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电商 > 正文

洋码头“爆雷”:拖欠货款2亿,寻求并购

灵兽
摘要:8月31日,曾碧波在线上会议表示,洋码头目前拖欠货款2亿元,此外还有保证金3800万元。

作者/十里

1

人去楼空,欠款2亿

“少数人把公司往死里逼,其实会让这个平台往不可逆的方向去发展”。这是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针对近期拖欠商户贷款、总部关停等消息做出的公开回应。

按照他的说法,自己的一切工作、生活计划都被打乱,甚至有人隔三差五到住所骚扰,他只能将“房子、车子卖掉,住在宿舍”,而曾碧波口中“骚扰”的人,正是被洋码头欠款的买手。

8月31日,曾碧波在线上会议表示,洋码头目前拖欠货款2亿元,此外还有保证金3800万元。

之后,不少被拖欠货款的买手开始找到媒体发声维权。据报道,已有多名商家投诉,洋码头长期拖欠支付商家货款,金额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与此同时,洋码头位于上海静安区的总部办公室,也已人去楼空,理由是为节省成本,员工居家办公。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洋码头的买手陆续在社交媒体平台爆料,账户内十多万货款便无法提现,或许对于曾碧波而言,买手的骚扰并非是突然发生。

一位曾入驻洋码头的买手爆料称,周围很大一部分商家由于未收到货款,已经退出平台,有些人损失很大,有些人甚至不敢再发货,担心自己越亏越多,更多人则是不在乎退款了,只想着可以将账户的钱提现出来。

为了安抚商家的情绪,去年年底曾碧波给头部买手开会,会议上称,到现在还在洋码头上坚持的卖家,你们是把后背交给了洋码头。当时,很多买手认为这是一番打鸡血的话语,“但没想到,的确是在后背给了一刀。”

“没过多久,不少商家就收到洋码头的告知函,让买手提供从开店来每一笔的交税和物流交税的资料,否则不会退款,”上述买手称,海淘的流程是一年总共交一次税,拿不出来每一笔缴纳情况,最关键的物流信息,是清关公司内部资料,个人也无法拿到。

同时上述买手称,自己咨询过律师,是否提交交税的资料,本质上与拿回自己的货款没有联系,洋码头和买手属于雇佣关系,国家只会查洋码头的交税情况。

而这封群发的告知函,也是将买手与平台推向“对立”的导火索。

一面,是买手、商家对平台的控诉;另一面,是平台对商家的整顿,双方站在了对立面,而商家与平台的矛盾,也暴露出了洋码头的现金流和经营不善等问题。

到了8月23日,曾碧波通过洋码头买手服务号,向全球买手发布了一封长达5000字的公开信。他在信中说:“这次寒冬出奇的冰冷,今年的日子真的太难过了。作为公司创始人,深感前所未有的压力重重,危机重重。”

曾碧波将洋码头的困境归咎于疫情影响,疫情原因导致国际进口快递的国际航班运能大幅减少,口岸清关时效拉长,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也受到严重影响。期间,用户订单取消率大幅提高,导致公司业务持续下滑。

洋码头表示,疫情对跨境电商的冲击是巨大的,包括国际航班资源以及入境清关时效等,“是全行业均需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言下之意是,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在面临着过冬,不能过于放大洋码头的问题,但此番言论并没有平息战火,依旧有大批供应商的维权诉讼以及银行抽贷,导致公司资金链进一步恶化。

只是,洋码头当下的困境,都是疫情原因所致吗?

2

洋码头战略失误?

在宏观市场环境上,因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被强行改变,跨境电商在近两年整体是保持增长的。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

行业如此向好,洋码头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这也间接说明企业运营模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洋码头本是国内最早的海淘平台,甚至在其创立之初,国内电商巨头的比拼还紧盯国内市场,无暇估计海淘未来的增量,然而当它们涌入之时,也是将洋码头推向深渊之日。

2016年,洋码头的C轮融资一直进展不顺利。另一边京东、天猫等大厂,在完成国内的布局后,开始转战海外,巨头的进入也将资源、供应链、物流等优势全部集中到海淘业务中。

