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道破发:新消费的伟大与失败
作者|李佳蔓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茶百道,这个在四川起家的茶饮巨头,在4月份迎来了它的“大日子”。
2024年4月23日,茶百道在香港交易所主板登场,股票代码“2555”成为它的新身份标识。
半年前茶百道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现在茶百道以每股17.5港元的价格发行了约1.48亿股,意图募资25.9亿港元,市值预计高达258.6亿港元。这场资本市场的“首秀”却并非一帆风顺,市场给出了一个“下马威”。开盘即破发,股价像过山车一样急速下滑,盘中最大跌幅一度触及38%。
这一幕,无疑给那些正在港交所排队等待上市的饮品企业——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许会重新评估自己的上市计划。
01
茶百道港股闯关记
在四川的茶饮江湖中,茶百道无疑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但就在上市首日,茶百道的股价便遭滑铁卢。开盘后破发,盘中更是一度暴跌逾30%。截至当天12时,茶百道股价已经跌去了35.2%,报于11.34港元。
尽管股价遭遇不小挫折,但茶百道实力仍不容小觑。
截至2024年4月5日,茶百道在中国已经拥有了8016家门店,遍布全国31个省市。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以2023年零售额计算,茶百道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稳坐第三把交椅,市场份额高达6.8%。
茶百道的破发,深入剖析后会发现,这并非单纯的公司层面问题。饮品赛道的竞争日益激烈,从低端到高端,各类品牌层出不穷。自2022年以来,线下新消费的增长势头却已显疲态,新茶饮也不再是增长焦点。
更值得关注的还有港股市场的现状。港股的融资能力尚未恢复到最佳状态,流动性问题依然严峻。这使得港股在A股和美股之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众多待上市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都寄望港股能迅速摆脱困境、重振旗鼓,但这显然需要时间和努力。
那为何中国内地公司尤其是新消费公司,还是会选择在港股上市呢?
其中有着深层次的考量。首先,由于人民币资本层面的自由兑换尚未实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性相对有限。因此,对于接受了外币风险投资或希望将部分资产转化为外币的公司来说,港股和美股等境外资本市场无疑更具吸引力。
其次,A股市场对企业的要求相对严苛,不仅设立时间、盈利和增长等方面有严格标准,对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也有所限制。线下餐饮消费行业由于营业收入的真实性难以确认,因此在A股市场并不受青睐。因而,“蜜雪冰城们”只能选择在港股等市场寻找机会。
此外,与美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与内地更为紧密,没有时差问题,且内地背景的资金占比较高。美股市场更偏好互联网、高科技等行业,而中国消费公司在那里往往难以进入主流视野。
且港股也有着悠久的接收中国线下消费企业的历史,如海伦司、奈雪的茶以及泡泡玛特等案例不胜枚举。
02
“入坑”也不稳
不只茶百道“战战兢兢”。
奈雪的茶,这个被誉为“茶饮第一股”的品牌,三年“跌掉”人民币262亿元。2022年3月29日,奈雪的茶公布了其上市后首份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奈雪的茶实现总收入为43.0亿元(单位:人民币),相比2020年的30.57亿元大幅增长了40.5%。然而,经调整净利润却由2020年的盈利1660万元转为2021年的亏损1.45亿元(单位:人民币)。
尽管如此,奈雪的茶在产品研发和门店扩张方面却并未停下脚步。
产品研发方面:其现制茶饮、烘焙产品和其他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4.2%、21.9%、3.9%,显示出多元化的营收结构。同时,线上订单收入占比高达71.8%。
在门店扩张方面:从2015年底在深圳开设首家门店起,短短几年间,已在国内外70多个城市拥有了众多门店。2021年更是新增了326家门店,使得门店总数达到了817家。
然而,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管理难度逐渐加大,如何保证门店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奈雪的茶面临的重要课题。
奈雪的茶采取一系列措施:奈雪的茶不断推陈出新,以鲜果、鲜奶和优质茗茶重新定义高端现制茶饮行业。同时,公司还加大了对供应链和数字化技术的投入,其自研的数字化平台能够整合线上线下运营数据,提供业务决策支持。此外,奈雪的茶还通过会员体系、线上商城等多项功能增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和粘性。
尽管奈雪的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股价依然下跌。财报显示实现了大幅减亏,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营收也出现了下滑。可以说,市场对于奈雪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仍然担忧。
同样是面对上市之殇,瑞幸咖啡,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在短短时间内凭借“烧钱”战术异军突起,刷新了企业成长的速度极限,但也因惊人的亏损数据,又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2019年,当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家企业竟在短短18个月内烧掉了22亿人民币。从瑞幸招股书披露,2018年,瑞幸咖啡获净收入8.41亿元人民币(1.25亿美元),净亏损16.19亿元人民币(2.41亿美元)。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总净营收为4.785亿元人民币(7130万美元),净亏损5.518亿元人民币(约8221.8万美元)。
瑞幸的策略更简单粗暴:用补贴换市场,用亏损换增长。瑞幸的补贴战术更像是一场赌博,它在赌市场能够快速接受并依赖其品牌,从而在未来实现盈利。但现实是残酷的,一旦停止补贴,消费者还会买单吗?瑞幸能否走出这个烧钱的死循环,真正圈住用户,烧出忠诚度呢?
