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师傅曾谋求新一轮融资,估值100亿刷新行业历史记录
作者 I 周佳丽 杨继云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又一只百亿独角兽要诞生了。
投资界独家获悉,知名糕点品牌——鲍师傅上半年开始启动新一轮融资,多数一线基金登门。伴随着烘焙赛道火热——虎头局、墨茉点心局融资一轮接一轮,鲍师傅的估值也被推到了令人咋舌的100亿元人民币,打破了当前烘焙赛道的估值历史记录。
鲍师傅的天价估值,堪称烘焙赛道火热的真实写照。这只百亿独角兽的故事始于17年前。2004年,来自“面包之乡”江西资溪县的鲍才胜夫妇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开了一家面包房,他们研发出的招牌产品“肉松小贝”开始在圈内风靡。2013年,因为一档电视节目,鲍师傅迅速火出圈,不仅引来大批排队人流,更是招来了无数山寨门店,最多时有2000家山寨鲍师傅。
一路走来,鲍师傅对外融资并不多,仅有天图投资、昆仑资本两家外部投资方。不过,杀疯了的烘焙却不断吸引着投资人涌入:就在今天,虎头局官宣了A轮融资;另一烘焙玩家——墨茉点心局也来势汹汹,在他们的背后是红杉中国、IDG资本、GGV纪源资本、今日资本、老虎环球基金、挑战者资本等知名VC/PE,这条赛道空前拥挤。
鲍师傅新一轮融资细节流出:
估值被推到100亿!
没想到,不起眼的糕点店跑出了一家百亿独角兽。
投资界独家获悉,鲍师傅上半年启动新一轮融资,趁着烘焙赛道火热,估值一度高达100亿元。这一次,不少一线VC基金主动找上门,聊了很久。
深圳一位接触过鲍师傅的消费投资人向投资界透露:“从2020年开始密集看烘焙赛道,今年初首先谈了鲍师傅,但估值涨得很高,最后还是下不去手。”对方透露,当时大概有5家VC机构同时接触着鲍师傅,“火热程度可见一斑”。而上海一家知名PE机构也密集沟通过鲍师傅,但最后没投,“看不懂估值”。高达100亿元的估值,或将刷新中式糕点行业的历史记录。
投不成鲍师傅,VC们开始将视线转向其他烘焙品牌。从长沙到上海、到苏州,到南京,都有寻找烘焙项目的VC投资人。某位知名投资人直言,他在了解到鲍师傅估值后,转身投了长沙一个烘焙品牌。此后,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等烘焙品牌开启了令人咋舌的融资节奏。
一笔笔大额融资接连诞生,引爆了沉寂许久的烘焙行业。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估值被推高,鲍师傅新一轮融资变成一场拉锯战,“他们(鲍师傅)曾考虑降低估值。”
回过头来看,相较于那些一年融2-3轮的新消费品牌,鲍师傅对外融资经历并不多。2017年底,天图投资以10亿元的估值投资鲍师傅超亿元人民币,彼时鲍师傅还只在北京和上海有门店,“但是全国已经有几百家鲍师傅山寨店了,因此2020年鲍师傅最大的任务就是打假。”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冯卫东曾透露。
对于融资这件事,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曾表示,一开始并不想拿资本的钱,不想为了赚快钱有可能葬送自己的品牌。一是鲍师傅靠自有流水滚动开店,并无压力;二是他觉得拿了别人的钱,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不过2017年还是耐不住天图投资的执着,反复与对方谈了数次后最终接受了融资,后来在2020年12月接受了昆仑资本的又一轮投资。
“资本带给我的好处在于,他们会不停地为我打开一扇扇窗,让我用另一种视角看待鲍师傅发展的新机会,同时也会让我们变成一个越来越具有现代化管理气息的企业,这是我觉得很宝贵的地方。”事后鲍才胜曾总结。
47岁江西创始人带队,
网红鲍师傅是怎样炼成的?
