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用户批量涌入小红书,茶饮品牌“忙疯了”!
“你刷到了吗?最近小红书上铺天盖地外国人的帖子!”这是最近网民们饭后茶余谈资的核心话题之一。
由于美国社交平台TikTok或即将被禁用,大批美国用户开始寻求平替,而小红书成为外国网友的首选。围绕“小红书”、“美国用户”等关键词引发的各种话题讨论度居高不下。
眼见存量市场好不容易涌入一波增量客户,茶饮品牌自是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纷纷化身“国际品牌”玩抽象,争相用英文自我介绍,只是不知道谁能接住这波泼天的富贵?
01
茶饮品牌大秀“中式英文”,求“关注”
沪上阿姨作为烟台夫妇在上海创立的品牌,在国际化这块儿可谓是将“中西结合”发挥到极致。
一段英文自我介绍:“一家现代东方茶饮品牌”。并称:我的中国朋友都叫我“上海婶子”,你也可以叫我“Auntea Jenny”,最后还以品牌形象同款经典表情“wink”收尾。
瑞幸和蜜雪冰城作为咖啡奶茶行业的“红蓝CP”,一向网感在线。
瑞幸在自我介绍之余,还不忘给最新的活动打波广告:“不要错过我们最近升级的瑞幸小黑杯,可以免费从12oz升至16oz哦!”
雪王则是中外网友兼顾,一边英文一边中文翻译,“你可以只花不超过1美元,就能购买我们的奶茶、冰淇淋或咖啡。”
没想到品牌的一腔热情换来的是网友的冷嘲热讽,“白翻译了,全国内IP,基本没有国外的。”、“含洋量为0的评论区也是不多见了”、“哥,你好像没走出国门啊”......
但火出圈的蜜雪冰城不愧对得起全球4万多家门店的头衔,还真有坐标美国的网友以雪王主题曲热情回应:Hi I love you~,you love me~,Mi Xue Ice-cream and Tea......
有网友在线呼喊幸运咖:灌点幸运咖,让他们起来看!
但幸运咖的官方显然没蜜雪走心,就一句简单的“Its brand is Lucky Cup(幸运咖).Wish me luck.It's so friendly”,还没翻译。
除此之外,其他品牌也纷纷求关注,如霸王茶姬分别以国际版和中文版传达“以东方茶会世界友”的理念;茶百道在线求助手炒黑糖珍珠鲜奶English name等,还有CoCo、古茗等多个品牌都开启了“中式英语”企图与外国网友沟通一番。
但纵观各品牌评论区,似乎有些与想象中不太一样,定位地址倒是各不相同,但都是国内同胞。鲜少看见的几个国外IP,还不确定是否是在外留学或定居的国人。
02
茶饮品牌纷纷“自曝”美国开店信息
不过,随着茶饮行业迎来出海热潮,除东南亚外,北美地区逐渐成为不少茶饮品牌出国第一站的首选。
据公开数据显示,美国餐饮消费的市场规模为18.92万亿美元,其中亚裔人口的消费能力达1.6万亿美元。整个亚裔人口的消费能力接近于美国总人口消费能力的10%,但是亚裔人口仅占美国人口总数的5%不到,也就是说,5%的人创造了10%的消费能力。
不论是从消费力、消费人口还是市场机会来看,北美市场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眼看这次“美国网友入驻小红书”事件热度越来越高,懂得营销的品牌自然不会错过这波流量和机会。
如库迪就被嘲笑“在中国社交平台上给美国的店打广告”,其官方小红书账号英文自我介绍的不是品牌,而是有针对性地直指美国四家门店的具体地址,坐标加拿大的“Cotti Coffee美国”账号更是留言:如果你渴了或累了,可以喝一杯库迪!
“迪子现在都往海外发展了么”、“哇,美国也开了四家店,牛哇,国际迪”,甚至还有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这是你扳倒瑞幸的唯一机会。”
仔细一想,瑞幸虽然以2万家门店遥遥领先,但是美国市场似乎还处于空白,库迪则先一步于去年7月在洛杉矶的首店正式开业,而瑞幸对美国市场的态度还停留在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所回应的:瑞幸在积极探索美国及其他市场的机会。
一向未对外公开透露海外各地门店数的喜茶,此次则直接用英文表明,目前在美国已开设有19家门店。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喜茶加州首店开业时,人气爆棚,大排长队,甚至超过了附近的爱马仕、路易威登和巴黎世家等奢侈品店,大量的华人也翘首以盼这杯来自祖国的奶茶。
茉莉奶白自去年4月海外首店在美国纽约开业后,10月旧金山湾区也相继开业,根据其官方信息,目前美国门店已开出3家。紧随其后,又以“Hello,Chicago!”为题发帖预热,1月17日美国芝加哥门店即将开业,这也将是其在美的第四家店。
而霸王茶姬则早在2023年7月便开始组织搭建美国团队,根据网友拍摄的美国围挡照片等信息,预计于今年春季首批门店将落地加利福尼亚州的尔湾市和洛杉矶市,尔湾市也将成为霸王茶姬美国总部所在地。
就连一直瞄准东南亚市场的奈雪的茶,这次也将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市场,其官方用英文明确传达出今年即将在美开店的消息。
更老一批的来自台湾的奶茶品牌,如贡茶、一芳、功夫茶等早已深耕美国市场,开出多家门店。
而如今以喜茶等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虎视眈眈欧美市场,开疆扩土,正好借着这次外国用户批量涌入中国社交平台的契机和流量,既是提前预热,免费宣传国外门店,也是向国人“大秀肌肉”,提升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