疯狂的扩张和补贴策略,虽然换来了市场的快速占领,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事故”。2019年,瑞幸咖啡成功上市,2020年初,瑞幸被曝财务造假并被迫退市,以陆正耀、钱治亚为核心的原管理层退出瑞幸。两年后,以陆正耀、钱治亚为首的原瑞幸成员再次出手,创立库迪咖啡,卷土重来,这也是后话。
现在糟糕的是,瑞幸的护城河似乎并不宽广,这种“上市后撒钱”策略是否能否持久?与京东、美团等平台级公司不同,后者通过了多年的亏损,在供应链、物流、仓储、IT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构建了坚实的生态循环。但瑞幸仅仅是一个咖啡品牌,它无法构建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
咖啡店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任何有意愿和资金的企业都能轻易进入市场。这意味着,只要竞争对手愿意烧钱,就有可能迅速崛起并挑战瑞幸的地位。同时,众多奶茶店如蜜雪冰城、茶百道等也在争夺消费者的“咖啡脑袋”。
瑞幸的增长空间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其门店数量在近年来迅猛增长,2023年末已接近1.7万家,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更是突破了2万家。然而,这种疯狂的扩张是否可持续?竞争加剧和门店数量逼近平台期,是否会对公司的后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总的来说,瑞幸在2023年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
其总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48.6亿元人民币(约合34.5亿美元),同比增长87.3%。与星巴克中国相比,瑞幸在销售额上险胜一筹。同时,瑞幸还以惊人的速度扩张门店,全年净开“新门店”数量达到了8034家,同比增长率高达97.8%。
但仔细剖析瑞幸的财报数据后,发现尽管销售额飙升,但利润指标却让人忧心忡忡。2023年第四季度,瑞幸的营业利润仅为2.1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超过三分之一。营业利润率更是惨不忍睹,仅为3.0%,远低于前几年的水平。
03
茶饮江湖新贵们争相上市
谁将问鼎
离开2023,时间到了2024年,茶饮市场的战火却愈演愈烈。新一轮“上市潮”正在悄然兴起,各大茶饮品牌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扩张版图。霸王茶姬、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这些名字如今在茶饮界如雷贯耳,而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争坐“饮品下个股”的宝座。
近日,霸王茶姬再次传出赴美上市的消息,预计筹集资金高达2亿到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到21.7亿元)。这家以国风茶饮为主打的品牌,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茶饮市场的一匹黑马。其全国门店数量已达3900多家,势头强劲。
然而,霸王茶姬并非孤军奋战。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品牌也相继向港交所递表,意图在资本市场上一展拳脚。这场上市竞赛,究竟谁能拔得头筹?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各品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蜜雪冰城以超36000家门店的庞大规模,稳坐中国现制饮品行业的头把交椅。其冰鲜柠檬水、新鲜冰淇淋和珍珠奶茶等核心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古茗则凭借超过9000家门店和12亿杯的现制饮品销量,成为大众现制茶饮店品牌的佼佼者。
沪上阿姨也不甘示弱,以7297家门店的数量成为中国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的领头羊。其门店遍布多个城市,下沉市场的布局尤为出色。
在这场上市潮中,下沉市场或成各大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茶百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在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仍占比最大,但四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提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