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千亿市值破局,茶饮赛道重构在即
2025年3月3日,蜜雪冰城(证券代码:02097.HK)以43.21%的首日涨幅、超千亿港元市值登陆港交所,终结了新式茶饮企业“上市即破发”的魔咒。其1.82万亿港元的认购金额、5258倍的融资倍数,更创下港股历史新高。
这场资本狂欢不仅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也让行业重新审视茶饮赛道的价值逻辑:低价策略能否支撑长期增长?供应链优势如何转化为竞争壁垒?蜜雪的答案,或许正在改写行业规则。
01
蜜雪上市表现
从“冻资王”到行业标杆
蜜雪冰城的上市表现堪称现象级:认购金额破纪录、市值碾压同行、股价逆势大涨。其背后既有资本对规模效应的认可,也隐含对下沉市场与供应链价值的重估。
1、认购狂潮改写港股历史
蜜雪冰城公开发售融资倍数高达5258倍,认购金额达1.82万亿港元,远超快手此前保持的纪录(1.26万亿港元),成为港股新晋“冻资王”。基石投资者阵容亦堪称豪华——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美团龙珠等机构认购2亿美元,占全球发售股份的45%。资本的热捧凸显市场对蜜雪“高质平价”模式及供应链能力的信心。
2、市值碾压同行,盈利逻辑差异显著
上市首日,蜜雪市值达1093亿港元,超过奈雪的茶(29亿港元)、茶百道(143亿港元)和古茗(265亿港元)三家总和。核心差异在于盈利模式:蜜雪约97%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食材和设备,而非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零售。这种“供应链企业”属性使其毛利率高达31.2%,远超同行平均15%-20%的水平。
3、打破破发魔咒,提振行业信心
此前港股上市的奈雪、茶百道、古茗均首日破发,蜜雪却逆势大涨43.21%。饮品报认为,这得益于其规模化盈利能力(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5亿元)与下沉市场渗透力(三线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市场或因此重估茶饮赛道,带动超跌标的估值修复。
02
茶饮行业现状
存量竞争下的“冰与火之歌”
新茶饮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头部品牌加速资本化,中小品牌生存空间承压。蜜雪的崛起既验证了下沉市场的潜力,也暴露了行业同质化与增长瓶颈的隐忧。
1、下沉市场:蜜雪的“护城河”与天花板
蜜雪冰城4.6万家门店中,57%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覆盖4900个乡镇,堪称“消费基础设施”。低价策略(6元均价)使其在下沉市场近乎垄断,但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低线茶饮渗透率已接近高位,未来增速或从21.7%降至10%-12%。蜜雪若想维持增长,需向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渗透,或加速海外扩张(目前海外门店4800家)。
2、供应链:规模效应下的成本利器
蜜雪自建五大生产基地,核心食材100%自产,物流网络覆盖97%门店,采购成本比行业低10%-20%。这种垂直整合能力是其低价策略的根基,但也带来重资产风险——66%的IPO募资将用于供应链扩建,而门店密度饱和可能削弱规模效益。
3、同质化竞争与创新困境
头部品牌门店总数已超10万家,但产品差异有限。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亦跨界争夺市场,2024年现制咖啡规模超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饮品报认为,未来竞争将聚焦细分场景(如景区、交通枢纽)与数字化能力(如AI定制饮品、智慧供应链),蜜雪需在标准化与创新间找到平衡。
03
资本化浪潮
蜜雪能否定义行业新范式?
蜜雪的上市标志着茶饮行业资本化进入新阶段,但其依赖加盟商与供应链的商业模式,能否为后来者提供可复制的路径?
1、加盟模式的双刃剑
蜜雪99%为加盟店,通过向加盟商销售食材和设备获利,但单店日均零售额仅4184元,加盟商需承担房租、人工等刚性成本。随着门店密度激增(部分区域“一条街三家蜜雪”),加盟商盈利压力加剧,可能引发闭店潮或品牌信任危机。
2、资本化的行业启示
蜜雪的成功证明,资本更青睐“高周转、低风险”的供应链企业,而非单纯依赖消费端的品牌。茶百道、古茗等后续上市企业若想获得高估值,需强化供应链把控或差异化定位(如高端市场、健康概念)。
3、出海与第二增长曲线
蜜雪计划在东南亚建供应链中心,复制国内模式,但面临物流成本、本土化合规等挑战。相比之下,瑞幸通过轻资产合作(如与阿里共建智慧门店)加速数字化升级,或为行业提供另一种突围思路。
结 语
蜜雪的“甜蜜”与“隐痛”。蜜雪冰城的千亿市值,是供应链红利与资本情绪的共振,更是下沉市场消费力的集中释放。其成功验证了“低价+规模”的可行性,但也暴露了行业共性难题:
1、增长天花板:下沉市场接近饱和,一二线城市高端化阻力重重,海外扩张成本高企;
2、模式可持续性:加盟商盈利压力与供应链重资产投入可能拖累长期利润率;
3、创新乏力:产品同质化背景下,品牌需通过技术(如数字化)、场景(如文旅联名)或品类(如咖啡)寻找新增量。
饮品报认为,蜜雪的上市并非终点,而是行业分化的起点。未来,茶饮赛道将呈现“两极分化”:头部品牌凭借资本与供应链优势加速整合,中小品牌则需聚焦区域市场或垂直品类求生。蜜雪若能以供应链能力赋能行业(如开放食材供应平台),或可打开更广阔的B端想象空间。否则,千亿市值的光环下,隐忧终将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