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餐饮 > 正文

星巴克为什么不推9.9元咖啡?

咖新社
摘要:从品牌角度来说,其定价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的收入水平和市场环境。

当瑞幸和库迪混战于9.9元价格战并分别跑出2万家和1万家门店时,曾经作为中国咖啡市场的“轻奢品”星巴克仿佛成为其中最大的受害者,甚至一度被瑞幸赶超,它也尝试过调整品牌策略以挽回市场地位,但9.9元的价格却似乎从不在它的考虑范围内。

01  

精装的星巴克,“毛坯”的瑞幸

有人直言:“租金、装修和人工成本等,和9.9元的咖啡品牌们都不在一个档次。

众所周知,星巴克一直以来走的都是高端路线,其门店位置通常都位于较为繁华的商圈人流地段,租金高,装修讲究。尤其它所强调的第三空间概念,提供更为舒适的社交场所,无疑导致其门店面积更大,普通店都在100平方米以上

而瑞幸则不太一样,一般门店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即可,多数店内仅有几个座位,有的甚至连座位都没有,点餐即拿即走。且相较于星巴克商场一楼的地段,瑞幸一般都位于负一楼。

库迪就更不用说了,其此前推出的“店中店”模式,依附于便利店等各种品牌门店,低至三万即可开店成本上自不可与星巴克同日而语。

很多人都评价说:“瑞幸没有多大空间可以坐,但星巴克有,瑞幸和很多奶茶店一样都是外卖模式。”、“有些瑞幸我感觉连墙壁都没粉刷,客区还有货架,非要比大店,那星巴克的大店都能说是壮观了”......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点一杯咖啡找个位置坐下办公、商务洽谈、休闲聊天等,如今已成为他们选择星巴克的最大的理由。

还有人说,星巴克针对的客户群体是高档办公楼白领,他们对品牌有一定忠诚度,对产品质量有自己的要求,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定位决定了它不会走低价路线,再加上品牌的溢价,它售卖的不仅仅是一杯咖啡,还包括环境、服务、价值等,而较高的售价也能确保门店的经营利润。

一网友举了个例子:“为什么爱马仕在中国推出16万一辆自行车被抢购一空?行业老大只会在品质上满足消费者。”其言外之意便是:一分钱一分货。在他看来,真正喝咖啡的人不会喝瑞幸,相反会选择更有品质、价格更高的咖啡店。

02  

其实,星巴克就是美国的瑞幸

不过网上有一评论的嘲讽值直接拉满:“真的笑死人,都2025年了还有自诩喝着二三十一杯星巴克的高端人士,这玩意儿在美国也就一两刀的平价咖啡,结果一进来就瞬间高端了起来。”

对此,有人赞同表示,如果星巴克在国外也是高端定位就认了,结果也就一平价咖啡,反而到国内一堆人夸赞环境、原材料。

原来这个来自美国的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并不高,属于日常消费饮品,但没想到在中国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高端、奢侈的象征。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称,星巴克在美国真的是平民饮品店,在国内恨不得要扒一层皮。

某网友分享了自己最近购买的交易记录,金额4.45美元,约合人民币32元。还有网友拍摄了部分产品菜单价格照片,基本都在5-7美元之间,也就是人民币36-50元左右。

这样换算来看,星巴克在美国的价格似乎并不算高,与国内相差不大,但若是对比国家间人口的人均收入,便能看出差距。

据公开信息,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人年均收入为59384美元,月均收入接近5000美元‌,也就是说星巴克在美国的价格将近是他们月收入的千分之一

而国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月均约3200元,即便星巴克中国的人均价格按照30元来算,也已经是居民月收入的百分之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难怪低价的瑞幸、库迪会更受消费者喜爱,并能在国内市场大肆扩张。

有人分析,星巴克之所以在美国定价较低,核心原因是成本优势,它在当地已建立起本土化供应链和规模效应,如美国是咖啡豆主要进口国,运输成本低,乳制品、糖浆等原料价格也都低于中国市场,且没有关税压力。

除此之外,美国咖啡文化盛行且由来已久,消费者习惯了平价咖啡,因此星巴克在美国的定位一开始就是日常化而非“轻奢化”,社区、加油站、超市等都能看见其身影,这与它在1999年初次进入中国市场时咖啡还属于“舶来品”的市场局面截然不同。

实际上,星巴克在全球各国的定价都不尽相同。网上流传着一张星巴克价格差异的示意图,原来全球售价最高的是在瑞士(7.17美元),最低的则在土耳其(1.31美元)

从品牌角度来说,其定价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的收入水平和市场环境,你所以为的“贵妇”在他国可能也是瑞幸、库迪“平民”般的存在。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