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级食物”,So Acai如何落地健康生活方式
从牛油果到羽衣甘蓝,在健康饮食浪潮的推动下,“超级食物”的概念正在加速进入大众生活,一众超级食物也在茶饮门店、轻食餐厅的菜单上频频现身。
作为较早入局的品牌之一,「So Acai」最近也以快闪形式现身深圳,将其独有的健康饮食理念以及生活方式带给更多用户。
从社区一隅起家的健康食品品牌
So Acai创立于2017年,起初是广州华康街一家以超级食物为核心的社区店,提供巴西莓碗、燕麦碗等健康食品。
品牌名中的Acai,指的是巴西莓,超级食物的代表之一。这也象征了So Acai致力于让更多人爱上根植干净营养的健康生活方式。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So Acai从线下拓展至线上,在小红书等平台持续输出围绕健康饮食科普、食谱等场景内容,也由此打开市场,在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推动下不断成长。如今,品牌小红书粉丝量为16.2万,天猫旗舰店粉丝量为38.1万、淘宝店粉丝量为29万。根据品牌最新数据,仅烘焙燕麦产品销量就超过177W包。
除了烘焙燕麦产品,So Acai还研发了酱料系列、超级粉粉、超级食物、超级零食等50多款SKU,通过天然的超级食材、干净的配方和简洁科学的制作工艺,创造美味、简单、舒服的健康食品,满足不同的健康饮食需求。
在线下渠道的拓展上,2023年底,So Acai走出广州,在上海富民路开出旗下第二家门店,为上海市民带来一处集健康生活方式与现代美学于一体的场所。2024年,广州门店在华康街新地址重新开业。门店餐食包括超级食物果昔碗、超级食物果昔、燕麦碗、超级食物拿铁、咖啡等20余款,均由So Acai产品制成。
今年3月,So Acai又带着超级食物“小绿屋”落地深圳万象天地mxtr主题街区,以为期三个月的快闪,让深圳消费者近距离接触超级食物的能量。
尽管对于线下门店的拓展相对缓慢,So Acai却通过与代数学家咖啡、上海新晋治愈系酸奶碗品牌Hooba等品牌的合作,将产品融入更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So Acai还积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健康社区建设,形成与用户的强关联。
其中,「灵感学院」作为SoAcai发起的健康饮食探索计划,目前已经进入到第六届的学院招募阶段。此前,已经有1500+名学院通过灵感学院,深入学习健康饮食知识,辨别好食材、好工艺,创作和交流原创食谱。So Acai也从中获取产品研发灵感。
此外,So Acai还成立了「 So Acai Wellness Club」,依托网球赛等一系列线下活动,和用户一起向内探寻更加健康的状态。
不难看出,在健康食品这一赛道,So Acai并不只是基于超级食物做产品,而是通过构建有价值的社交生态内容,以丰富产品内容和形态,把真正的健康饮食带进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超级食物成了品牌推新密码
透过So Acai的成长,我们其实也可以感知国内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关注度的持续上升。消费者开始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食品材料的干净安全,“超级食物”也逐渐走红。
最近两年,品牌们围绕着超级食物打造的新品层出不穷,尤其饮品品类,更是爆品一个接着一个。
2024年7月,喜茶将“超级植物”与真茶结合,首创了「超级植物茶」全新品类。首发产品“羽衣纤体瓶”加入了羽衣甘蓝、奇亚籽等超级植物,在奥运热度的加持下,上线首月即售出超350万杯。
随后,喜茶又打造了去火纤体瓶、红菜头美颜瓶、暗黑纤体瓶、补水纤体瓶、能量纤体瓶等一系列产品,将苦瓜、甜菜根、牛油果、黄瓜、薄荷等更多超级食材与新鲜果蔬搭配,成就2024年累计销售超3700万杯的新茶饮行业现象级大单品“超级植物茶”。
在此之后,超级食材也成了不少品牌新品研发的重点。
以羽衣甘蓝为核心原料,奈雪的茶、茶百道、CoCo都可等都推出了相关产品;甜菜根被M stand、挪瓦咖啡等用于咖啡新品的创新;姜黄在古茗的“大橘姜黄”中首次与奶茶搭配,宝珠奶酪也上线了姜黄与酒酿奶酪融合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品牌还盯上了一些中国本土的超级食材。例如,奈雪的茶最新推出的「春日绿野牛油果酸奶昔」、百分茶上架的「果蔬代餐能量杯」,东运用到了毛豆这一食材。
跳出饮品赛道,在轻餐领域,超级食物其实早已是品牌菜单中的常客。例如,成立于2015 年的「Foodbowl 超级碗」,在提供鸡胸肉、三文鱼等常见轻食食材之余,也会加入黑豆酱、羽衣甘蓝等超级食物,并以富有中式特色的口味进行搭配。
此外还有诸如「Soileta」、「modern farmer」等健康食品品牌,也基于超级食物,打造包括燕麦、粉末等健康饮食产品。
健康新宠还是营销噱头?
关于超级食物到底是什么?哪些食材能够被称作超级食物?
事实上,我们尚未找到关于超级食物的官方定义,只是在当前的宣传语语境下,这一源自西方的概念泛指营养密度高、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食物。牛油果、羽衣甘蓝、姜黄、奇亚籽等都被认为是“超级食物”。
也正因此,超级食物的标签被广泛运用,产品形态涵盖食物本身、果蔬汁、代餐粉、冻干等等,并且不少还标榜了减脂、抗氧化、美白等功能。
在小红书平台上,“超级食物”这一个话题的讨论度是115.8万,累计浏览量达4.4亿,核心内容也聚焦于瘦身减脂、女性荷尔蒙平衡等话题。
但事实上,这些超级食物的本质是“食品”,并没有治病功效。在果蔬汁等一系列的产品中,超级食物的添加量也并不多,只是因与国人推崇的“药食同源”有异曲同工之妙,满足人们对于天然、健康、功能化等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消费者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浪潮下,往往倾向于选择这类宣称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产品,认为它们能为身体带来额外益处,哪怕只是心理上的慰藉。
从长远来看,超级食物的风潮核心指向的还是大众对健康的极致追求。消费者应当更加理性地看待超级食物的功效,而品牌方也应该平衡科学、商业与社会价值,避免过度营销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