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鞋王”匹克高调融资15亿,想做一家运动科技公司
人人都喜欢逆袭的故事。
昔日的“鞋王”匹克体育或许可以给他们带来这样一场好戏。
9月26日,国产运动品牌匹克体育获得了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领投、建信信托等公司跟投,融资金额3亿美元(15亿人民币)。
这笔融资意义挺特别,它是匹克体育自私有化以来的首轮融资,同时这或可视为其冲击A股上市的先行预告。
从风光无两的“鞋王”到“被边缘化”的其他种类,匹克体育的经营之路颇为起伏,如今高调融资回归大众视野,在探索资本市场路径之时,更是想要抓住国产运动品牌的风口。
1
“鞋王”的坠落
回顾匹克体育品牌的发展,可以说也对中国运动鞋服行业的历史进程走了一遭。
匹克的创始人许景南生于福建泉州,由于家境窘迫,很早的时候就承担起生计,捕过鱼,拉过板车,慢慢地算是积攒了一些积蓄。
受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年轻的许景南也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兴许是福建人自带的商人基因暗暗涌动,看到耐克在泉州开办工厂之后,他便起了心思,比起做配套代工,更想要做本土运动鞋制造,走出国门。
在工人伙伴的助力下,1989年匹克体育在"鞋都"晋江成立,开启了它的辉煌时刻,凭借赞助八一男篮队,认知度显著提升,随后以“篮球装备制造商”为定位,聚焦品牌国际化,签约不少明星球队,成为了首个进入美国NBA赛场的中国篮球鞋品牌。
签约代言人矩阵
图片来源:官网
借着与国际赛事的合作,匹克很快就跻身头部梯队,成为了当时的“鞋王”,2009年登陆港股,获得20倍的超额认购,不过上市首日股价跌破发行价(4.1港元)。
这一表现似乎有所预示到了匹克不久后要走的下坡路。
此前,匹克为首的国产鞋服厂商初尝蓝海甜头,通过经销商模式打开销售网络,加快了扩张步伐,在那时,开店数和销量成一定的正比。
但久而久之,跑马圈地达到极限就将迎来了一次不可避免的崩坏。
过度扩张过后,市场需求跟不上供给的脚步,产品同质化严重,压货高压笼罩在品牌厂商之上,一时间行业骤冷,不少国产品牌都陷入了业绩下滑的低谷。
匹克自然难以逃脱这一困境,虽然通过一些调整举措尽力改善,但总归是渐渐落了下风。
经过了艰难的去库存时期, 行业进行了一次洗牌,彼时的市场竞争格局为之一变,耐克、阿迪达斯坐稳头部宝座,安踏、李宁紧随其后,而匹克就没那么幸运了,坠落得彻底。
压制于越发炙热的竞争,营销资源遭到侵蚀,匹克的业绩下降明显,2011年-2015年营收分别为46.55亿元、29.10亿元、26.15亿元、28.42亿元、31.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78亿元、3.11亿元、2.44亿元、3.21亿元、3.92亿元。
从高位跌落的副作用很直观,股价也跟随业绩持续萎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低于发行价。
港股本身的流动性就比不上A股,基于对发展的考量,匹克不愿再过着这般难捱的日子,在2016年11月正式撤销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2
搭上科技与国潮
黯然退市本就是无奈之举,这并不意味着匹克没有机会再逆转翻盘。
一方面,市场空间可期,体育强国深入人心,运动鞋服板块的景气显著提升。
人们对运动鞋服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性,不仅具备科技属性的功能,也应具备个性化表达,如果能彰显文化品格那自然再好不过。
可以发现,疫情打击下,比起海外品牌在“新疆棉”上频频引发争议,近年来国内运动鞋服品牌发展速度惊人,通过创新升级,纷纷走出了一片天,巩固了市场地位,国潮就此兴起。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鞋履市占率国产品牌安踏、李宁、特步、乔丹的国内市场份额提升明显,由2015年的2.0%、1.6%、1.9%、0.5%分别升至2020年的4.7%、2.6%、2.2%、2.1%。
前有中国李宁、安踏在品牌、产品、渠道进行革新,重视品质和效率,后有鸿星尔克在疫情时期的另类出圈...这对已慢人一步的匹克来说,压力不小。
但重压之下所激发的成长潜能也更为珍贵,若是走对了路,匹克重披荣光也不是不可能。
退市之后,匹克醒悟的很快,着实开始改革升级。
最先发力的卖点在于技术,研发能力对于运动鞋服标的来说不可或缺,决定了产品的功能性,把握着其生长命脉。
匹克体育不甘于只做传统装备制造商,想要转型成为一家运动科技公司。
在自主创新的探索下,2018年底推出态极科技,搭载对环境应力可感知、响应的智能材料,可根据不同运动状态,实现自适应性缓震与回弹功能,强化运动表现,产品销量增长较为可观,出现了一系列的爆款。此外,2020年12月发布了态极技术3.0版本——超轻量化版。
图片来源:官网
同时,匹克体育在渠道、营销的把控上也有所加强。
一边加强线下门店建设,例如,2020年7月,匹克全国首家匹克态极店在沈阳开业,计划未来三年开出800家-1000家匹克态极店。
再者,继续巩固其营销资源,除了签约体育明星,最近签约了当红小生吴磊,成了其国内明星代言人,聚焦年轻世代,进一步加强了品牌的曝光效应。
更为重要的是,匹克体育也开始重视社交媒体的能动性,开始活跃在抖音、微博等中,甚至CEO许志华每周开直播,与消费者直接对话,提升黏性。
图片来源:官网
虽然匹克体育的举措是取得成效的,但整体想要与目前的头部品牌齐肩,在博弈之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借着运动鞋服的景气度,搭上国潮快车固然不错,但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非理性繁荣”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有泡沫。
近来,投资者普遍对新消费、国货等概念关注较高,匹克体育回A股重估市值存在一定的积极预期,但潮水退去后,高度内卷激烈,是破发还是节节高,仍有不确定性。
3
结语
中国制造的存在感已不容忽视,借着国潮掀起的热浪,不少国产运动品牌抓住机会,顺利转型,品牌重塑后迎来了一次华丽蜕变。
匹克体育曾黯然私有化退市,被人遗忘于时光长河中,近年来重新振作,奋起直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旧相对于竞争对手落下不少,且不论能否成功回归A股,再战资本市场,匹克体育以“科技+国潮”为核心的探索在大方向上较为积极,存在上升空间,而品牌能否走得长远还得聚焦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