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餐饮 > 正文

深度解析,海底捞跨界麻辣烫的底层逻辑

餐饮O2O
摘要:海底捞推出了全新的麻辣烫品牌 —— “嗨妮麻辣烫” ,并在杭州开设了 首家门店 ,命名为 “嗨妮牛肉麻辣烫” 。

近期,媒体报道称海底捞推出了全新的麻辣烫品牌 —— “嗨妮麻辣烫” ,并在杭州开设了 首家门店 ,命名为 “嗨妮牛肉麻辣烫” 。 该店以标志性的红色和爱马仕色调为主,营造出高饱和度的新鲜感, 开业仅三个月便荣登萧山区麻辣烫热搜榜前三 。

这不禁让人好奇,海底捞新开的麻辣烫店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它在麻辣烫领域进行了哪些创新性的升级?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值得关注的餐饮趋势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剖析一下。

01

海底捞开麻辣烫馆,

以火锅基因重构麻辣烫新传奇

据悉,该店于去年11月便已开始试运营。历经三个月的磨砺,便斩获了颇为可观的市场反响,一举登顶萧山区麻辣烫搜索榜第三名。那么,这家店在产品、品类等方面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1、从品类方面,“嗨妮牛肉麻辣烫”专注于牛肉麻辣烫,SKU高达五十余种。

有别于其他麻辣烫品牌,海底捞坚定地将核心聚焦于此单品,店内牛肉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其主打产品涵盖麻辣滑牛、吊龙、川式香辣牛肉、肥胼牛肉等多款招牌牛肉,同时还提供虾、牛肉丸、午餐肉等丰富荤素菜品。

为保障单店盈利,店内精心增设十余种小吃,比如小酥肉、炸牛奶牛肉肠等,以及可乐、雪碧等常见饮品。

2、在产品口味上,海底捞延续原有门店三种口味,创新推出酸辣番茄锅底、骨汤麻辣锅底、老坛酸菜锅底、招牌牛肉锅底、生鲜牛油锅底五种麻辣烫锅底。

据大众点评数据,人均消费约三十元;小吃和饮品价格区间为2.9至19.9元,麻辣烫锅底价格在29至30.9元,饮品类价格在3至10元。

此外,门店推出四种套餐,价格区间为18至78元,有效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

3、在经营模式方面,“嗨妮牛肉麻辣烫”提供固定套餐与自选称重两种模式。

固定套餐满足快速消费需求,牛肉按重量分装售卖;自选称重模式充分尊重顾客个性化选择,顾客可自行选取菜品并统一称重计费。

4、服务层面,该店延续海底捞贴心服务模式。

设有免费调料台,提供蒜泥、香菜、葱花、蚝油等免费小料,以及冰粉、小菜和部分饮品,如柠檬水、酸梅汤等,其调料台形式与海底捞商场店前台调料台保持一致。

5、出餐上,“嗨妮牛肉麻辣烫”摒弃传统大锅煮法,采用小锅单煮方式。

每份麻辣烫在独立小锅中煮熟后淋上热油,充分激活食材香气。如此不但大幅提升出餐效率,还能实现多份麻辣烫同时煮制。

基于此,门店推出超时免单服务,并在餐桌上显著位置标明“承诺10分钟出餐,超时免单”。

02

海底捞副牌战略深度解析:

供应链优势重构麻辣烫竞争格局

海底捞跨界推出“嗨妮牛肉麻辣烫”,其核心在于供应链复用与降维打击。接下来,详述其中关键之处。

1、一方面,依托蜀海供应链丰富食材资源,实现成本控制与品质升级双重目标。

蜀海为海底捞供应70%以上食材,冷链网络覆盖全国。嗨妮40%的SKU为牛肉类产品,直接复用蜀海火锅食材库。

麻辣烫店牛肉采购成本约8 - 10元/50g,嗨妮通过蜀海规模化采购将其压至5.2元/50g,以此支撑6.9元/50g的定价,仍能保持超高毛利率。

2、另一方面,重构品类价值认知,以“牛肉专营”打破麻辣烫同质化竞争,塑造“高端快餐化”新品类。

50 + SKU中,20个为牛肉制品,引入火锅级产品(如川式香辣牛肉),突出差异化;门店“真牛肉,蜀海专供”的标语直击消费者对食材安全的焦虑,配合“不真不要钱”的承诺,建立信任壁垒。

3、再者,将海底捞服务理念植入快餐场景,创造“超预期体验”。

免费小料台(包含12种调料)、DIY冰粉、无限续主食,延续“服务即营销”策略;尽管小锅现泼工艺使单锅成本增加2.3元,但仍坚持10分钟出餐承诺,平衡体验与效率。

4、最后,针对麻辣烫市场的“价格刺客”痛点,构建差异化定价体系。

2.9元小吃(如年糕、淀粉肠)建立“高性价比”认知;19.9元高端串品(安格斯牛肉串)满足品质追求;30元客单价介于杨国福(25元)与张亮(28元)之间,形成差异化定位。

