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资本 > 品牌 > 正文

magmode名堂获3000万美元C轮融资 未来将规划“三驾马车”

36氪 思齐
摘要:magmode名堂完成3000万美元C轮融资,将发力设计师品牌出海、海外设计师品牌引进、集合店规模化扩张,旗下7个品牌将于9月同时开始单品牌店。

36氪独家获悉,服装品牌孵化及管理公司“magmode名堂”(以下简称为“名堂”)近日完成了 3000 万的美元的 C 轮融资,对于投资方未做透露,但团队提到,名堂的老股东IDG资本为本轮的领投方之一,上一轮的领投方凯辉创新基金也参与了本轮融资。2017 年 6 月,名堂完成了凯辉创新基金领投的1500 万美元的 B2 轮融资。

本轮融资后,除了继续服务设计师品牌外,名堂也会在设计师品牌出海、海外设计师品牌引进以及集合店的规模化扩张上进行投入。名堂是 36氪长期跟进报道的一家公司,借着本轮融资,36氪和蔡崇达也聊了聊名堂的阶段性成果和未来的规划。

核心提示:

“出版社”已经搭建完成:现阶段在孵化的品牌目前有 11 个,在今年 9 月,名堂旗下将有 7 个品牌同时开始自己的单品牌店。

名堂的“三驾马车”:设计师孵化、将海外设计师品牌引入国内并进行“中国化”、发力集合店业态。

名堂创立于 2016 年,是由中国知名作家、媒体人蔡崇达发起,联合多名媒体人、设计师创立的男装品牌孵化器。蔡崇达将名堂定义为“立体杂志出版社”,设计师之于名堂,就类似作者之于出版社。

对于名堂来说,“出版社”已经搭建完成,先看结果:名堂首期签约了MASHA MA、SEAN SUEN、徐嘉政三位设计师,并成功孵化了MATTITUDE、SEANBYSEAN、Arc atelier等三个已经独立开店的男装品牌。团队透露,名堂已经签约、在孵化的品牌目前有 11 个,在今年9 月,名堂旗下将有7 个品牌同时开始自己的单品牌店。

名堂负责帮助设计师承担资本、渠道、供应链等工作,让独立设计师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于创作本身。整体来看,名堂的模式做起来很重,但在蔡崇达看来,这种“重”是十分必须的。

蔡崇达告诉 36氪,在名堂的帮助下,设计师开始有能力品牌化运作,具体来讲,这些设计师们能够从一季只能完成 40-50 个 showpiece,进阶为做一个品牌一季就需要有 300 个SKU的成熟阶段,“这就像一个写短篇小说获奖的人,完成了一本长篇连载小说。”

除了在国内孵化,名堂也开始帮助品牌“出海”,并将海外的优质品牌引入到国内。

蔡崇达将magmode名堂目前在做的事情以及接下来的规划总结为“三驾马车”:

设计师孵化:除了落地还有”出海”

这是名堂相对核心的业务板块,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由名堂孵化的品牌在国内已经开设了60~70 家单品牌店,这一数字在今年年底会到 200 ,营收方面,以 2018 年 12 月与 2017 年 12 月对比,将有五倍的增长。有孵化成功的单品牌在今年的收入会破亿。

在蔡崇达看来,名堂已经形成了孵化设计师品牌的方法论,今年名堂会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帮助品牌走向欧洲这些成熟的海外市场,除了参与国际时装周,更重要的层面在于海外的销售渠道扩充上。

之所以出海,首先是因为海外是一个更大的市场,而对于设计师们,除了落地开店并取得不错的市场反馈外,新品牌也需要在行业内去建立自己的声量,形成认知、获得认可,反向来看,海外市场的反馈又能够放大这些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受众和口碑。前段时间借助在巴黎时装周上的表现成为新晋潮牌的“李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引入海外设计师品牌,让他们更“中国化”

无论是从自身的商业角度考虑还是本身的模式上来看,名堂在孵化设计师的速度推进上并不求快,保持在2 个/ 年的速度。但另一方面,当市场对于“新”的诉求不断上涨时,如何抢占机遇呢?

名堂的答案是和海外设计师之间进行合作。

需要强调的是,名堂将海外品牌引入国内,并不只是简单的“代理运营”,而是让这些品牌更“中国化”,和孵化设计师品牌一样,在引入海外品牌这件事上,名堂也做的足够重:团队需要在已经通行的款上,进行微调 ,让品牌的版型廓形、货品结构更适应中国市场。可以理解为去“编译”一篇文章,“信达雅”是一个必须的考量。

蔡崇达告诉 36氪,目前团队已经签约了2 个品牌,并将在近期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而之所以能够推动这件事情,和团队前期孵化设计师过程中所形成的方法论不无关系,例如名堂自己的供应链优势 、名堂的集合店也能够作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测试站点、过往孵化签约的设计师本身在国际上反馈等都是前提基础。此外,蔡崇达告诉36氪,名堂也已经和法国国家的发展 BPI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无论是选送国内品牌参与时装周还是和法国本土品牌建立合作都有足够的资源背书。

在这些前提条件下,名堂也拥有了足够强的话语权。

特质化品牌时代,集合店会成为主流业态

对于magmode名堂来说,集合店最早起到的是“孵化器”的作用:团队首先在集合店以逐渐叠加SKU 的数量进行测试,再根据销售量、受众来判断是否孵化成功以及是否适合以品牌单体店的形式进行运营。通过自己的线下店来获取用户。

而在这一阶段,之所以将集合店作为专门的板块进行强调是因为,在蔡崇达看来,集合店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流业态,名堂需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发挥自己的规模化优势。

孵化一批“特质化品牌”是名堂的目标,与此同时,你我都能感知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特质化品牌也正独立长成,从品牌出口上来看,能够容纳多种品牌的集合店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业态,随着人群细分、渠道和媒介的去中心化,集合店会取代单品牌店成为更加主流的业态。

例如在日本以川久保玲的品牌矩阵就诞生了 Dover Street Market 这一集合店品牌,日本著名的集合店品牌BEAMS仅仅在东京就有 47 栋楼。

而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端来看,集合店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在“个性化”层面的购买诉求,相对于单店来说,无论是品牌还是品类都十分集中,例如,名堂集合店目前的复购率为70% 。

团队透露,目前名堂的集合店已经全线盈利,今年同店上半年的业绩较之于去年增长了1 倍以上,这也是团队早期没有预见的,其实从侧面也反映了集合店业态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

整体上来看,名堂的集合店更像是“立体杂志社”的最终出版物。为了内容的丰富度,除了自己产出内容,名堂也在签约“写手”,目前团队合作有 80 多个设计师。

在集合店的形态上,蔡崇达透露,更大和更垂直多样是两个主要方向。

“大”意味着要做综合体,甚至可以以一整栋楼的形式出现,以最大程度地容纳更多的品类和品牌,包括从已经在孵化的女装,主打“解决方案”和体验,更多样则是指从饰品、包袋、鞋等垂直品类入手。

总的来说,无论是集合店还是单品牌的盈利模型,都已经探索完成,在下一阶段,蔡崇达认为名堂的更多的精力将会放在运营模型上的革新上。

品牌的成长可以从内容、商业、产业三个层面来看,蔡崇达提到,对于名堂以及名堂孵化完成的品牌来说,都是在前两个环节上的探索,而产业除了意味着名堂需要再在供应链端,例如面料开发和生产,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外,也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和形式来提升零售效率,据悉目前名堂已经在搭建自己的技术算法团队。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