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价格不谈,星巴克和Manner哪个更好喝?
最近,有网友发起了一个“终极对决”的投票:抛开价格不谈,星巴克和Manner哪个更好喝?
有2万多人参与,结果Manner以76%的绝对性优势,碾压星巴克24%的占比,也就是说,有超1.6万人都认为Manner的口感优于星巴克。
01
星巴克如今的优势仅剩下“第三空间”?
要知道,星巴克凭借50多年的历史和全球化的战略布局,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也被认为是“教父”般的存在。
不过,可能星巴克也没想到,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高端、高品质和社交属性”定位,竟然会输给一个“纯粹卖咖啡”的,还是成立刚及十年的“毛头小子”,这老脸往哪儿搁?
但是别慌,星巴克的商务洽谈和休息小坐空间依然还是它的优势。(尽管不少门店的客座区经常被“白嫖党”无情占领。)
有网友将目前几个知名的连锁咖啡品牌进行了喜好度排名,星巴克输给了Manner,也排不上名号,但唯独赢在了“第三空间”。
“非连锁小众咖啡店(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独立咖啡馆的数量超7万家)>皮爷咖啡=Manner>M stand>711,然后才是星巴克。”但他也不否认,如果考虑坐一坐,谈点事情,首选还是星巴克。
无独有偶,纵观评论区,似乎“宽敞舒适的座位空间”已成为24%少部分人选择星巴克的核心理由。
正如有人毫不留情直言的那样:“买星巴克买的就是它的环境,饮品除了特定几款,别的真的不喜欢。”一网友就直接表示,星巴克在他这个资深咖啡爱好者眼里永远都是咖啡鄙视链的最底层,高昂的价格+糖精味的饮料,唯一的优势就是座位挺大。
但是在他看来,M stand同样位置多,若是半价,M stand则是性价比最高口味最好的。
而更扎心的留言还不止于此,有人去星巴克消费是因为可以用信用卡积分免费兑换,然后省下来的钱再打进Manner的账户;还有人连积分免费送都不喝,硬要花钱买Manner!
所以,Manner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一众消费者对它如此坚定地选择?
02
Manner为何会被76%的消费者坚定选择?
一直以为Manner最出名的是其“自带杯减5元”的优惠策略,到手5元一杯的美式比瑞幸、库迪都便宜的多;澳白加浓加肉桂,也才不过10元,而且还会平等地给每一个自带杯加盖,如此高性价比吸引了很多打工人的好感。
但没想到,即便不谈价格,还是会有76%的消费者坚定又直接地选择Manner,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产品。
Manner的dirty绝绝绝!
Manner的生姜气泡美式和话梅美式惊为天人。
Manner是上海精品咖啡馆守门员,也就是说如果精品咖啡馆出品无法超越Manner,在上海就没必要开了。
此外,桂花龙井拿铁、干姜美式、绿野仙踪、淡黄油拿铁等也被不少消费者所推荐。
尽管Manner小巧精致的门店和高效运营模式,被定义为“是将咖啡生意简化为纯粹的‘咖啡买卖’”,但消费者却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用低廉的价格换取高品质的服务。
不管是瑞幸还是星巴克都不提供的拉花服务,在Manner这里却实现了,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会选择Manner的原因之一。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都发帖分享Manner拉花的咖啡照片,圣诞树、烟花、独角兽、侧脸猴头......不仅是各种节日的特殊拉花,还有消费者的各种特定要求,基本上Manner员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都会尽量满足。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美丽的杯子加上美丽的拉花,会赋予产品之外极高的情绪价值。
Manner的另一优势——现制烘焙。
“他家的烘焙面包可以称之为整个中国的顶尖,低廉的价格+上等的口味,5元的牛角包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黄油味巨浓,吊打专业面包店做的牛角包。”这是评论区一网友的留言,也是对品牌的肯定。
出于人工、门店面积、设备等综合成本考虑,市面上很多咖啡店的烘焙面包都为供应链统一采购,预制产品在店内加热后再卖给消费者。但据说,Manner和以前的奈雪一样,均为现做,而不是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
有网友曾看见过Manner员工早上六点在店里揉面团,“一个牛角包才卖5元,最贵我记得才12元,真的是业界良心了!”
不过,同样受制于营业数据,Manner的烘焙店也正在逐渐减少,以至于不少网友遗憾:“想念5元一个的海盐卷和杏仁可颂、8元一个的蔓越莓贝果、12元的板栗卷”、“杭州Manner也没面包了,海盐面包真的yyds”、“我也很爱,就是没了,太伤心了”......
就在大家对Manner和星巴克的选择各抒己见时,总会有不注意审题的网友已读乱回:“瑞幸!抛开价格也是瑞幸好!”然后库迪和瑞幸粉丝们莫名开始一番唇枪舌战,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小声嘀咕了一句:要不还是叉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