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餐饮 > 正文

Manner全国千店连锁,为什么唯独家乡南通“一片空白”?

咖新社
摘要:Manner的咖啡代工厂就在南通,所有的咖啡豆都在南通生产。没有门店,但是原料出生地在南通,而这,会不会是Manner一种另类本土化的方式呢?

近日,一则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帖引发热议:Manner Coffee,这家起步于江苏南通创始人韩玉龙手下的咖啡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至一千余家门店,却唯独在南通这个创始人的家乡没有任何布局。

创始地的“缺席”不仅让网友感慨“家乡父老喝不到熟悉的味道”,更让人疑惑为何Manner Coffee避开了自己的“出发点”,迟迟不进入南通市场呢?

Manner连锁全中国,却独缺出生地

2015年,Manner的第一家门店开在上海静安区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创始人韩玉龙,来自江苏南通,因对咖啡的热爱和在烘焙领域的积累,选择在上海开启创业之旅。

最初的Manner仅有一台咖啡机和两平方米的柜台,但凭借低廉的价格和高品质的口感迅速积累口碑。

Manner 的崛起,得益于其独特的性价比策略。创立初期,Manner用一杯15元的手冲咖啡挑战星巴克的主导地位,在价格上与街边咖啡摊看齐,却用高质量咖啡豆和专业手冲工艺吸引了精品咖啡爱好者。

与此同时,Manner以小门店模式切入市场,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得益于灵活的选址策略,Manner快速扎根上海,并逐步向全国一线城市渗透。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今年1月,Manner在全国已有1638家门店,覆盖北京、深圳、成都、杭州等一线、新一线城市。

尽管Manner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扩张,但在江苏南通,这个创始人家乡却始终未见Manner的门店。

这一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博主发起了“你对Manner迟迟不进入南通怎么看”的投票,共有4个选项,一共800多人投票,但有400人选择了“不看好南通咖啡市场”。

南通作为三线城市,咖啡文化的普及程度尚未达到北上广深的水平。数据显示,在南通这样的三线城市,奶茶的接受度远高于咖啡,传统的休闲饮品仍占据主流市场。

有业内人士称,Manner的核心消费者是年轻的城市白领和咖啡爱好者,其门店布局通常选择写字楼密集区、高端商场或交通枢纽,而南通的市场环境与这些条件不完全匹配,这是品牌市场定位与城市消费力的硬性矛盾。

作为一个快速扩张的品牌,Manner必须优先考虑高增长、高回报的市场。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较高,咖啡文化更成熟,市场潜力巨大,而南通市场的预期回报可能相对有限。

对于创始人韩玉龙而言,南通是他的故乡,但Manner的品牌扩张更多基于商业决策而非情感因素。在内卷的存量市场竞争下,品牌可能更倾向于以理性思维规划发展路径,而不是单纯迎合情感需求。

Manner的下一站,会是南通吗?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就“南通没有Manner”发表了看法:

作为南通人,看到Manner在全国开了上千家店,却在家乡一店难寻,心里挺复杂的。想喝个高品质的手冲咖啡,真的好难。

还有网友调侃道:“你得问问老板是不是在老家有什么意难平。”

听说南通是创始人梦破碎的地方。

更多网友则期盼:“求南通赶紧在我回去之前开家Manner。”

消费市场的讨论热度,也侧面折射出了南通市场对咖啡文化逐步增长的需求。

尽管南通目前没有Manner的门店,但南通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2023年南通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6万元,同比增长8.5%。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咖啡逐渐进入更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根据美团研究院的数据,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咖啡订单量年均增长超过30%。南通的年轻人越来越愿意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尤其是精品咖啡品牌。

如果Manner能够结合本地化策略,在南通推出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产品,或许能赢得一批忠实消费者。

南通作为创始人家乡,无论从消费者情感还是品牌形象的角度,Manner都拥有“天然优势”。然而,如何平衡市场潜力和品牌策略,在三线城市稳步布局,是Manner需要权衡的关键。

像星巴克、瑞幸等品牌,近年来在三线城市进行了一系列本地化尝试,例如推出平价咖啡系列、增加本地特色产品等。如果Manner也能因地制宜,针对南通市场制定相应的策略,其成功的可能性或许会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有业内人士在评论区透露,Manner的咖啡代工厂就在南通,所有的咖啡豆都是在南通生产的。没有门店,但是原料出生地在南通,而这,会不会是Manner一种另类本土化的方式呢?

Manner以小店模式起家,如今已发展为中国精品咖啡行业的标杆之一。但创始地南通的“空白”,既引发了消费者的遗憾,也留下了市场的想象空间。

未来,Manner是否会选择回归家乡,这就是其品牌故事的又一段篇章了。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