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价格战、不下沉,精品咖啡Manner开进上海房产中介的门店
作者/李馨婷
精品咖啡品牌MANNER COFFEE(下称“Manner”),又有拓店新花样。
近日,位于上海中潭路的上海链家·Manner共享门店正式开业。上海链家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该门店目前由Manner直营,开设共享门店的原因,是链家希望把门店打造为共享空间,Manner也希望借助链家在居民区的核心位置和强大网络,可以更近地服务顾客,加强品牌认知。上述人士还表示,目前该共享门店仅有一家,未来会考虑将该类门店复制到其他门店、地区与城市。
作为国内头部房地产中介品牌,链家门店遍布国内一、二线城市成熟社区。如果上述共享门店能够顺利复制推广,Manner的门店数量有望大幅增长。
这或许也能缓解Manner的增长焦虑。
精品咖啡也在卷规模
2015年,Manner创始人韩玉龙在上海静安区南阳路开了一家仅有2平方米大小的窗口店,
凭借更浓郁的口感和极致性价比(售价在15-25元),Manner打响了其“平价精品咖啡”的第一枪。
成立的前三年,Manner只在上海开出了3家店。2018年—2021年,新消费赛道融资火热,Manner也先后获得今日资本、H Capital、淡马锡、美团龙珠与字节跳动等机构数亿美元的投资。资本加持后,Manner门店网络在上海与全国范围内加速拓展。
2022年3月,Manner一连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重庆等10个城市同时开设200多家新店;2023年10月30日,Manner迎来第1000家直营门店,提前完成了“到2023年底门店开到1000家”的扩张目标;2023年12月31日,Manner宣布全国直营店数量已突破1200家。迅速的开店节奏,或许也从侧面反应出Manner对规模的渴望。
与同样诞生于上海,且同样获得多轮融资的连锁精品咖啡Seesaw与M Stand相比,Manner的拓店步伐显然更快。
浙商证券2022年的一份研报显示,据测算,Manner单店平均收入约7000—8000元/天,按照单月店效24万元计算,Manner单店月净利可以达到5.7万元,净利率23.75%,投资回报周期小于12个月。
相比之下,Seesaw的门店整体更大,注重塑造咖啡消费的场域氛围;M Stand的门店则主打融合咖啡与美学设计,坚持“一店一设计”。相比之下,Manner小面积高坪效的门店模型更能进行快速复制与扩张。窄门餐眼显示,目前,Seesaw门店共98家,M Stand门店共527家,门店规模与Manner差距较大。
此外,近年来,Manner也与LV、赫莲娜、野兽派、内外、特斯拉等各领域知名品牌进行联名合作,将“精品”的调性贯彻到底。2022年、2023年,Manner接连三次与LV进行合作,其中,2023年6月与LV在上海推出的限时书店更是收获高话题度。
尽管门店数量大增、联名营销不断,但公开报道中,Manner的最后一轮融资仍停留在2022年,而2023年,M Stand完成了数亿元的B+轮融资,领投机构为小红书。
Manner的增长焦虑
即便已经成为第一个全直营、门店量级突破千店的连锁精品咖啡品牌,Manner仍面临增长焦虑。
当下,咖啡品牌间的规模战愈发激烈。过去一年,星巴克、瑞幸、库迪等品牌纷纷加速在国内开店布局,低线市场成为上述品牌挖掘增量的重点发力区域。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星巴克、瑞幸与库迪门店在国内所覆盖到的城市数量已在300上下,省份集中度分别为14.39%、14.42%与11.14%。
相比之下,Manner仍坚守一、二线城市。窄门餐眼数据显示,Manner目前覆盖到的城市数量为57家,门店省份集中度为43.88%,高度依赖上海市场,品牌位于上海、广东、北京与浙江的门店总数超900家。
同行们加速拓店,留给Manner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但就现阶段的Manner而言,其偏小众精品的调性与坚持全直营、不打价格战的发展模式,显然并不适合面向低线城市大幅拓店。
或许是因为上述原因,Manner采取了在一、二线城市里加密布局、继续深耕的发展策略。
极海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Manner门店中位于“已有门店周围500米”距离的“加密门店”占到了门店总数的35%。相比之下,星巴克在同一标准下加密门店的占比仅为27%,瑞幸咖啡的加密门店占比仅为25%。
Manner的门店类型也进一步丰富。Manner初创时,主打3—10平方米的窗口店。目前,品牌拓店的主要类型是20—50平方米的主力门店。此外,Manner还推出了80-100平方米的带烘焙门店和150平方米的带餐食门店。
与链家推出共享店,或许也是Manner为了在既有市场里进一步挖掘潜在点位的探索之举。而持续深耕既有市场是否能支撑Manner挺过咖啡行业的混战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