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赢商网 > 品牌 > 餐饮 > 正文

盈利47亿!海底捞摊牌了

火锅餐见
摘要:近日,各大餐饮上市集团纷纷发出盈利公告或财报,有人赚有人赔,那么,数字背后的真相有哪些?

文 | 张冬

​近日,各大餐饮上市集团纷纷发出盈利公告或财报,有人赚有人赔,那么,数字背后的真相有哪些?对我们的经营有哪些指导作用?一起来看。


餐饮巨头公布盈利状况

海底捞依旧表现抢眼

每到3月,故乡的桃花都会盛开,很多上市公司也会陆续发布财务状况,很多企业低头一瞅数据,更想回故乡看桃花了。

但海底捞这回哪儿都不想去,只想翻台挣钱,因为根据海底捞近日发布的财报,2024年,实现营收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亿,同比增长4.6%,核心经营利润为62.3亿,同比上升18.7%,收入净利润实现连续两年增长。

◎海底捞

在过去的2024年,海底捞全年共接待顾客4亿多人,日客流量超110万人次,较去年增加4.5%,平均翻台率达到4.1次/天,而且拥趸变得更多,因为根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海底捞会员人数已超过1.8亿人,活跃会员数超过5200万人,较去年提升8.8%。

回想前几年,张大哥面对媒体沉痛地表示“错判了形势”、杨大姐挥剑上马直接砍掉不盈利的300家门店,业内称其“断臂求生”,一切恍然如昨;如今,海底捞不仅长出了新的手臂,还多长了三头六臂,又是卖烤肉、又是卖小火锅,最近还搞起了烘焙品牌,去年更是在老外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市,海底捞用实际行动验证了一句古训,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海底捞能赚钱,不外乎产品服务和定价,当然,至于股权架构和师徒制,那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你发现,海底捞不仅能给你足够的情绪价值,而且产品也不错,怎么吃都不踩坑,那么,用同样价钱吃火锅,甚至比其他品牌更便宜,你会不会选择海底捞?

最关键一点,海底捞永远和用户在一起,无论是年轻群体还是中老年群体,“众生平等论”在海底捞体现得淋漓尽致。年轻人来了,给你美甲洗发梳小辫,中老年人来了,给你端来一碗养生粥,并充当陪聊角色,简直老少通吃。

然而,幸福的家庭何其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就在海底捞忙着开店、迎客时,呷哺集团正望着故乡的桃花发呆。

◎呷哺产品

根据呷哺前几天发布的盈利预警,不出意外地又赔了钱,遥想当年,老将贺光启上台后,那劲头子,似乎要干翻整个世界,几年下来,被世界收拾得服服帖帖,“老将出马,越改越垮”的魔咒终于应验在呷哺身上。

在其发布的公告中,呷哺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约20%至48亿元,净亏损为3.9亿~4.1亿。

翻开呷哺旧账,不难发现,这几年正赔得飞起,2021亏了2.93亿,2022亏了3.53亿,2023亏了1.99亿,4年加起来,亏了12亿,不过,瘦死骆驼比马大,何况只是瘦,还没亏死。

对于亏损原因,呷哺与去年的理由几乎一毛一样,仍旧归罪于大环境,他们说,主要是“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受消费环境影响”云云,呷哺又说,中高端火锅品牌湊湊仍然亏损,同时其闭店和减值损失约2.6亿元。听这意思,似乎责怪湊湊不仅没给呷哺帮忙盈利,反而拖了后腿。

◎湊湊火锅

当一帮傲慢且爹味十足的老年中高层在会议室讨论年轻人喜好、讨论企业未来时,是件多么可怕的事,还未出会议室大门,亏损就已成定局。

一个小火锅卖这么贵,服务又一般,顾客实在想不出复购的理由。

怎样拉住营业额下滑的巨石?

