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投融资观察|消费者回来了,但消费力没回来
文 | Bale
据iBrandi品创不完全统计,2024年3月,新消费市场共发生18起投融资事件,金额约为9.91亿元。
环比2024年2月的12起,3.36亿人民币,数量涨幅为50%,金额涨幅为191.96%。
同比2023年3月的37起,50亿人民币,数量跌幅为51.35%,金额跌幅为80.38%。
融资轮次方面,除1起战略融资外,11起发生在天使轮/种子轮阶段,剩余6起则发生在A轮阶段。
融资金额方面,千万级最多,完成9起,其次为百万级,完成6起。
3月共出现3起亿级项目,分别为完成预制菜品牌「联舌工坊」、蛋鸡养殖及蛋制品公司「正大蛋业」与消费级AR品牌「雷鸟创新」。
相较于2月过节的“冷寂”,3月的投融资市场得到了一些有限的“回温”。
具体到3月投融资情况,食品、饮品分别完成5起融资,其中食品有两起亿级融资;饮品方面新茶饮、咖啡各两起,另外一起则是一家米酒品牌「双塔米酿」。
其中,唯一值得关注的是在争议中披露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的「满记甜品」。
在披露本次融资之前,满记甜品一直在被负面新闻包围。事实上,无论是多地撤店,还是会员卡充值余额退款问题,背后映射的,都是“甜品店”在消费市场的举步维艰。
满记甜品也不是没尝试过自救,2022年5月,满记甜品和新锐奶茶品牌小满茶田合并,希望通过成熟品牌与新锐品牌的结合,走出一个新满记。彼时,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曾表示,新满记将打造甜品“零食化”、“礼品化”、“全日化”,并计划开设旗舰店。
但现实并非如此,两年过去,不仅所谓的旗舰店从未出现,本希望是一场“强强联合”的联姻,现在双方都有些自顾不暇了。
截至发稿前,据窄门餐眼显示,满记甜品现存门店207家,而小满茶田门店仅剩1家。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新茶饮赛道,小满茶田本竞争力本就不强;另一方面,对于满记甜品来讲,随着用户愈发重视健康,这个“甜”字不仅失去了吸引力,甚至还可能是在劝退消费者,再加之新茶饮品牌也在不断侵蚀着港式甜品市场。
比如,杨枝甘露、白雪黑糯米甜甜……这些曾是满记甜品的招牌产品,但现如今,其可以出现在奶茶杯中,成为新茶饮品牌的招牌产品。
对于满记甜品来说,如果不想步许留仙的后尘,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定位,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除了投融资,3月的消费市场,还两个关键词:茶百道、财报。
继2023年8月15日、2024年2月23日先后两次递表后,茶百道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连锁新茶饮第二股”之争也就此落下帷幕。
一年销售奶茶超10亿杯,门店数量高达7927家,估值近180亿元,这是茶百道交出的成绩单。但就像《通过港交所聆讯,180亿估值的茶百道》一文中分析的那样,光鲜背后,茶百道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高度依赖加盟模式,一方面对于茶百道的门店管理是一种考验,稍有不慎,品牌形象就会受到影响,月中的315被爆食安问题就是案例之一;另一方面,高速扩张高度依赖加盟商,这也导致了其营收结构极为单一。
显然,对于茶百道来说,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3月同样也是财报季,只不过,通过梳理各大企业财报,尤其是餐饮企业财报,一个现实是:消费的人确实都回来了,但是消费力真的没回来。
饮品方面,奈雪的茶、海伦司先后于3月底发布财报,好的一面是,两者都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只不过,扭亏为盈的背面,靠的不是消费力,而是企业自身的节衣缩食,降本增效。
奈雪的茶 ,2023年平均销售销售金额从34.3下降到29.6,其单店日均订单量也从348.2下滑至344.3单;与之相对的是自身成本的降低——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从23.5%下降到20.3%,租金比重从15.5%下降到了14.5%,外卖费用的比重从9.4%下降到8.2%。
最终门店经营利润率从11.9%提升到17.7%。
海伦司 更是“断臂求生”。关了近400家直营门店、人力成本降幅高达70.2%……如此收缩之下,才得以扭亏为盈。
消费者虽然回来了,但是消费力似乎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好。当下的消费市场,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不言而喻,是质价比时代,但其实也有点极致性价比时代的意味。
1、该融资数据由「iBrandi品创」不完全统计,由于新消费涉及面较广,故可能存在统计遗漏情况;
2、融资时间以媒体披露时间计算;
3、数据来源:36氪、IT桔子等互联网信息及品牌投稿,由iBrandi品创整理制图,图片及数据引用需写明来源。
4、对于向市场公开金额的融资,计算中用实际数字。对于没有公开的金额融资,部分融资额数据为估算值,计算方法如下:模糊金额处理:数十万=50万;数百万=300万;数千万=3000万;亿元及以上=10000万;千万级=1000万;百万级=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