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茶咖“老炮”,开始掘金北美市场
从4月柠季携全新子品牌“BOBOBABA”登陆洛杉矶,果断调整产品线适配本土口味;
到5月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相继亮剑,首店开业即创日销5000杯、三日破万杯的亮眼战绩;
再到6月瑞幸咖啡剑指纽约,以“爆款移植+本土创新”的产品矩阵与星巴克贴身肉搏;
进入7月,乐乐茶、茶颜悦色(线上零售先行)接力入场,奈雪的茶亦蓄势待发 .....
短短半年间,中国茶咖品牌在北美市场的扩张节奏不断提速,形成集团军作战态势。
2025年,一场关于东方茶饮与咖啡文化的全球化较量已然打响。
01
2025,茶咖品牌征战北美大爆发!
今年堪称茶咖品牌征战北美市场最为激进的一年。
4月,柠季以全新子品牌“BOBOBABA”登陆洛杉矶。首店面积超百平,突破了国内20-30平米快取店的模式,融入街头文化元素并设置露天座位区。
在产品策略上,柠季果断放弃原本主打的柠檬品类,转向珍珠奶茶等甜度增强的产品线。待洛杉矶首店成功站稳脚跟后,品牌计划向旧金山、纽约等核心城市扩张。
紧随其后,霸王茶姬与沪上阿姨于5月相继挺进北美。5月初,沪上阿姨纽约法拉盛王子街首店开业,摩登风格的装修彰显出现代感。
试营业期间,品牌推出“双倍饮品八折优惠”及限量Auntea Jenny香薰徽章赠送活动,开业仅三天,便累计售出7016杯饮品。
5月11日,霸王茶姬洛杉矶Westfield Century City商场店正式运营。
其菜单架构清晰,划分为茶拿铁、纯茶、其他茶饮三大板块,通过APP下单还能享8折优惠。
开业当日,门店内外客流爆满,单日销量突破5000杯,三天内销量更是攀升至1.1万杯。
6月30日,瑞幸咖啡也踏入纽约市场,在纽约中城和纽约大学附近的华盛顿广场,紧邻星巴克连开两家门店。
在产品方面,瑞幸不仅将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国内经典爆款奶咖引入美国,还带来了梦幻草莓和芒椰日出等创新口味,同时新增了风味冷萃、生咖系列饮品。
定价上,瑞幸产品在 3-7美元上下,如美式咖啡4.45美元,拿铁5.75美元,生椰拿铁、丝绒拿铁定价6.45美元,瑞纳冰定价6.75美元,羽衣果蔬饮品定价7.95美元。
运营模式上,延续了国内 “线上点单 + 到店自取”的模式,并接入了 Apple Pay、PayPal等本地主流支付方式。
进入7月,茶咖品牌对北美市场的攻势愈发猛烈。7月1日,乐乐茶登陆纽约,延续了“中式茶饮+软欧包”的经典组合,在美国开出第二家门店,产品定价在5.49-9.99美元。
开业期间,乐乐茶诚意十足,不仅针对指定饮品推出买一送一活动,还上新了蛋挞买3送1的优惠,更有不少带有本地风格的周边免费赠送。
紧接着,7月9日,茶颜悦色官方公布一则消息:“茶颜要出国啦”,其主攻的海外市场依旧为北美。
不过,茶颜悦色此次进军北美市场较为谨慎,并未铺设线下门店,而是以线上独立店铺的方式打头阵,售卖的也不是茶饮,而是将其“零售铺子”迁移至线上,一口气向北美市场输出了40款产品。
产品种类相当丰富,零食类有茉气脆脆条2.0、干脆面包丁、当头一辣棒、魔鬼辣的魔芋爽等;茶具类包括贵胄杯、公道杯等;还有竹筷、包袋等系列周边。
其产品定价在12-39美元上下,如零食普遍为一组12.5美元,竹筷一盒8.9美元,晶石香氛39美元等等。
不出意外,奈雪的茶也将在同月在纽约落店。据其创始人彭心在今年6月的发布会上透露,奈雪的茶美国首店将于7月落户纽约法拉盛王子街。更有网友透露,茶百道的美国首店也在筹备中,很可能同样将纽约作为落地点。
若将时间拉回更早,库迪咖啡也早已完成了其在北美市场的布局。2023年9月,库迪咖啡北美首店落地加拿大多伦多,门店位于Yonge Street;2024年,其洛杉矶San Gabriel Hilton Plaza首店开业,后续其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门店也顺利开业 。
02
蓄势待发,积极储备,
北美市场为何成茶咖品牌的集体选择?