鲍师傅的创始人鲍才胜,来自“面包之乡”江西资溪县。
鲍才胜生于江西,祖籍浙江——上世纪60年代,他的父辈从浙江杭州千岛湖移民到了江西资溪县,1974年,鲍才胜在这里出生。80年代末,资溪掀起做面包生意的热潮,小县城里4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做面包,鲍才胜的父母也赶起潮流,学着做面包,不久后还借钱在安徽开了一家面包房。
从那时起,鲍才胜就跟着跑前跑后。在他的印象里,那时的母亲经常工作到天亮。这是烘焙这份工作给他的最初印象。
1995年,鲍才胜到河南读书,因为家庭的影响,他在郑州开起了面包店,后来还做过烘焙原材料生意。不过,初次的独自打拼并没有给他惊喜,甚至损失了不少钱,背了一身债。倔强的他去到信阳,依旧做面包生意,直到2004年靠此还清了所有债务。
2004年,鲍才胜与妻子来到北京,在中国传媒大学旁定福庄北街上开设了一家“鲍仔西饼屋”,卖面包、西点。那是极传统的夫妻店模型,二三十平的档口店,小小的门脸陈列着散装的糕点。那时连锁面包房虽不多,但卖的品类都很相似,谁也没有想到,日后风靡的鲍师傅就是从这里走出来。
创办了鲍仔的第二年,鲍才胜研发出了一款新品——小贝蛋糕,这款招牌产品一经推出立刻风靡。也是在那一年,考虑到鲍仔总会变老,鲍才胜给鲍仔改名“鲍师傅”。
因为临近学校,鲍师傅的生意还算不错,但鲍才胜时时焦虑:如果没有特色,未来必定陷入同质化竞争。肉松小贝的受欢迎让他找到了突破口,当时,这款产品在鲍师傅的店里的销售额占了一半,鲍才胜觉得:“如果再开面包房,整个北京有好利来、味多美等等品牌,我们不如就围绕蛋糕来打造特色小吃。”
2008年,鲍才胜夫妇在北京二环雍和宫附近开了新店,打出“鲍师傅糕点”招牌,肉松小贝继续流行着。转眼到了2013年,因北京电视台一档美食栏目的探访,鲍师傅迅速走红。
鲍师傅火了,鲍才胜却有些“不胜其烦”,原因是山寨店开始满地出现。最夸张的时候,全国的山寨“鲍师傅”门店已经达到了2000余家,但正宗的直营门店实际上只有26家。在真假鲍师傅的困扰下,鲍才胜走上了漫漫打假路,2014年,“鲍师傅”商标成功注册,鲍才胜正式开始维权,直到2020年,这样的诉讼还在进行。
2017年2月,鲍师傅在上海人民广场开了第一家店,人气爆棚,门口几乎天天着排长队,甚至有消息说,“上海人民广场鲍师傅糕点店排队7小时,黄牛高价倒卖排号”。这样的现场在各处上演。2017年年底,在获得天图投资的A轮融资后,仅有26家店的鲍师傅估值达到10亿人民币。
鲍师傅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据了解,目前鲍师傅在全国38个城市开设有78家门店,其招牌产品肉松小贝蛋糕一年销售量超过1亿个,部分门店依然存在着消费者排队购买的状况。
鲍才胜曾说,“我们想要做百年民族品牌,目标并不是要赚快钱,而是中点复兴,走出国门。”鲍师傅的出海计划正在酝酿。如今,鲍师傅又在经历新一轮的融资,或许不久后,他们也将上市,就像他多年前感慨过的那样——台湾一个品牌只卖太阳饼,走特色路线,也做成了上市公司。
杀疯了,VC排队给钱
投资人:这种狂热,我看不懂
现在,VC都在抢烘焙。
这个赛道达到了空前高潮。就在今天,新中式烘焙品牌——虎头局官宣了A轮融资,GGV纪源资本和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联合领投,老股东红杉中国、IDG资本、天使投资人宋欢平跟投。
这是时隔半年后虎头局完成的又一轮融资。今年一月份,虎头局曾完成了由红杉中国领投,IDG资本、挑战者资本跟投的Pre-A轮融资,此时虎头局的估值已经涨至20亿元。短短两年,虎头局已经成为VC圈炙手可热的标的。
另一烘焙玩家——墨茉点心局也来势汹汹。上个月,“风投女王”徐新掌舵的今日资本出手投资了墨茉点心局,成立仅一年估值已超10亿元。目前,墨茉点心局在长沙开店不过10余家,单店估值超1亿元。最近消息,多家一线基金以及腾讯都已经在洽谈投资墨茉点心局新一轮融资。
南京也出现一家备受VC关注的烘焙品牌——泸溪河。这家2013年诞生于南京的中式糕点品牌,在短短7年间门店已突破140家,收割了一众消费者粉丝。期间,不少投资人主动上门寻求投资泸溪河,但因创始人不开放融资而都未能成功。不过投资界独家了解到,目前泸溪河已经开放首轮融资,且已经有一线美元VC投进去,估值50亿元甚至更高。
此外,哈尔滨食品厂、轩妈、詹记、青桔和木鱼等多个中式烘焙品牌连锁店也迅速崛起,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热门城市跑马圈地。今年以来,烘焙的风口迅速崛起,令人猝不及防。
中式烘焙为什么突然这么火?疫情后,线上流量成为了人人争抢的资源,价格暴涨,于是投资人将很大一部分目光转移到了线下消费场景,烘焙店自然而然进入了VC视野。“产品容易标准化,开店易于规模化,而且坪效可以做到很高”,深圳某VC投资人分析,这样的爆红逻辑和新茶饮有共通之处。
“你不得不承认,是一堆吃货捧红了网红店。但是吃货所看重的是,你的产品是否真的好吃,口感和质量是否超乎他们的想象,仅此而已。”有业内人士这样解释。
不过也有专注消费的投资人表示,看不懂为何大家都在疯狂投烘焙,甚至不惜如此高估值进去只求一点小份额,“我实在难以想象,下午3-4点,年轻人在办公室里吃麻薯等点心的场景。”实际上,烘焙的上一轮热潮是在5-6年前,一些不错的品牌走了出来,但现在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悄悄消失。
作为早一批崛起的中式糕点品牌,鲍师傅也经历过大洗牌。鲍才胜深有体会,他曾表示:“烘培行业有一个怪理论,5年洗一次牌,一成不变的,就会被洗出去。其中,就有产品力、口感、装修的转变。当然,这一理论也适用于网红品牌。”
现在,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在找好吃的、好喝的。所有人都坚信,中国一定会诞生更多市值千亿的消费品巨头,这样激动人心的历史性一幕正在发生着。而另一边,“消费品牌的高估值,是该降降温了?”的心声,也开始在圈内流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