彼时,洋码头尽管是最早的平台,也禁不住这番打击,巨头进入后,迅速改写了海淘市场的格局。

到了2021年,据艾媒咨询发布的全球及中国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天猫国际、考拉海购、京东国际,已拿下了海淘市场的半壁江山,洋码头的市场份额仅为5.5%。

除了巨头的冲击之外,洋码头本身在模式上就存在不小的问题。

相比天猫、京东、网易考拉等电商平台在布局海淘业务时,主要依靠B2C或者B2B的模式做大,建立自己的保税仓,直接对接品牌商户的模式,不仅能保障商品的质量和用户的正品权益,也能在外部环境动荡时,相对有效地对冲了部分影响,减少平台损失。

而洋码头的模式则主要是C2C,通过买手制自行在平台开店,再售卖给消费者,尽管平台有一定的监管,但在社交媒体有商家爆料,“平台对买手资质审核并不严,只需要普通的资料,包括身份证、银行流水、居住证明等就可以开店,做假也查不出来,甚至没有经验的留学生和海外务工人员,只需要在当地拍拍照片,就能做海淘生意”。

平台监管不到位,自然在消费者终端埋下不小的隐患,C2C模式本就会暴露出各种商品的品控及买手信誉的问题。在黑猫投诉APP上,关于洋码头的投诉内容高达3530条,其中常见的投诉内容为“收到假货”、“迟迟不退款”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资金链问题逐渐显现时,洋码头想要通过拥抱资本市场来缓解自己的困境。2021年拆除红筹(海外)架构后,洋码头启动主动的自查自检,对于过去高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行为,洋码头进行调整和整顿,但显然已经无济于事。

通过买手制入驻平台低门槛、监管不力等方式,洋码头在跨境电商领域迅速做到行业第一,实现盈利获得短暂的胜利,但巨大的运营漏洞终究会显露出来,外部因素的变化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的到来。

同时,洋码头在危机出现时,并未针对疫情采取任何的调整应对,反而在现金流难以为继之时,在面对电商巨头冲击,流量和资金都成难题之际,仍旧大力发展线下门店。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洋码头已经开设6家线下免税直购店,分布于上海、重庆等地。

当下,洋码头的困境早已不止来自疫情的影响,致使整个时效链路时效拉长,公司资金回笼慢、业务量降低等,更重要的是内部,平台的合规改造遭遇巨大挑战。

3

上市搁浅

从时间线来看,洋码头所有危机的起源都是对上市的执念。如果上市成功,的确可以解决洋码头的资金问题,也增加后续转型的筹码。

在今年8月的内部说明会上,曾碧波透露在拆红筹架构的时候,洋码头退股退掉了很多资金。曾碧波说,“2021年,我们退掉了新浪微博的投资,还了他们1个亿的现金。”

此外,曾碧波表示,去年年初,银行抽贷了将近8000万元。

根据天眼查显示,洋码头最近的一笔融资D+轮,由盛世投资数亿元人民币。

彼时,曾碧波称,资金全部会用到资金平台改造,因为资金托管到支付宝国际和微信国际之后,需要把大量资金放进去,确保正在经营的卖家货款能得到及时结算。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洋码头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依然烧掉数十亿资金,还拖欠平台买手的货款、保证金,甚至连房租、水电费都交不起,但商家的货款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应属于洋码头的资金,如今买手货款被拖欠,洋码头恐怕还要被扣上“平台挪用资金”的帽子。

然而,执着上市的洋码头,即便上市成功,就能阻挡雪崩的到来吗?

纵观同类型的垂直电商平台,没上市的一片狼藉,上市的股价表现很差,蜜芽最终还是走上了“停运”的道路;寺库负面不断,面临退市风险。

除了一心想要上市,为了救洋码头的命,曾碧波与国内电商巨头都发出过信号,最终都没有谈拢。有媒体报道称,曾碧波曾与黄铮沟通,想让拼多多将海淘业务交给洋码头来做,但遗憾的并未合作成功。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曾碧波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的确拖欠买手 2 亿元货款,洋码头正在寻求并购。

如今看来,被并购对洋码头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只是无论哪种结局,也都只是互联网电商发展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更重要的是,洋码头的上市之路暂时搁浅,还要面对上亿元的债务危机,能否挺过去,也是一个未知数。

只是,“死而复生”的故事在互联网很难见到。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