1、从市场角度,北美茶咖市场规模庞大逐年递增,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北美茶饮市场正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据MenuSifu《2025美国现制茶饮数据报告》显示,该市场正以9.1%的年增速快速扩张,潜在门店规模存在5至10倍增长空间,若以现制茶饮为核心统计口径,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0亿美元。
细分赛道中,奶茶品类展现出更强劲的增长动能,预计十年内美国奶茶市场总额将突破22亿美元。
尽管咖啡市场增速放缓至3.69%,但其540亿美元的庞大基数仍不可撼动,且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精品咖啡细分市场增速已攀升至8.2%,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
这一品质化、差异化消费趋势为中国茶咖品牌创造了战略机遇窗口。以瑞幸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凭借茶咖融合饮品等创新产品切入市场,首日单店销量即突破2500杯,强势印证了市场对差异化口味的旺盛需求。
除了美国市场,加拿大市场表现也同样强劲。预计2023-2033年将以7.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在这些市场中,Z时代为主力军。据统计,北美Z世代周均消费2.3杯奶茶,超过咖啡成为社交货币.
2、从竞争格局视角看,北美咖啡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特征,而茶饮市场则相对分散,尚未形成绝对领导者,市场存在显著重构机遇。
相较于咖啡赛道,茶饮品牌在此次入驻北美市场的进程中展现出更为积极进取的态势。其核心逻辑在于,北美茶饮市场为中国品牌预留了更广阔的增量空间。
具体而言,美国咖啡市场已被巨头垄断:星巴克凭借17,000家门店占据40%市场份额,Dunkin' Donuts门店数量突破万家亦斩获可观份额,瑞幸、库迪等中国咖啡品牌试图突破现有格局面临严峻挑战。
反观茶饮领域,市场格局截然不同——全美奶茶门店总数仅8,000家,市场份额占比不足5%。对比中国55万家奶茶门店的庞大规模,北美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头部奶茶品牌"Kung Fu Tea"(被誉为"奶茶界星巴克")门店数量仅为300家,尚未建立全国性壁垒。
这一市场空白为中国新茶饮品牌——喜茶、霸王茶姬、茉莉奶白、柠季等——提供了切入契机,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参与市场重构,具备改写行业格局的潜在可能。
03
茶咖品牌掘金北美,如何“破冰”?
茶咖品牌在北美市场的增量挖掘需围绕“本土化创新+精准营销+供应链韧性”展开。
通过产品分层、健康化升级、社交媒体破圈和合规管理,结合北美咖啡文化与健康趋势,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辟差异化路径。
1、在北美市场扩张策略上,茶饮品牌采取"以慢打快"的战术,通过"渐进式"节奏推进布局。
与东南亚市场的高频快速扩张模式形成鲜明对比,茶饮品牌在北美市场的筹备周期显著延长。
例如,霸王茶姬自3月启动美国市场调研,至实际落地历时13个月完成筹备;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更是在美国进行了96天的深度考察,最终才决定试水北美市场。
其具体扩张路径遵循三阶段渐进模式:
第一阶段:以直营模式在核心城市(如洛杉矶、纽约)开设1-2家旗舰店,聚焦品牌调性塑造与市场认知度培育;
第二阶段:采用合资模式在已验证具有市场潜力的区域拓展3-5家门店,通过本地合作伙伴资源降低运营风险;
第三阶段:基于前两阶段的市场表现,逐步开放区域加盟权限,实现规模化扩张的同时确保品控稳定性。
这种"先稳根基、后拓规模"的策略,既规避了盲目扩张的风险,又为长期市场渗透奠定基础。
2、在产品策略方面,茶饮品牌针对北美市场特性实施系统性创新。
针对北美市场健康化消费趋势,品牌同步推进产品升级。
霸王茶姬推出低糖低卡版本产品,增加草莓、芒果等水果元素以提升清爽口感;
Tea Drops主打"0添加糖""3秒溶解"的块状压制茶产品,强化低糖低卡标签;
茶颜悦色通过线上渠道复刻国内热销的零食、茶具等零售产品线,延续"真材实料"品牌标签;
喜茶LAB店保留功夫茶系列精髓,创新推出「抹茶开心果雪花冰」等高端茶饮产品,强调茶汤现萃工艺以提升产品溢价。
在产品策略方面,茶饮品牌针对北美消费者偏好浓郁、高甜度饮品的特点进行了针对性调整。
柠季战略性放弃国内核心柠檬茶品类,转而主推珍珠奶茶产品线,通过优化糖度配比与茶底拼配工艺,显著提升产品甜度与口感厚重感。
喜茶针对加州市场研发"加州日落"特色产品线,实现产品本土化创新。在原料选择上,全面采用加拿大本地有机枫糖替代传统糖源,既满足甜度需求又契合地域特色。
