸福冒菜的创始人,他当时还在为建外高昂的房租,畸形的客流(只有周一到周五中午是高峰)而担忧,如今凭借黄太吉的外卖平台,在缩小单店面积的情况下,经营范围已经伴随黄太吉平台的扩张,实现北京四个核心cbd范围的外卖。

从销售数字上看,原本几乎没有外卖,到上线一周80单外卖,一月后日均500单外卖,如今一个黄太吉的产能店就可以给他带来300单左右的外卖,六个月时间,不仅仅是营业额暴增。(在没有开店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他还透过黄太吉开放的供应链体系,完成了从非标产品到标准化qs认证产品的过程。

而这个供应链是国内一流的企业,如果仅凭幸福冒菜老板的资源和销量是没有可能获得的。

也就是说,黄太吉的外卖平台开始解决餐饮同行业经营者的痛点:无须担忧供应链、无须自建中央厨房、无须开拓大量门店、无须建立运营体系,只要做好产品研发,品牌建设。

可以说,当黄太吉把自己的产能中心、供应链信息、品牌势能、线下外卖运力都共享给其他餐饮企业,他就解决了很多餐饮老板的痛点。

今天的企业,赚钱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你存在的价值只是竞争,而不是为行业作出贡献,你的估值是有限的。资本能够认可黄太吉,绝不是像网上所讲的击鼓传花。

三、再看看黄太吉是否能解决产业链的痛点?

  

中国的餐饮业,一个近三万亿的市场,为什么诞生不了一个巨人品牌,不是因为中餐不能标准化,而是因为我们的重复建设、重复竞争太多了。或者说,我们的集中度太低了、太低了。

这个有多重原因造成:1、过去的中餐,都是大餐饮、大饭店占主导,标准化程度极低,这是根本没法复制、没法量产的;2、人们选择餐饮消费也是就近原则,只有线下选择、线下消费,所以餐饮企业只能靠开店来靠近消费者,这个速度效率必然低下。

别跟我讲kfc、麦当劳,他们在海外的模式与国内不尽相同,而他们早期凭借品牌文化优势,获得低成本的扩张(主要是房租、人力成本),而今天当国内的商业地产价格暴涨、人员成本暴涨,kfc、麦当劳都面临着关店潮,因此,今天任何品牌想靠复制他们的模式来实现规模化已然不可能。

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的巨人一定不会是工业化时代的巨人。

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消费者在线寻找、在线下单的可能,集中度迅速提升;城市化进程,又加速了中央办公区的积聚,密集的外卖消费人口,让诸如黄太吉这样的平台生存成为可能。(美国是诞生不了这个模式的,所以黄太吉这个模式应该算是国内原创。)

没有集约化,哪有规模化。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透过连接与重构,黄太吉本质上就是透过外卖平台、外卖军团连接消费者,透过加工厂连接第三方品牌商,透过产能中心链接上游供应链,彻底打通产业链,从而实现外卖领域的商业模式重构,真正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各种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

可以设想未来,当更多的餐饮企业选择与黄太吉品牌合作,就会形成数十亿、数百亿的销售额,而对于上游供应链来说,就可以明确地知道有哪些需要采购的食材,这种集约化采购,既可以降低餐饮品牌的成本,也对上游供应链预判提出指导,甚至对于农业生产基地都有指导意义

就像京东的刘强东所说,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如果不能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不能够提升行业的交易效率的话,那么最后注定会失败的。

而资本存在的目的就是借用资本的力量,压缩时间周期,快速帮助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尽早实现。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黄太吉最新B轮融资1.8亿,估值18亿的投资逻辑。

奕宏欣喜地看到黄太吉经过三年的裂变,赫畅经过三年的披荆斩棘,终于探索到一条为解决中国餐饮产业链痛点的道路,虽然这条路还很长,但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