海底捞瞄准1500亿麻辣烫市场,成功解决品质信任与价格虚高两大痛点。一方面,蜀海供应链背书与明厨亮灶操作,破解食品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利用规模化采购优势,使主流产品价格低于行业均值15% - 20%,打破价格虚高乱象。

此外,海底捞利用原有供应链体系,优化麻辣烫门店经营管理、食材端研发以及成本。

一是食材端降维打击。蜀海年采购牛肉超10万吨,规模化议价能力使嗨妮牛肉成本较竞品低35%;复用海底捞火锅食材检测标准,高端食材转化为麻辣烫配料,实现价值迁移。

二是生产端精益管理。蜀海中央工厂加工工序,门店简化至“烫煮 + 浇油”;接入海底捞智能补货系统,损耗率降至3%以下(行业平均8%);借蜀海冷链网络,实现每日2次鲜肉配送,频次高于区域品牌50%。

三是研发端协同创新。5款汤底中3款为海底捞火锅底料改良版,降低研发成本;精酿啤酒采用海底捞自有品牌,节省酒水供应链搭建成本;依据海底捞会员消费数据,确定牛肉产品占比、套餐组合方式等核心参数。

03

嗨妮麻辣烫:

改写快餐价值规则的三把利刃

重构成本结构。在传统麻辣烫的成本构成中,食材成本约占38%。而嗨妮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优势,成功将其压缩至28%,由此释放出10%的利润空间,用以实现体验升级。

这种“成本重构 - 体验升级 - 溢价获取”的闭环模式,正以雷霆之势重塑快餐行业的价值分配规则。

制造认知差壁垒。当众多竞争对手还在“汤底口味”领域激烈厮杀时,海底捞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将竞争维度陡然跃升至“食材革命”。“火锅级食材做麻辣烫”这一独特定位,本质是通过制造认知代差,以高势能品类资源对低势能品类发起强力冲击,让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生态化反哺机制。

正向循环:当副牌实现规模化后,将反哺供应链。例如,若嗨妮店铺达到25家规模,其年牛肉采购量将大幅增加,从而进一步强化蜀海的议价能力。

数据共享:麻辣烫门店的消费数据,诸如午市高峰时段、牛肉偏好度等信息,将被反馈至海底捞火锅,精准指导调料菜品创新。

人才复用:店长选拔体系实现共享,首批嗨妮店长中有70%来自海底捞工作满3年以上的员工。

揭示了餐饮业未来三大趋势

餐饮业的未来图景正被供应链革命重新描绘,海底捞及其生态伙伴的实践为行业指明了三个关键进化方向:

1、供应链成为核心竞争力

头部企业已从“产品竞争”转向“供应链体系竞争”,如蜀海等供应链企业的估值逻辑已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传统餐饮业长期聚焦于门店服务和菜品创新,而现代餐饮集团的战略重心正转向供应链的深度发展。

蜀海的转变尤为典型,它从服务于海底捞的后勤机构,成长为赋能整个行业的开放平台。例如,当某连锁酸菜鱼品牌面临区域扩张难题时,蜀海不仅为其定制了活鱼运输的恒温循环系统,还通过共享仓储网络实现了跨区域食材品质的统一。

这种转变让供应链企业不再是“成本黑洞”,而是能通过技术输出和流程优化创造增值服务的利润引擎。

2、品类界限消融催生新物种

食材、设备、数据等要素的跨界流动,正在餐饮界引发“基因重组”革命。

湊湊火锅将手摇茶饮引入火锅场景,创造了“火锅+茶歇”的复合体验,并通过共享供应链中的奶制品资源,实现了成本分摊与效率提升。

周黑鸭与饮料品牌的联名快闪店则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卤味的辛辣与饮品的清凉在味觉上形成互补,同时在供应链层面共享冷链物流体系。

这种创新如同化学实验,不同品类的优势基因在供应链中充分融合,往往能催生出令人惊喜的市场新物种。

3. 柔性供应链增强组织弹性

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餐饮组织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供应链的“变形金刚”属性。

例如,蜀海为适应副牌战略,将SKU响应速度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这种柔性特质在副牌战略中尤为关键,就像生物体的细胞分化,母体供应链能快速“克隆”出适应新场景的子供应链系统。

巴奴毛肚火锅为开拓社区店开发的精简版供应链,既保留了核心食材的输送能力,又剥离了非必要环节,展现了供应链模块化组合的智慧。

这场供应链驱动的餐饮革命正重塑行业规则。未来的市场领导者将是能打通“供应链深度×场景创新力×数据应用力”三重维度的生态型组织。

海底捞通过副牌矩阵构建的餐饮生态系统,或许正引领这个新时代的到来。

-END-

作者 |小贝

出品 |餐饮O2O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