霸王茶姬则推出"枫糖奶茶""燕麦奶基底"等限定产品线,精准适配北美市场高甜度偏好。
在健康化趋势应对方面,各品牌同步推进产品升级。
霸王茶姬推出低糖、低卡版本产品,增加草莓、芒果等水果元素以提升清爽口感。
Tea Drops主打"0添加糖""3秒溶解"的块状压制茶产品,强化低糖低卡标签。
茶颜悦色通过线上渠道复刻国内热销的零食、茶具等零售产品线,延续"真材实料"品牌标签。
喜茶LAB店保留功夫茶系列精髓,创新推出「抹茶开心果雪花冰」等高端茶饮产品,强调茶汤现萃工艺以提升产品溢价。
经典产品线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品牌在口味调整的同时坚持核心茶底特色。持续使用茉莉雪芽、白桃乌龙等原叶茶原料,推出「伯牙绝弦」「花田乌龙」等经典产品线,门店空间设计融入茶马古道文化元素,延续东方美学风格,实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供应链管理方面,各品牌构建差异化供应链体系。霸王茶姬推行"极简供应链"模式,聚焦茶、奶和包装三大核心品类,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柠季在美国组建专业农业实验室,已在加州启动中国香水柠檬试种项目,计划2027年实现核心原料本土化供应,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
3、市场定位策略,呈现多元化特征。
以库迪咖啡、蜜雪冰城为代表的品牌采取低价策略,美式咖啡产品定价2.99美元起,形成显著价格优势。
柠季采用全新子品牌"BOBOBABA"切入市场,聚焦珍珠奶茶产品线,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开与中国茶饮品牌的直接竞争。
霸王茶姬维持中端市场定位,产品定价5-6美元区间,较喜茶低约20%,以高性价比策略吸引主流消费群体。
喜茶则坚持高端路线,其LAB旗舰店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单杯产品定价6.9-9.9美元,通过推出"加州落日"等区域限定产品提升品牌溢价。
为强化社交属性,喜茶投入100万美元/店打造"第三空间",对标星巴克打造高端消费场景,单店日均排队时长超2小时,首月即实现3000杯的销售业绩。
04
中国茶咖品牌闯荡北美,难关重重
在北美市场,中国茶咖品牌可谓步步有坎,挑战主要集中在三大维度。
1、首先是开店周期长得离谱。
北美市场开店周期显著长于国内市场,通常耗时1-2年。以霸王茶姬为例,从市场考察到门店落地历时13个月。造成周期延长的核心因素包括:
选址租赁困境:核心商圈优质铺面竞争激烈,品牌需提前6个月排队洽谈。即便达成意向,租约条款严苛,商场普遍要求5-10年租期并设置2公里半径保护条款。租赁谈判平均耗时数月。
转让流程复杂:需通过房东、物业管理公司、中介尽调公司等六方审核,单是获取房东转让同意即需2-3周。
政府许可严格:需依次通过卫生部、消防部门、建筑部门审核,同时满足残疾人设施、垃圾分类、噪音控制等附加要求。原料进口须经FDA认证,曾有品牌因木薯粉认证延误导致开业推迟1个月。
证件体系繁琐:需申办联邦雇主识别号、销售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基础证件。
若涉及酒精类茶饮,还需申请TABC或ABC许可证,审批周期长达6-8个月。烘焙设备认证根据有烟、无烟、水蒸汽等类型分级,进一步增加复杂度。
2、其次是文化认知和消费习惯的鸿沟难逾越。
北美市场长期受浓咖啡文化主导,茶饮消费认知仍停滞于植脂末冲调的传统珍珠奶茶阶段,市场主流产品以高甜度、植脂末调配为特征。
中国新茶饮品牌需系统性重构消费认知,霸王茶姬在比弗利山庄门店推出“龙井拿铁”茶咖特调,通过东方茶底与西方咖啡的融合创新切入市场。
针对本地消费者对“去冰”“微糖”等中式需求表述的认知偏差,品牌实施文化转译策略,将“微糖”转化为“Zen Sweetness”(禅意甜度),以本土化语言体系降低理解门槛。
3、最后是法规体系碎片化,复杂得让人头疼。
美国由50个州组成,各州的特许经营法规存在极大差异,加州与其他州的合同条款必须单独定制。
有的茶饮创始人深入研究加州法规,甚至借助ChatGPT来解析长达80多页的法条,由此可见法规研究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程度。
小结:
2025年,中国茶咖品牌集体“叩关”北美,掀起出海热潮。
从柠季、霸王茶姬到瑞幸、乐乐茶,头部品牌密集登陆纽约、洛杉矶等核心城市,凭借本土化产品、分层定价与渐进式扩张快速破局。
北美市场的吸引力显而易见:茶饮年增速9.1%、规模将达80亿美元,8000家门店的现有体量较中国55万家仍存巨大缺口,且本土品牌尚未形成垄断。
但挑战同样尖锐——1-2年的开店周期、复杂的法规审批、咖啡文化主导下的消费认知偏差,都是必须跨越的关卡。
这场远征,既是中国新茶饮产业链的实力突围,也是全球饮品市场格局重构的开端。
随着更多品牌入局,东方茶饮与西方咖啡的碰撞将更具看点。