学学蜜雪冰城、小菜园和兰湘子

说完火锅,再看中餐。同为上市公司的九毛九集团,最近有点烦,因为前几天发布的2024盈利预警公告称,预计2024财年收入约60.73亿元,较2023财年的59.86亿元有所增长;预计净利润将不少于0.5亿元,较2023财年的4.535亿元大幅下滑。

增收不增利,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利润直接砍了将近90%,谁受得了。

至于原因,九毛九的反应跟呷哺差不多,公告指出,盈利下滑的原因,包括餐饮市场竞争加剧,集团餐厅的同店表现下跌;部分餐厅关闭及表现不佳,导致的一次性损失不超过1.35亿元云云。

找到原因,接下来就是制定解决方案了,九毛九说,集团已经持续监察表现欠佳的餐厅,会更谨慎地评估开店计划;实施门店运营改善策略,持续优化产品品质结构、提升服务质量、迭代门店模型等;进一步提高供应链体系的运营效率,通过IT赋能提质降本云云。

九毛九的盈利下滑,其实早有端倪,去年旗下品牌一直在收缩、退出当地市场,第四季度一盘算,太二(直营)同比下滑24.6%,怂火锅同比下滑26.9%,九毛九(直营)同比下滑18.5%。

◎欢乐的怂火锅

当然,九毛九去年也做了一些努力,诸如降价、认怂,虽然太二客单价跌至7年前的热搜让业内外震了一下,但降价依旧未能挽其颓势,2024年的第四季度,太二的翻台率已经跌至3.0了,而2023上半年是4.3。太二“以价换量”的拳头,打到了棉花上。

太二的火爆,在于其出圈的营销和社群打法,并乘着酸菜鱼的东风扶摇而上,如今,品类自身都在收缩,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过度营销早已厌倦,品牌的滤镜也随之碎了一地。

顾客一旦祛魅,品牌就易裸泳。

陷入同样泥淖的还有奈雪的茶,预警公告显示,去年亏损至少8个亿,奈雪甚至还被深交所移出港股通名单,一直对标星巴克的奈雪,无疑是犯了战略性错误。

直营模式、大店、加盟费贵、运营成本高昂、过度营销……奈雪完美避开了茶饮改革时代的所有机会点。

当所有茶饮品牌开放加盟时,奈雪不为所动;当奈雪把加盟费从100万调整到58万时,其他茶饮品牌开始0加盟费;当喜茶开放加盟门店翻倍时,奈雪开始准备关店。

为拉流量,奈雪去年疯狂营销,盘算一下,2024年,奈雪搞了30多次营销活动,几乎10天一场,但奈雪的营销,常给人以套路之感,像联名营销,奈雪用盲盒形式搭配周边,所以,顾客要集齐一套,得花大几百块,而其他茶饮品牌,直接买一杯送一套。

◎奈雪,奈何?

过度而重金的营销,可能是压倒稻草的最后一头骆驼。

反观同行蜜雪冰城,股价一直涨,总市值甚至超过海底捞,2024年,蜜雪冰城急速扩张,开了数千家店,你瞧,有了资本加持就是有底气。

蜜雪冰城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不断进来的加盟商,主要收入是来自向加盟商卖原料,包括喝的和用的,对于品牌营销的开支,仅占收入的1%左右。

再如刚上市的小菜园,门店盈利能力很强,其主要利润也是来自于门店销售,且成本管控做得极好。

◎小菜园

还有成立6年、开店360多家、单店翻台高达12次的兰湘子,直接弯道超车费大厨。

兰湘子的绝招,除了优秀的股权架构和激励机制外,还有极致效率的打磨。像菜单上的菜,都是流程简单标准化产品,以便快速出餐,后厨则采用厨师承包责任制,每个厨师负责五六个菜,从配菜到端盘,全程负责。

用中餐思维做快餐,无疑是降维打击,在效率和性价比的“双重打击”下,搁谁不迷糊。

极致效率、超级性价比、有效的股权结构、奖罚分明的绩效制度,而且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大“面儿”,都是品牌制胜的利器。

最后

品牌的留存如同万物生长,到了周期,如果挺下去,就能活很多年,如果挺不下去,就只能埋藏在时代洪流之中了。

希望我们都能在不断的唏嘘中,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弱点


返回赢商网首页
下载赢商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