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电商 > 正文

每日优鲜获近2亿元融资

零售圈
摘要:8月4日,每日优鲜在其官网公告,分别与两名投资者签订了两份融资股份购买协议(即股份购买协议)。

作者 | 祖龙

来源 | 零售圈(ID:retailsphere)

​​“生鲜电商第一股”、“前置仓第一股”每日优鲜在经历“退市警告”、“债务危机”后,再次“融资”的消息一度成为零售圈职业经理人关注的焦点。

《零售圈》了解到,8月4日,每日优鲜在其官网公告,分别与两名投资者签订了两份融资股份购买协议(即股份购买协议),根据融资股票购买协议,投资者同意在满足某些交割条件的前提下,认购公司总共54亿股B类普通股,总收购价为2700万美元(约合1.93亿元人民币)。融资股票购买协议下的交易完成后,新投资者将持有公司54亿股B类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和流通股票总数的88.1%。同时,两位投资者均同意将根据股票购买协议发行的所有股份的投票权全部委托给每日优鲜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徐正。

每日优鲜原来的董事长兼CEO为创始人徐正,截至2023年6月30日,徐正持有11.8%的股权,及72.8%的投票权;腾讯持股为7.6%,有2.3%的投票权;Xiamen Missfresh Equity Investment Partnership (Limited Partnership) 持股为7.5%,有2.3%的投票权。

此次交易的达成,也意味着每日优鲜股权和管理层发生了重大变动。郑旭算是买了每日优鲜上市公司的壳。

同时,《零售圈》注意到,每日优鲜与MejoyInfiniteLimited及其股东签订的另一份股份购买协议(即业务收购股份购买协议)。根据另一份股票购买协议,每日优鲜同意以1200万美元的现金购买其股东持有的MejoyInfiniteLimited的所有普通股,但须满足某些成交条件。股份购买业务收购协议完成后,每日优鲜将开始提供定制的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和服务。这与此前每日优鲜公布的计划相符,当时每日优鲜对外公布将利用在电商以及供应链方面的积累,专注于提供数字营销解决方案,以及自有品牌产品的零售业务。

《零售圈》此前曾报道每日优鲜“退市”相关消息,今年6月13日每日优鲜宣布,其在2023年6月6日收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资格部通知,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已决定将每日优鲜公司的美国存托股(“ads”)从纳斯达克摘牌,除非公司及时要求在纳斯达克听证小组(“小组”)举行听证会。

每日优鲜计划及时要求专家组举行听证会,并在听证会程序最终结束之前暂停任何摘牌相关行动。同时,每日优鲜也表示,公司不能保证审裁小组会批准公司继续上市的要求,也不能保证能够在审裁小组在聆讯后给予的任何延长时间内证明公司遵守了适用的上市准则。

成立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首创“前置仓”生鲜到家模式,一度成为行业学习的典范,但高履约率一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使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很长一段时间并未成为他的包袱,其业务模式被业内和资本认可,从2014年至2020年,6年间每日优鲜共完成了11轮融资,其中腾讯参与了5轮融资,也是每日优鲜第二大外部股东。此外,每日优鲜的投资方还包括中金资本、联想创投、高盛集团、老虎环球基金、华创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在经历“口罩”事件后的第二年,2021年6月25日,每日优鲜成功登录纳斯达克,比主要竞争对手叮咚买菜早4天拿下“生鲜电商第一股”称号。当日每日优鲜IPO募资额约3亿美元,IPO市值为32亿美元。上市不到一年后的2022年,每日优鲜曾收到过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三次退市警告。直到今年收到“摘牌”通知,每日优鲜似乎在资本市场上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跳。2022年年中以来,每日优鲜更是负面缠身,供应商欠款不断,付不起员工薪水,员工大批离职。

据2022年11月,每日优鲜向美国SEC递交的年报,每日优鲜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60亿元、 61.3亿元、69.5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9.09亿元、16.49亿元、38.5亿元,合计亏损超100亿元。

在商超模型中,生鲜拉人气,百货拉毛利,食品拉销售,三大品类各司其职,但在生鲜电商出现后,生鲜不仅仅成为拉人气的主力军,而且成为整个品类的销售担当,但生鲜高损耗的属性本身就是先天性的。加上电商需要更高履约成本支撑,让这个零售模型的成本高居不下,制约着其正常发挥。

虽然行业涌现出像叮咚买菜、朴朴、盒马等生鲜电商的新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成本、高损耗、低客单价及低利润都是生鲜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的现状。此外,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有88%的店铺亏损,7%巨额亏损,只有1%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生鲜电商相关企业总注册量达27047家,是2017年的近三倍。而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117.4亿元,同比上升18.2%;预计今年这一市场规模达4198.3亿元。

在整个零售产业链条中,初级农产品经过简单“收割”进入商超或者批发渠道,我们把它称之为“生鲜”品类,字面意思是“原生”和“新鲜”,在零售业,我们把它称之为“非标品”,就是没有标准化,包装化,品牌化的商品。

近年来,预制菜的发展,让生鲜品类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它将一产的农业,二产的工业和三产的服务业融合起来,将农产品工业化,将生鲜品标准化,在实际经营层面值得零售从业者关注,虽然食品安全问题,添加剂问题阻扰着C端消费规模的发展,但这种趋势在生鲜电商和生鲜零售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

《零售圈》了解到,自去年5月,叮咚买菜就已经开始收缩战场,而且还将未来发展的重心押在了预制菜上。去年2月叮咚买菜成立了预制菜事业部,并将其升级为一级部门。今年3月,叮咚买菜面向全行业招募“预制菜合伙人”,开出了总目标规模50亿元的预制菜订单。

而在今年的一季度财报中,以预制菜为主的自有品牌商品已占到了叮咚买菜整体GMV的19%,其中自有品牌的用户渗透率已经提升至70%以上,主打家常菜系列的预制菜品牌 “蔡长青”目前月销量已经超过7000万。

除了叮咚买菜,盒马也在押注预制菜,除了成立一级预制菜部门,还将计划开出预制菜专卖店等。

做生鲜电商,不妨尝试一下预制菜。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